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不合邏輯的比興
( 2011-12-23 )



      比興是中國古典文學中常見的藝術表現手法。 “比”就是比喻,這個手法在中英文中是一樣的,“興”只有中文才有。 詩人在詩歌開頭時,不講要講的題目, 先提到與主題平行, 或可比擬的,但與主題完全不同的一樣東西, 這就叫做興。它是用來興起所要歌詠的內容。因為“興”其實就是用比喻開頭,或稱它擔負比喻和開頭的雙重職責,所以“比興”二字常聯用。
      中國民歌和現代歌曲中經常採用比興手法。比如“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前面六個字就是比興。 它以描述太陽的初升起頭,興一個“出”字,給毛先生的一躍而出,閃亮登場造了多大的勢!
      在“邏輯就是一切”的西方文明中,“比”只能是一種文學手法, 不能憑借它作為認識社會,認識自然,認識自我的可靠手段; “興”當然在這個“英文中沒有, 現實中就不存在”的文化中自然地“被不存在”了。但是筆者常常想,中國古典文學不僅僅是“文學”而已, 它是有“文以載道”的重大責任的。因此,比興不僅作為文學手段,有造神的魔力, 它更可能是我們東方人對自然、社會、個人的認識那般博大而深邃的靈感源泉。
      在現代東西方融會交流日益頻繁的大環境下,筆者常常感歎古典思想雖博大精深卻日益沒落,而現代思潮傷天害人而肆意氾濫。 也許是古文念得多了, 常常在不可比處看到可比之事。比如我覺得中國的古代社會組織方式與細胞的特點極其相似。
      健康的細胞有四大特點:複製性、秩序性、專職性和知止性(這是本人的理解不是專業辭彙, 不正確之處歡迎指正)。複製性說的是子細胞是母細胞的完整絕對翻版; 秩序性是指細胞在生成過程中有嚴格的順序和數位; 專職性概括細胞都有各自的責任,比如皮膚修復細胞只做一件事, 就是修復被損傷的皮膚。知止性是講細胞在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之後會自動停止生成。 帶勁吧?
      中國的古聖賢也許知道細胞理論。 要不然他們教導中國人民所遵守的怎麼正是這幾條原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既有秩序也有職守。子承父業, 知足常樂, 有複製亦有知止。細胞式社會理論其實是古代中國人樂於接受並欣然執行的。
      癌症是亂臣賊子。癌細胞是違反了所有細胞所應遵循的規矩的。
      第一,它不是母細胞的拷貝,它變了。第二, 它的生成沒有順序和數位,胡亂生成。第三,它沒有什麼可定義和有益的職責,不務正業是也。最後,這種無益的細胞還挺自戀又不要臉的,它沒完沒了地複製醜惡的自己。
      癌細胞的行為與某些現代人在社會上的所作所為何其相似?
      第一,他們沒有家庭觀念, 對父母不孝,對朋友不忠。第二,他們天不怕地不怕,為呈一己私欲,胡作妄為,無視道德與法律。第三,他們不能安於職守,事事企圖憑機巧,一蹴而就。最後,他們貪得無厭,一意孤行,不能約束自己。這樣的人多了, 社會的弊病自然就多了。
      比癌細胞更可怕的是病毒。“它是一類不具細胞結構,(但)具有遺傳、複製等生命特征的微生物。 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樣的是,它具有遺傳、變異、進化的能力。”但是,與普通生物不同的是,它完全依賴它侵入並寄生於其中的“細胞的能量和代謝系統,獲取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和能量,離開這個細胞,它只是一個大化學分子,停止活動,可製成蛋白質結晶,為一個非生命體。”
      有沒有這樣的所謂人類生活方式,完全依賴破壞其他社會的秩序來維持自己貪得無厭的生存?現代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是不是像病毒與細胞的關係一樣? 現代人類寄生在地球上,完全依賴其能量和代謝系統,獲取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和能量,但是這種人類的所謂文明越是發達,對於他們所寄身的地球的危害越大。
      人類的文明取決於人類的思維方式。 與天地間萬事萬物一脈相承,互為表裏的思維方式, 不可以因環境、地理、物質、利益的誘惑而放棄。
      有幸親歷或目睹古老文明及其偉大之處的人們有責任保證它的延續。包括比興的思考方法,不要以它不合邏輯而放棄。
      圓德英文學院阿木老師供稿
      電話:604-505-8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