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小瞧不得的“心悸”(上)
( 2011-12-16 )





      幾乎每個人都曾有過心悸的體驗,心悸是指自覺心臟跳動異常的一種不適感或心慌感,通常是心臟收縮太強、太快、太慢或心跳不規則所引起。多數是陣發性的,少部分是持續性的。雖然大部分病人的心悸是良性的,不一定會造成危害,但常常會引起病人的恐慌及憂慮,況且心悸也是心臟及某些疾病的警訊,可能與心臟疾病如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以及貧血、低鉀血症、或甲狀腺功能異常有關,尤其是室性心律不整所引起的心悸,甚至有可能致命。
      心臟在人體循環系統中扮演火車頭的角色,靠它規律有效的收縮,將血液輸送到身體各器官組織。在心臟右心房的後上方有一群具有發動功能的細胞聚集稱竇房節,扮演發電機的角色,所產生的電經心臟內的傳導系統傳至心房及心室,造成心房及心室的舒張和收縮,形成心跳。通常靜息時心跳為每分鐘60-100下,且跳動規律;運動時心跳會加快,晚上睡覺時則會減緩。正常人在靜止狀態時一般不會感覺到自己的心跳。 
      心悸可產生理性或病理性。生理性者可見于健康人在驚恐或過度興奮、或精神過度緊張之時及劇烈運動、強體力活動;也可見于大量吸煙、飲酒、飲濃茶或咖啡,或應用某些藥物如麻黃素、咖啡因、氨茶鹼、腎上腺素類、阿托品、甲狀腺片等的人,且常和攝入量及個體敏感性有關。
      心悸還可見於多種疾病過程中,多與失眠、健忘、眩暈、耳鳴等並存,凡各種原因引起心臟搏動頻率、節律發生異常,均可導致心悸。醫學中某些器質性或功能性疾病均可出現心悸。引起病理性心悸的原因,大體可見於以下幾類疾病: 
      1.心血管疾病     常見於各種類型的心臟病,如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各種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等。 
      2.非心血管疾病     常見於貧血、低血糖、大量失血、高熱、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疾病以及胸腔積液、氣胸、肺部炎症、肺不張、腹水、腸梗阻、腸脹氣等;還可見于應用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氨茶鹼、阿托品等藥物後出現的心悸。 
      3.心臟神經官能症    如神經衰弱、更年期綜合症、抑鬱症等均可引起植物神經功能失調,表現以心血管症狀為主的功能性失調的心臟神經官能症,即心臟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症,並非是器質性心臟病。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中青年女性為多,因長期憂慮、精神負擔過重、情緒激動或勞逸結合長期處理不當,病後體弱等原因,致中樞神經正常活動發生紊亂,受植物神經調節的心血管系統繼而失調,而表現心慌、心悸、胸悶等一系列心臟不適症狀,部分患者還伴呼吸憋悶,全身乏力、易激動、多汗、顫抖、失眠等神經官能症其他症狀,而臨床心電圖、超聲心電圖及其他各項檢查均末見異常。(末完等續)


      周俊青主任中醫師
      聯繫電話:778-868-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