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歐洲面臨決斷時刻
( 2011-12-09 )



      全球經濟三年來步履蹣跚的復蘇,正因為歐洲危機的如火如荼瀕臨中斷,而評級機構標準普爾本周將歐元區15國以及歐洲穩定基金(EFSF)列入負面觀察名單,更令形勢異常危急。目前無論政客還是經濟學家都對歐洲危機陷入僵局帶來的危險高度關注,法國總理薩爾科齊說,如果不加以控制,歐洲可能被這場危機吞沒。英國央行總裁金恩也對系統性風險發出警告,如果任憑歐洲危機演變成主權債務危機甚至違約,歐元區將無人能夠倖免。
      針對最近歐元區的信貸凍結局面,上周全球主要央行在美聯儲的帶領下,向面臨困境的歐洲銀行提供低廉的美元貸款以穩定金融市場,美國在此危機時刻果斷出手,不禁讓人想起當年冷戰時期,柏林被蘇聯經濟封鎖,所有鐵路和陸路運輸中斷,美國不惜血本出動大批C47運輸機向柏林空運食品和給養的情形,整整一年時間飛行28萬架次,運輸貨物211萬噸,創造世界空運史上的奇跡。
      市場對美國的又一次出手拯救歐洲顯然是樂觀的,股票市場出現近三年來最大的單周漲幅,但這種樂觀情緒不會持續很久,除非歐洲峰會可以敲定出令人信服的解決危機計劃,而歐債危機以來的歷次峰會都在拖拉推諉中留下懸而未決的方案,其後承諾也無法兌現,現在人們對本次峰會抱有的樂觀情緒多少有些盲目。
      表面看來,歐洲央行如同美聯儲般持有解決問題的暫時法寶,降息和量化寬鬆雙管齊下,完全可以令苟延殘喘的歐洲銀行浮出水面,暫時喘一口氣,而且沒有了歐洲銀行的拋售壓力,主權債務問題也可以緩解,國債收益率不會像目前這樣火箭式的上升。
      但歐洲央行似乎迫於德國的壓力,不願作為最後貸款人,或者利用歐洲穩定基金(EFSF)幫助深陷債務而苦苦掙扎的二線歐洲國家。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形容,目前只有4400億歐元的歐洲穩定基金就像高臺跳水板下的一個淺淺的水池,即使擴容到一萬億歐元也不足以給擠在跳臺邊緣的希臘意大利等國家安全的保障,但是歐盟的政客們卻指這個淺水池向市場保證,歐洲可以被拯救,其實誰都知道摔下去的結果。
      因此,歐洲央行的難處在於不願觸怒德國,因為德國曾經在1920年經歷過超級通貨膨脹,印鈔的概念在德國是最不得人心的。無論將EFSF資金擴容,還是發行歐洲共同債券都是變向的讓德國分享通脹,為債務人買單,這種結局是德國不能接受的,或者將不能無條件接受的。
      歐元區的大佬德國想要的是歐元區國家走向財政聯盟,歐元區各國的財政預算由歐盟統一管理,對於違反歐元區財政紀律的國家給以懲罰和制裁。這樣一來,一個嚴重的政治問題就產生了,歐元區國家出讓這些權利,是否還享有獨立主權國家的權利?而出讓這些權利後,在歐元區國家中發言權最大的無非是德國,無形中歐元區國家都要對德國唯命是從。那麼,一個讓人不安的黑色幽默就此產生,當年第三帝國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不能達成的稱霸歐洲目的,則被當今的第四帝國利用貨幣戰爭的形式實現了。當初第三帝國能征善戰的陸軍和裝甲部隊名將們都要被現今手無縛雞之力的經濟分析師所超越,而歐洲各國在“解放”半個多世紀後,則重新回到德國的勢力範圍,豈不是一場黑色幽默!
      其實客觀地看,德國宣導的財政聯盟是解決目前歐元區國家困境的治本之藥,但是在經濟上能夠確立的事情,在面對政治上和民族情緒的壓力,卻是非常難以實現的。即使歐元區國家可以接受這種財政聯盟,試想一下,被孤立在英倫三島的大不列顛會怎麼想?當初正是英國的堅持抵抗,特別是英國皇家空軍的傑出表現,才使得德國的海獅計劃破產,最終英國成為反攻歐洲的大後方。英國是以歐洲的解放者自居的,因此對德國宣導的歐元區計劃,英國堅決不加入。如果歐元區的財政聯盟實現,歐元得以穩定,英鎊又何去何從,英國倫敦的金融中心豈不是風光不再?由此可見,歐元區的問題完全變成政治問題,絕不是歐洲央行沒有能力解決,而是歐洲央行迫於政治壓力,無所適從。
      本周的歐洲峰會是否能提出解決方案仍舊令人懷疑,德國以拯救歐元為幌子,卻懷有第四帝國的崛起野心;法國急於救火卻能力平平,自身的財政狀況不佳,就像當年的馬其頓防線般金玉其外;而英國則指手劃腳,心存疑慮,擔心自身利益受損,更不願為歐洲實現所謂的財政聯盟出力。
      歐盟的峰會就在這樣的各懷心事中展開,一場黑色幽默又將展現在世人面前。
      注:本文屬撰稿者的觀點,並不代表本報立場,也不構成投資建議。
      楊凡
      加拿大證券學院院士/特許金融規划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