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林彪挖掘坑道奪取錦州
( 2012-01-13 )



林彪

      1948年秋,國共兩軍為爭奪東北舉行遼瀋決戰。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和毛澤東在戰略上產生了分歧,主要原因在於林彪對攻佔錦州信心不足。紅軍時期,林彪就擅長運動戰,不喜歡攻堅。四平之戰前,林彪多次運用圍城打援的戰術得心應手地消滅大量國軍於運動之中。但是1947年6月,林彪率領重兵圍攻四平,結果遭到國軍悍將陳明仁的重創,從此,林彪再也不回四平。對於攻堅,林彪確實存在一定的畏難情緒。
在毛澤東的一再要求下,林彪最終下定決心,率領數十萬大軍南下,很快就將錦州城包圍起來,但錦州國軍在守城司令范漢傑的指揮下固守,蔣介石又調集10萬大軍向錦西葫蘆島方向增援。
      當時錦州與錦西之間只有40公里,其間雖有塔山,實為土坡山,無險可守;周圍制高點均為國軍佔領,又東臨渤海,極易遭到國軍海軍的炮火攻擊。范漢傑是黃埔軍校一期出身,曾在日本、德國考察學習過西方軍事,在國軍中堪稱“能戰之將”。錦州開戰之初,蔣介石沒有把握,要范突圍,范卻力主死守。在范漢傑的堅持下,蔣介石親自在葫蘆島海面軍艦上督戰,大有一舉殲滅共軍於錦州城下之勢。
      由於東北野戰軍缺乏攻堅經驗,攻城部隊的傷亡在一天天增加。當時東北野戰軍南下攻錦,運輸燃料只夠單程使用,如果就此撤圍北上,不僅毛澤東和中共中央不滿意,東北野戰軍花費多年心血才建立的重炮、坦克、裝甲車等重裝備也要扔在錦州城下。在這種情況下,林彪只有咬緊牙關背水一戰,一面攻堅,一面打援。
      為了對付國軍向西面開過來的十萬援軍,林彪硬頭皮抽調兩個縱隊、兩個獨立師、一個炮兵旅死守塔山。部隊部署好後,林彪還是不放心,又向塔山增派了東北野戰軍作戰處處長兼情報處處長蘇靜就地督戰。林彪對蘇靜的信任和期望可見一斑。塔山陣地指揮員們雖然在口頭上戲稱蘇靜為“監軍”,行動上卻不敢有絲毫的怠慢,寸土寸血地守衛防線。
      錦州久攻不克,東北野戰軍高級將領們都非常急,蘇靜這個“監軍”當然也難以“靜”下去了。一天,為早日打下錦州,蘇靜和東北野戰軍炮兵司令朱瑞冒險深入到錦州周邊的義縣去收集情報,結果朱瑞不幸觸雷陣亡。朱瑞是中共山東根據地的創始人之一,也是共軍炮兵的創始人。他的陣亡一度給屯集在錦州城下的數十萬攻城官兵心中籠上一層陰影。而在此前,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一舉攻下山東省會濟南,顯示了非凡的攻堅藝術,消息傳到東北野戰軍中,林彪和部隊的思想壓力就更大了。
      林彪深知,攻不下錦州,自己在毛澤東心中的地位肯定要貶值,東北野戰軍在兄弟部隊中也要感覺矮三分。就在這時,蘇靜幫助林彪找到了攻城答案。
      原來蘇靜在深入前沿時發現,2縱5師在攻打義縣時採取了坑道迫近作業、再近距離攻城的方法,使部隊的傷亡減小。蘇靜認為這個方法可以在所有攻城部隊中推廣。10月5日,蘇靜面見林彪,提出坑道迫近作業的建議。林彪聽後極為興奮,攻城思路一下子就出來了。他當即電令攻城各縱隊、師,每個師以2/3的兵力搶挖高寬各為1.5米至2米的交通溝至國軍陣地的50至60米處。
      錦州很快陷入東北野戰軍縱橫交錯的坑道的包圍中。當錦州爭奪戰白熱化之時,范漢傑一度計劃乘共軍傷亡增大之機向城外反攻。可是現在他看到城外的坑道越來越多,越來越密,卻看不到共軍的人影時,心中不由一驚,哀歎道:“守城無望了!”
      東北野戰軍在坑道的掩護下接近城下,炮兵甚至能從坑道中進抵到離城根只有100米的地方射擊,而傷亡甚少。10月15日,錦州城破,范漢傑兵敗被俘。文:藍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