• 字體:

構圖飽滿意境深 打破傳統山水人物畫界限 鋼筆畫看俏 慧眼可識金
( 2012-01-21 )



鋼筆畫在歐美很受歡迎,在中國也開始引起獨具慧眼的收藏者的注意。圖為鋼筆畫巨製《華夏搖籃絢麗河南》的作者魏慧廣(前右一)展示他的作品。

伴隨着中國藝術市場的不斷繁榮與發展,一種在歐美等地十分流行、在中國逐漸趨熱的獨立畫種——中國新鋼筆畫已漸漸浮出水面,一些獨具慧眼的收藏家開始收藏名家精品鋼筆畫作品。

      鋼筆畫是一種具有獨特表現力的繪畫藝術,它靠金屬筆尖沾上墨水,通過筆尖在紙面的運行而形成線條。由於作畫者手勢的輕重、緩疾、轉折、點頓或重復所形成線條的疏密、濃淡、凝重、飄逸等各不相同,可充分表現所畫事物的形、質乃至精神層面的內涵,包括作者的思想、情感及心緒的宣泄。鋼筆畫屬素描的一種,其特點是用筆果斷肯定,線條剛勁流暢,黑白對比強烈,畫面效果細密緊湊。
      《理財周刊》報道,最近十幾年來,起源於歐洲的鋼筆畫在歐美等地很受歡迎,一些優秀作品更是走俏。但在中國,曾經受歡迎的鋼筆畫卻發展遲緩。
      為此,香港畫家李薔生數十年孜孜不倦,自闢蹊徑,以自然主義及浪漫主義的創作手法,創作了系列優美清新的作品,成功建立了自己充滿詩意的獨特風格。接觸過鋼筆畫的人都知道,在海外,鋼筆畫以銅版畫和插圖為主,精美、精緻,便於珍賞,只緣於尺幅偏小,難成壯觀大氣,但李薔生的新鋼筆畫作品卻超越前賢,打破傳統的框架拘束,並創造性地把鋼筆畫發展成為單幅作品,畫卷恢廓,有些竟達到4尺整張的幅度,堪稱巨製,從而使鋼筆畫升華為一個獨立的畫種盡顯其獨特的藝術魅力。
      2007年4月7日,在香港蘇富比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上,第45號拍品、李薔生的鋼筆彩畫《沱江之晨——鳳凰古城》,以31.2萬港元成交,創下了中國新鋼筆畫價格的最高紀錄。該作品首拍成功,表明了中國新鋼筆畫已登上國際拍賣的大雅之堂,給熱愛這種獨特藝術表現形式的藝術家及收藏家極大的鼓舞。
      目前,中國出現的大幅鋼筆彩畫如李渝基的《茉莉花》、李薔生的《浙江——楠溪古道秋色》、唐亮的《水城威尼斯》等作品,畫面構圖飽滿,意境深遠,給人無盡的遐想,成為雅俗共賞、歷久而彌新的華人鋼筆畫精典之作。
      李薔生的成功也逐漸刺激了中國鋼筆畫創作熱情,近年來畫鋼筆畫的畫家有所增多,鋼筆畫創作也逐年升溫,目前已專門有一些獨具慧眼的收藏家開始收藏名家精品鋼筆畫作品。這些年來,鋼筆畫的技法也日臻完善、精湛,風格表現也更具多樣性。目前,中國各地已湧現一大批嶄露頭角的鋼筆畫畫家,有高首峰、張軍朝、趙軍、劉紅軍、王崇實、武金生、範祥厚、袁飛、馬利程、何文濤、于純國、鄭炘等,他們創作了很多優秀的鋼筆畫作品,如《雪霽》、《鹿屋》、《老荷》、《堅守》、《秦嶺深處》、《民國民居》、《北國農家》、《拍岸》等,這些作品打破了傳統的山水、人物畫和花鳥畫之間的界限,畫面融會貫通,隱約間還能看到其他畫種的影子。
業內人士指出,在不遠的將來,鋼筆畫這個別具一格的小畫種,在中國收藏市場將會逐漸熱起來。

      昔日受歡迎 如今發展慢
      鋼筆畫起源於19世紀的歐洲,在19至20世紀初期的許多歐洲古典文學作品中的一些著名插圖都採用了鋼筆畫,不少精於鋼筆畫創作的畫家如倫勃朗、畢卡索、馬蒂斯等均有許多優秀的鋼筆畫作品傳世。
      中國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也曾流行鋼筆畫,當年鋼筆畫曾以較簡單的線條勾勒形式出現在上海的戲劇海報上,頗受觀眾歡迎。1950年代後,鋼筆畫藝術有所衰退,但出版的各種連環畫及部分書籍插圖中仍有一些採用了鋼筆畫形式。文革後,隨着國畫、油畫等畫種日夜繁榮,鋼筆畫藝術創作每況越下,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畫鋼筆畫的人已寥寥無幾,優秀的鋼筆畫作品更是鳳毛麟角。
      究其原因,一是有人認為鋼筆畫創作周期較長、煩瑣、“吃功夫”,不如其他畫種畫起來見效快,有些中青年畫家急功近利,不願意去畫鋼筆畫;二是有些畫家感到普通消費者對鋼筆畫不瞭解,怕畫鋼筆畫吃力不討好,沒有市場前景,經濟效益差;三是社會上的確有不少人認為鋼筆畫只不過是一個不引人注目的小畫種,屬小兒科玩藝,難登大雅之堂。
      正由於人們在對鋼筆畫的認識上存在着嚴重的誤區,導致鋼筆畫不受重視,長久以來中國鋼筆畫創作發展十分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