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給車紋身 像少年般飛馳
( 2011-12-02 )





第五屆日本東京痛車祭日前舉行,超過1000輛個性獨特的“痛車”自四方雲集參展,讓“痛車”愛好者大飽眼福。近幾年,中國國內也陸續出現了這樣一群彰顯個性的“痛車族”。

      女玩家四葉是“痛車族”中的一員,她的車剛買不到兩年就已經被“痛”了兩次。


      開“痛車”上街很拉風
      四葉曾在網站上看到許多日本的“痛車”,她覺得禦宅族可以這樣表現自己很有個性,“一直都想自己?珖痛?玼一台,但是很多原因導致?珖痛?玼不成,後來遇到一個同樣熱衷?珖痛車?玼的舊同學,在他的慫恿之下把心一橫,就?珖痛?玼了。”不過,車子畢竟不是玩具,如何讓家長接受,才是最大的難題。四葉屬於典型的“先斬後奏”派,出於家人本就反對四葉喜愛動漫這一點,她“痛”車的全過程都是“秘密進行”的,直到完成後,才讓父母看到。一些年紀大的親戚們在看到四葉的“痛車”時,也非常不理解地給她貼上“幼稚”的標籤。在他們眼裏,四葉的“痛車” 就跟街上貼卡通貼紙的車一樣,是哄小孩子的玩意。
      不過,開自己的“痛車”上街,讓四葉覺得非常拉風,有時還會碰到許多有趣的事情。一次四葉正在開車,旁邊有個小女孩坐她爸爸開的車吵要給四葉的車拍照,但是四葉並沒有發現,所以沒減慢速度。於是愛女心切的爸爸使出渾身解數,先開到四葉車的左邊讓女兒拍,再開到右邊,最後超車開到前面,剛好在紅綠燈口停下拍到了車頭。直到那一刻,“懵懂”的四葉才發現面前的這輛車子之所以行駛得如此“詭異”,原來是有個想拍照的小女孩。


      步步為營考耐心
      “痛車”的製作過程並不簡單。四葉非常喜歡漫畫作品《黑執事》,兩次痛車的主題都堅定不移地選擇了漫畫裏的兩位男主角。首次“痛”車因各方面均不熟練所以幾乎以失敗告終,第二次“痛”車時就有經驗了。整個“痛車”過程,四葉共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花費800元左右。在選圖方面,“痛”過兩次車的四葉已顯得非常老練:“最好是選大的動畫圖,這類圖通常都比較清晰,當然畫集掃描進電腦裏的也可以,若是只有雜誌圖的話就需要後期對圖片進行處理。實在找不到大圖的玩家們,就只能悲催地找畫手重畫。”原本雄心壯志的四葉還想自己設計圖案,但守桌待圖好幾天硬是無從下手,最後還是請來朋友幫忙設計好自己再加工。
      選圖只是最基本的一部分,“痛”車畢竟是個技術活,許多玩家能做的基本上就是量好車子的各種尺寸,再把選好的圖排好版拿去列印,有時候遇到圖偏色嚴重不能用還要重印。印好後,便是最考驗耐心和細心的部分——把圖紙上的人物、裝飾等裁剪出來。幾天裏連續幾個小時裁剪,四葉的手很快就不聽使喚了,所幸人多力量大,朋友們的及時到來可算是幫了四葉的大忙。
      最後貼車時,四葉選擇了汽車美容店裏的專業人員,“自己光在旁邊看都覺得很難,要是一個不小心沒貼好會把辛苦裁剪的圖給廢了,我可冒不起這樣的險。”

      “痛”顯中意 車乃道具
      在日益壯大的“痛車族”背後,體現了豐富多元的“痛車”文化。
      其實,“痛車”之所以能吸引這麼多的玩家關注並加入,源於其文化本身就在動漫愛好者中有深厚的民眾基礎。動漫主持人瀚恩稱,“痛車文化”的核心是“痛”的內容和主題,它們往往以或經典或熱門或玩家自身喜愛的動漫角色為主,這些動漫角色經常可以在漫畫、動畫、同人插畫、動漫周邊、網站、雜誌上看到他/她們的身影,其本身就已經擁有大量忠實的粉絲群。

      個性噴繪流行 專業技師缺乏
      如今房車車身逐漸變成車主勾勒個性的藝術噴繪場所,許多小型汽車在車身上都噴繪了個性圖案。
      在天津汽車裝飾店,多位車主稱,他們在車身上做噴繪主要是為了使車更加符合自己的性格,用什麼樣的噴繪、怎樣布局等問題都有講究。某裝飾店店主說,僅一個月就已有60多位車主選擇車身噴繪服務,噴繪主要部位集中於車尾和車身兩側,目前噴繪收入已佔到店中總收入三成左右。 
      與車主個性化噴繪需求相反,很多城市的車身藝術設計仍處於待開發狀態。目前多數汽車裝飾店並不提供圖案的製作和設計,個性噴繪只停留在使用廠家成批生產的噴繪範本上。
      目前在北京一些汽車用品店,都開始配備有繪圖專業技能的汽車噴繪設計人員,他們不僅能根據車主提供的圖案製作出噴繪,而且能在無圖的情況下,設計出很複雜的圖案。

      個性車貼 頻現“雷語”
      “本車碰撞十次,成績九勝一平!”“駕校除名,自學成才”“越催越慢,再催熄火!”……如今在一些私家車後車窗上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個性車貼語,忍俊不禁,過目難忘。
      個性化車貼不但成為街頭輕鬆一景,更反映出車主喜好和品位。比如搞笑的:“大修缺錢,歡迎追尾”“碰碰車執照”;比如自嘲型:“菜鳥啟航,線路不定”“至尊新手,擅長急煞,隨時熄火”;比如囂張型:“追我,格煞無論!”……花樣百出的有趣車貼已經成為最直觀、最簡單最流行的車身扮酷方法。
      “前兩年我是新手的時候,用的車貼是『您是師傅,隨便超』。用車貼挺好玩的,給生活一點調劑嘛。”南寧車主小黃說,最近他剛換了一個車貼,他的後車窗上現在貼“做一個徘徊在牛A和牛C之間的人”,“新手當然要低調點,現在是老手了,可以囂張一點了,哈!”
      現在在4S店和汽配店裏,汽車貼紙產品種類很豐富。購物網站上搜“車貼”,商品多達幾千種,價格也從幾元到兩三百元不等。

      來源說法
      給人紋身會很痛,給車“紋身”的話,應該也會痛的吧?於是,車主把“紋過身”的車稱為“痛車”。
      在日本,彩繪車身是要交重稅的,額外的稅收會讓車主痛不欲生,所以叫痛車。
      從讀音出發,paint car(塗上顏色的車)與pain car(疼痛的車)很接近。
      量度好車身尺寸,拍攝車身的正側背面照片,方便模擬貼圖效果。
      在電腦按車身尺寸做好痛車圖紙,注意要考慮車身的弧面、車門把手等位置,儘量用設計避開。
      交列印店列印,打抗UV戶外膠貼。
      貼紙前先將車洗干淨,稀釋好適量的肥皂水,用肥皂水抹濕要貼的位置。
      先輕輕貼上一角後認真對位確定好位置後,刮平貼表面趕走氣泡。
      易起邊的地方用膠紙固定一下,暴曬一天即可。

      熱門動漫人物是首選
      “痛車族”,最早出現在1980年代的日本,那時家用車剛剛普及。作為“痛車”發源地,日本的“痛車”數量非常龐大,已形成成熟的產業鏈。除了民間各地有獨立的“痛車”組織外,還有定期舉辦的全國性大型“痛車”聚會。近幾年,由於私家車的普及,中國各地的“痛車族”迅速發展壯大。
      據“天朝痛車聯盟”創始人藍青介紹,目前廣東省內的“痛車”數量在20輛左右,車型基本以日系車為主,車主大部分是20歲左右的宅男,也有少數女性玩家。就“痛車”主題而言,國內能見到的基本都是時下最熱門的動漫人物或標誌。關於痛車成本,藍青介紹,“痛車”全材料成本在幾百元至一千元,如果車主DIY,又可省不少錢。讓“痛車族”們最為頭痛的並不是開在大街上行人異樣的眼光,而是每年年審時必須要還原原貌。

      “痛車”小知識
      痛車(TASYA),主要是指將漫畫、動畫及電玩遊戲內的人物為主角,彩繪上車身的車。這種從發動機罩到車頂、車身的各個地方都畫有可愛的動漫插圖,甚至被畫所鋪滿的“痛車”最早在日本開始風靡。除汽車外,也有被稱為“痛摩托車”的摩托車和“痛響鈴”的自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