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自駕17天 6華裔征北極
( 2012-01-13 )



在歸途上,巧遇壯美北極光。

      吃生肉 觀極光 救同道
      溫哥華6位越野一族挑戰自我極限,寫下本地華裔越野車隊開去北極的新紀錄。他們花17天走近萬里路,不僅領略極光等大自然之美,沿途也體會暴風雪之險;抵達北極圈後,還到愛斯基摩人家裏做客,體驗獨特的生肉大餐。回程時,更冒險救回汽車滑入積雪彎道的白人長者。
      這次北極吉普車之旅,由卑詩西門菲沙大學(SFU)工程系國際生佟宇辰透過網上策劃。團員共6人,其中4個是本地的中國移民,另一更專程由中國西安前來加入行程。
      6人在去年12月19日分別乘坐3輛越野車,由卑詩本拿比(Burnaby)出發,向北經喬治太子市(Prince George)、聖約翰堡(Fort St.John)和育空特區(Yukon),最終到達北極圈70度附近,探訪了愛斯基摩人聚居小島Tuktoyaktuk,欣賞壯美極光。


      訪愛斯基摩人聚居島
      一行人1月4日駕車返回卑詩省,完成全程9,000多公里的越野車北極征戰。
      佟宇辰日前接受《星島日報》記者訪問時表示,過去曾有人以騎車或自駕形式挑戰北極,但他們這次卻是首個完成這項挑戰的溫哥華華裔專業越野車隊。在征戰中曾數度受困暴風雪驟臨極地,最後化險為夷。多數自駕去北極人士都選擇好走的路,但他們選擇了布滿“黑冰”的登普斯特高速公路(Dempster Hwy.)和較少人走的路線。
      佟宇辰憶述遇上一場嚴重暴風雪,甚至把3噸重吉普車吹至搖動,當時能見度是零,讓他們近2小時無法前行。途中充滿險阻,他和隊友曾5次滑入深雪堆,只靠鐵鏟挖開積雪及相互拖車自救。“雖然多數情況有驚無險,但一次次險境卻拉近隊友間互相信任的好感情,也讓我們充分認識到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
      到達北極,佟宇辰等人拜訪一位54歲愛斯基摩人的家庭,令他最難忘的莫過於吃“生肉大餐”。
      他說,當把北美馴鹿肉及極地魚放進口裏,腥臭難忍。原來愛斯基摩人雖生有亞裔面孔,卻有迥異的飲食習慣。後來,好客的主人還讓他們穿上傳統服飾。
      拜訪過愛斯基摩人後,踏上回程。在車隊駛經緊挨懸崖的阿拉斯加公路(Alaska Hwy.)時,佟宇辰發現有一位白人長者的汽車滑入積雪彎道受困,他們決定在狹窄彎道上助其脫險。佟宇辰說,當時他們只管救人,但現在想來仍有些後怕。


      巧遇難得一見極光
      佟宇辰當時首先讓兩個隊友控制往來交通,再與隊友合力用雪鏟及拖車救出長者。沿途也曾接受不少好心人幫助的他說,在那危急情況下,任誰都會伸出援手。
      在歸途上,各人巧遇難得一見極光。如綠色布幕的極光體驗,讓隊員十分興奮。佟宇辰說,極光有繁星相伴,讓長期生活在城市的他們領略到大自然的魅力。文:王露

      巧遇騎自行車往北極籌款勇士
      駕吉普車用17天遠征極的佟宇辰,與隊友由北極返程途中,巧遇來自溫哥華的自行車愛好者鮑頓(Brek Boughton),得知鮑頓希望用騎自行車去北極的壯舉,為南非村落的健康及教育社工,募款贈送自行車,以便他們可以服務更多當地有需要的人。
      北極行之前,佟宇辰就對鮑頓的義舉有所聞,沒想到此行居然能在路上與他偶遇。在與鮑頓臨別前,佟宇辰和隊友還為他送上巧克力及熱水支援,望能助他禦寒及幫他打氣。
      佟宇辰和鮑頓都不是第一個挑戰北極的人。網上資料記載,第一個成功到達北極的是美國探險家皮爾里(Robert E. Peary, 1856–1920),時維1909年4月6日,由此開啟人們挑戰北極的大門。香港攝影師兼旅行家李樂詩在1993年,乘飛機在北極點降落,成為第一個抵達極點的中國人。1995年,6個中國科學家和探險家,乘飛機在北緯88度伽羅,並靠狗拉雪橇,前進200多公里後抵達北極點。



愛斯基摩人(左二)為佟宇辰(右一)和隊友王瑩(右二)穿上當地傳統服飾。

(後排左二)佟宇辰和隊友(後排左一)劉曉鹿、(後排右一)劉安、(後排右二)苗曉達、(前排左)武菲、(前排右)王瑩,拿中國國旗,在北極冰河上合影。

一行6人順利抵達北極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