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市鎮選舉——小池塘裏的浪濤
( 2011-11-25 )



      加拿大西海岸的全國第三大省份——卑詩省,三年一度的市鎮選舉剛剛結束了。市鎮選舉涉及的範圍,從每座城市、鄉鎮的角度看並不大。於是除了像溫哥華這種全國性大城市,或者維多利亞這樣的省會城市,其他大大小小市鎮的選舉,一向不如聯邦大選、省選那麼令人矚目。
      其實市鎮議會和政府的管轄範圍雖然有限,但市議會有制定“市政附例”(by law),即地方法律的廣泛權力,所以市選和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重要性毋庸置疑。許多重要的民生問題,如大至每個加拿大家庭最重要的稅項之一——“物業稅”(即房地產稅)稅額的厘定和征收,市區開發建設的規劃佈局,城市警務及治安管理;小到停車場收費標準、垃圾費額度和收垃圾的日程表,夏天噴灑庭院草地的時間規定等,都受到市政附例的影響和約束。
      俗話說麻雀雖小,肝膽俱全。加拿大是實行地方自治的,各市鎮由市長和若干議員組成的市議會治理。從每個市鎮的角度看,市鎮選舉的熱鬧,並不亞於聯邦大選和省選。而像溫哥華、多倫多這種大城市,其市選新聞也是全國性的。而且由於大部分市鎮對參選人資格的門檻定得很低,所以阿貓阿狗都可以報名,候選人之多往往超出想像。像溫哥華每屆市選,報名參選市長的往往多達十余人。當然,其中多數是跑出來湊熱鬧,陪“真命天子”讀書,過過候選人幹癮的人。
      市鎮選舉雖然和聯邦大選、省選同樣重要,同樣競爭激烈,但投票率低也是不容否認的事實。近二十年來,我國聯邦大選的投票率下降了10%,由近7成跌至不足6成。卑詩省市鎮選舉的投票率更是每下愈況。2008年的上屆市鎮選舉,全省平均投票率只有29%,投票的選民不到三成。大溫哥華地區幾個華裔選民眾多的城市,烈治文市上屆投票率只有22%,本拿比23%,高貴林更低至21%。
      聯邦大選、省選解決的是全國和一省大環境的治理問題,外交、國防、教育、衛生、基建撥款等,樣樣是國家和全省的大政方針。事關大家生存的大環境,所以牽動千百萬人的心,容易引人關注。相形之下,身邊的市鎮選舉,有如攪動小池塘裏的水,雖然也會激起浪濤,漣漪頂多波及一池之遙。於是大家對市鎮選舉有點掉以輕心,似乎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了。恐怕只有到了每年春季繳納物業稅的時候,忽然發現兩三千元的稅款突然比去年漲了上百元,垃圾收取費漲了十幾元,市內停車費漲了一元幾十分,才想起市議會掌握加稅大權,而市議員、市長都是通過市鎮選舉選出的。
      市鎮自治,正是民主政治的精華所在。但選民的政治冷感,又的確是每逢選舉時,包括加拿大在內,西方民主國家令人頭痛的問題。在電子資訊手段如此發達的今天,必須到指定地點投票的方式,顯然已經落伍了。尤其對年輕一代來說,有平板電腦、智慧手機“一機在手”,再跑到投票站用筆劃點一紙選票,早已不符他們輕點螢幕,瞬間“電子解決”的習慣了。好在我國聯邦、省、市三級政府也摸到時代的脈搏,正在為今後的網上投票等方式下功夫。希望選舉方式現代化之後,今後聯邦大選、省選、市鎮選舉的投票率,都能夠與時俱進,有所提高。
      石 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