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永定土樓 建築奇葩
( 2011-12-16 )



初冬季節,福建省永定縣初溪土樓群仍然環抱在綠葉之中。

“美國衛星發現土樓”之說,為永定人所津津樂道:1960年代初,美國中央情報局在衛星照片中發現福建西部崇山峻嶺間,有類似核反應爐的東西,引起白宮一陣恐慌。後來,美國情報人員親赴土樓探訪,解開疑團。從此,已經存在千百年的客家土樓,揚名天下。它的方圓世界,它的神奇、古樸、壯觀、美麗,震撼人心,博得了“神秘的東方古城堡”、“中國古建築奇葩”等種種讚譽。 

      然而,土樓究竟有何神奇或神秘呢?走進土樓,一層層揭開它神秘的面紗,就會找到新的發現,發現土樓的奧秘。
      一奇,安全防衛功能良好。歷史上,客家先民舉族南遷,不遠千里來到異鄉,選擇一種有利於維護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家族制、凝聚族人同心同德共禦外侮之歸屬感的居住形式至關重要;加上為了防禦土著遺民、先住居民和匪盜、軍旅的襲擊與騷擾,而發明了聚族而居、防衛禦敵的客家土樓建築。因此,客家土樓便有了一些防禦“工事”,外部厚實土牆高聳、渾然一體,內部防盜、防火、防水及生活設施配套,形同城堡,易守難攻。清同治年間,有土樓遭兩個多月槍擊炮轟,仍安然無恙,逼退敵軍,就是例證。
      大多數土樓,一、二層對外均不開窗,以防來犯之敵爬窗入室;三層以上開窗也考慮防衛因素決定窗台大小、高低。土牆四周設有瞭望台和槍眼,槍眼外小、內大,形似喇叭,這樣不但利於觀察射擊,能縮小目標保護自己,而且居高臨下使敵人很難逼近樓牆攻擊。
      土樓之內,分割成一個個“居住單元”,每一單元就是一個獨立的居住空間;單元之間,有的開邊門相通,有的完全隔斷,須經樓內庭院入口;各單元樓層間設梯方便上下。如此設計,是緣于大門萬一失守,各單元便可立即轉入各自為戰以待援兵。  
      由此,即使匪盜大規模來襲,土樓也固若金湯。一座座普普通通的土樓,實際上又是一個個堅固森嚴的壁壘,平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和深遂的內涵。
      二奇,槍炮轟不倒,地震震不倒,水浸浸不倒。客家土樓,大小石塊累砌打牢地基;生土摻入紅糖水、石灰夯築厚土牆,增加土牆的堅硬程度;牆體從底層往上逐漸減薄,並在土牆內埋入竹木片,就象現代水泥牆裏配置鋼筋一樣,增加牆身的整體性,形成整體彈性和向心力,而比其他民居來得堅固牢靠。相傳,1931年,有國民黨軍隊進攻蘇區紅色赤衛隊駐地“裕興樓”,圍攻三日不下,炮彈射穿土牆爆炸處僅留一個臉盆大小的“疤”,“裕興樓”巋然不動。永定歷史上發生過七次強烈地震,卻從未發生土樓坍塌事故;“環極樓”經歷一九一八年大地震,外牆裂開尺許,震後自動復原,至今只留下一條丈余裂縫。任憑風雨侵襲,地下水浸,夯築在生土台基或石腳上的土樓,日久年深,仍安然無恙。
      三奇,樓中有樓,裏低外高,與門窗、天井科學組合,而通風採光好。土樓牆厚,酷暑可擋熱浪進入,寒冬可阻寒風襲擊,使樓內形成隔熱保溫、冬暖夏涼的小氣候。
      四奇,以生土為原料,興原於地,毀歸於地,不污染環境,具有保護環境之效。土牆夯築技術和木構架技術,能消除樓內噪音的聚焦效應,產生奇妙的物理性能。土牆能發揮其含蓄作用,自動調節樓內的幹濕度,適宜人的生活。 
      站在土樓前,回望現代建築坍塌事故的不斷發生和環境污染的日益嚴重,難免有一絲今不如昔的惋惜,不能不更加感歎土樓的神奇、工藝的精妙,正所謂“土樓不土洋樓羞,古城真古今風流,奇跡奇觀奇天下,仙山仙水仙人樓。” 

      一樓一風景 一樓一社會
      千百年前,五次大規模的南遷,使中原漢民背井離鄉成了南中國的客家人。他們用自己的足跡,寫下了浸透血淚辛酸的遷徙史詩,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建造了世界獨一無二的客家土樓。土樓成了他們的精神家園。
      在肥沃的深山峽谷裏,一群先民在一棟棟凝聚自己風格的建築裏繁衍生息,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反映了一個地處偏僻且周圍環境危機四伏的社會的發展歷程,顯示他們當時群居生活的精神和物質需求。 
      永定客家土樓產生與發展的漫長歷程,是土樓客家人對土樓盡善盡美的不斷追求,也是對一種文化的不斷追求,對精神價值的不斷追求。它反映了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文化,體現了客家人的歷史和當地歷史發展的情況。
      唐末宋初以前永定就有客家先民居住。永定客家土樓是永定客家人從黃河流域輾轉遷徙到永定之後,將遠古的生土建築藝術發揚光大並推向極致的特殊產物。 公元13世紀(元代)以後,永定客家土樓已相當普遍。公元15世紀70年代(明代中葉)以後,永定客家土樓進入了成熟期,建築工藝爐火純青,造型多樣化,功能日趨完善。公元17世紀50年代(清代初)以後,永定客家土樓進入了全盛時期。到了2001年仍有人建土樓。  
      從外觀看,永定客家土樓氣勢恢弘。最高的土樓有6層,直徑最長的圓樓有84米,規模最大的圓樓高4層、內外4環、400多個房間。一座土樓可居住數十人甚至數百人。圓樓王承啟樓和現存將近600年的圓樓集慶樓在鼎盛時期居住了六七百人。 
      而內裏的結構更是奇巧。不論哪一種土樓,大門(除了外大門)、廳堂、主樓都建在中軸線上,橫樓和附屬建築分布在左右兩側,整體兩邊對稱極為嚴格。每座土樓都有廳堂,以主廳(祖堂)為核心,並以祖堂為中心組織院落,以院落為中心進行群體組合。樓內或樓側有水井。
      較大型的土樓,在樓內或樓外設花園、魚池等,甚至將中國古代園林藝術也融入其中。 
      就在這樣一棟棟冬暖夏涼、環保節能的傑作裏,客家人進行宗族議事、婚喪喜慶、會客、宴會、演戲等活動。一座大型的永定客家土樓,儼然一個功能齊全的小社會。

      龍安寨 現存時間最長
      方形土樓,坐落在城郊鄉古二村,迄今有1300多年歷史。沒有石腳牆基。

      振成樓 最富麗堂皇
      坐落在湖坑鎮洪坑村,建于民國元年(1912),被稱為“土樓王子”,以中西合璧、內部空間設計精緻多變而著稱。兩環,外環高4層,直徑57.2米。

      承啟樓 規模最大圓樓
      位於下洋鎮初溪村海撥400-500米大山深處的山腰上,山勢峻峭,形成於明代初至現代。包括5座圓樓在內的近百座土樓,是人與自然完美結合、和諧相處的典範。 
      規模最大的圓樓——承啟樓。坐落在高頭鄉高北村,又名天助樓,被稱為“福建土樓王”。始建於明祟禎年間(1628~1644),直徑73米。“高四層,樓四圈,上下四百間;圓套圓,圈套圈,歷經滄桑三百年”,鼎盛時期住過800多人。

      裕隆樓 佔地面積最大
      坐落在高陂鎮富嶺村,始建於清道光八年(1828),佔地面積5113平方米,3堂2橫式。1959年出版的《中國古代建築史》一書對該樓作過詳細介紹。 
      佔地面積最大的土樓——永隆昌樓。府第式方樓,坐落撫市鎮新民村,建於清咸豐年間(1851~1861),佔地面積達11519平方米。全樓共有95個廳堂、624個房間、144道樓梯、7口水井、8個門坪、16個大小樓門。

      永定客家土樓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三群兩樓”:初溪土樓群、洪坑土樓群、高北土樓群、衍香樓、振福樓共23座。其中,初溪土樓群包括集慶樓、余慶樓、繩慶樓、華慶樓、賡慶樓、錫慶樓、福慶樓、共慶樓、藩慶樓、善慶樓;洪坑土樓群包括光裕樓、福興樓、奎聚樓、福裕樓、如升樓、振成樓、慶成樓;高北土樓群包括承啟樓、五雲樓、世澤樓、僑福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