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石狂藏石
( 2011-12-23 )



立體高浮雕-春江泛舟(壽山桃花坑石)

      年初,溫哥華的壽山石藏家和三聯書店聯合搞了一個有獎征聯活動,要求來稿的上聯必須嵌入“書”字,下聯必須嵌入“石”字。偶爾看到這個消息,正好閑得無聊,剛移民坐在市場書店裡,給人掐個生辰八字,問罷愛好家道、生平得意,曾經給人鼓搗出很多的嵌名聯。此番也就當場按照“冠頭鶴頂”的規矩,隨手寫了兩三副,也許是內容與平素所好靠得緊些,自覺不該討人嫌,也就寄出了。隨後一個叫“石狂”的老先生電話來了,接是領獎、赴宴,拜識雲城名流,一時間好像回到了中國。
      得見石狂多少讓人有點仙風道骨、態度軒昂之想,聞其言則如懸河奔來之感,其間常有一鳴驚人之語,他不僅想法多,辦法也多,算得上是個孜孜以求、熱情有加的人。烈治文時代坊二樓的書店開了他的藏石展,觀者如雲,人皆稱羨,敢於出手買下的倒不一定是因為很有錢,但一定是很識貨。
      石狂的身影除了本地,就是飄忽在兩岸三地之間了。福州是個中心。那裡是他發跡、出名的福地,福地下面埋藏許多被石狂附文化而好似有情有性了的石頭。人對石頭心意備至,石頭就好比碰上了好主人,也會慢慢、悄悄地知恩圖報,這就是溫哥華壽山石藏家石狂先生——藝與商結合、隱秘不宣的故事。
      石狂出了三本印刷非常精緻的書,裡面除了精美的石雕,就是三年前過世的陳風子先生的印痕墨蹟。顯然石狂是個懂得“好馬配好鞍”道理的慧眼者,還是一位肯解人意的慈善人士。因為我從來不見陳風子先生作為書法篆刻家還有什麼其他書集,給當地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體體面面地出書,往大處說:既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膜拜,也是對溫哥華華人社會的奉獻。
      感於此,我不得不好好坐下來,想琢磨一番這石狂到底為誰而狂?緣何要狂?狂在哪裡?於是發現有人寫過一篇叫“壽山石有沒有文化?”的文章,隨後石狂接寫了一篇叫“也問壽山石有沒有文化?”的文章。這種文章在我看來,基本上是屬於“石破天驚”級別、 “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天外來音,不僅可以立刻讓人“混沌恍惚”起來,馬上進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境界,而且容易因為自己天文地理、哲學禪識的不足而宣告作罷。
      可好還是努力輯成“石狂語錄”一通:“石迎知音客,藝獻鑒賞家。”“手把件兼備視覺與觸覺藝術。”“壽山石文化是與文化人參與成正比的。”“一相抵九工,是因應巧雕的創作過程而衍生。”“賣藝不賣身,所以壽山石雕才有了創作設計。”“玉石市場之興旺,只屬於起步階段,來日方長。”“石雕有《六巧》:巧色、巧思、巧工、巧形、巧妙、巧合。”“巧雕有《五不》:不可預設、不可強求、不可控制、不可模仿、不可思議。”“巧雕的歷史有三千多年之久,遠比一千六百多年歷史的壽山石更加悠久。”
      玩,可以成為玩家;藏,能夠成為藏家。為石而狂,得其所哉!
      本人參賽的兩副對聯是:“書翻十萬蔥蘢嶺,石染三千嫵媚波。”“書有益、何妨多讀多思、竹下清風多入袖;石無言、畢竟可玩可賞、山中秀氣可登堂。”以此今年春上參加了國際壽山石協會新春團拜活動,得識老壽星麥樹榮(冬青)和朱溥生(阿濃)、何良懋等雲城名人,相談甚歡,因之欣喜,當場占句為記:“新茶一盞咀清芬,滿座飄然似故人。可喜家山風雅在,問誰不識雨前春?”
      舊去新來,韓國、日本人,多有新年開光改運的刻印傳統,中國人更有諸多農曆年文化習俗。為此,石狂先生將在2012年新年元旦1、2、3日的下午,由筆者陪同,在烈治文時代坊二樓三聯書店,歡迎有興趣或需求的讀者專家前來,以石交流,以文會友。
      作者:大 凡

金童玉女(壽山高山晶石)

立體高浮雕-圓滿(壽山山秀園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