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160億餐補理當真正惠及貧困生
( 2011-11-11 )



      這是幾個中國孩子的故事。
      矮小瘦弱的韋截,很想吃一頓有肉的午餐。她是廣東連山縣小三江鎮中心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她的爸媽都在外打工,姐弟4人和叔叔嬸嬸的3個孩子,同奶奶一起生活。每天中午,她都和姐姐走半個小時,回家吃午飯。
      家裏太窮,交不起每人每月40元(人民幣,下同)的午餐費。奶奶只在趕集的時候,割上1斤肉,用水煮了,澆上醬油,分給孩子們吃。他們實在捨不得吃完那不多的肉,時常暗中“較勁”,看誰吃得最慢。
      幾個月前,一家媒體去這所學校啟動“免費午餐”項目,韋截怯生生地跟大人說:“叔叔,要是我和姐姐不能吃上營養午餐,讓我的弟弟妹妹吃上,也好啊!”
      差不多也是在那時,貴州黔西縣中建鄉紅板小學的孩子,吃到了他們的第一頓免費午餐。
      李正福是這所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他每天不吃早飯也不帶午飯,走一個多小時山路來上學。全校絕大多數同學都像他一樣,中午餓肚子。孩子們一臉真誠地說不吃午飯也不覺得餓,可一拿到午餐,個個吃得狼吞虎嚥。看那些粗糙的小手笨拙地剝雞蛋殼,提供免費午餐的“微公益”的志願者們,心酸不已。
      還有一個孩子的影像,這幾天也頻頻閃現。她叫龍張歡,是湘西鳳凰縣鄉村小學的一名學生。那張不斷被微博轉發的照片上,坐在課堂裏的龍張歡,困得幾乎睜不開眼睛;她的懷裏,緊緊摟睡得正香的弟弟。貧困,讓這些孩子失去了美好的童年,過早地承擔起生活的艱辛。於他們而言,平等的人生起點,可能只是吃飽穿暖,然後不受打擾地坐在教室裏。當最基本的物質保障都存在困難時,“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已全然與他們無關。
      與孩子們相關的,是“貧困地區學生每日餐補3元”的新聞。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啟動,中央財政每年將投入160多億元。
      按照每個人每天3元的標準,為試點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營養膳食補助。試點範圍包括680個縣(市)、約2600萬名在校生。
      幾句被數字串起來的新聞,看起來有些乏味枯燥。而當你真正瞭解它背後的含義,瞭解那些在貧困中掙扎的孩子們的現狀,你就能體會到它的份量。有人核算,只要花2.5元,差不多一個麥當勞甜筒的價格,貧困孩子們就能吃上像樣的午餐。但這對許多人而言,依然遙不可及。
      每天3元,就能讓一個貧困孩子的生活,發生徹底的改變。他們不再餓肚子,不再營養不良,不再為吃穿發愁時,才可能有美好的童年、公平的起點。而160多億的財政補貼,能不能真正“補”到孩子身上,也讓人們擔心。轉移支付過程中的截留、挪用甚至貪污,學生營養餐曾經出現的品質、安全問題,讓人心有余悸。
      一個惠及2600萬名學生的計劃項目,能不能得到良好實施?除了制度規範和嚴格管理之外,此項工作的每一個參與者,都請秉持良心、盡心盡力。讀讀那些貧困孩子的故事,聽聽他們的願望,記得那些清澈明淨的眼神。生存與教育的基本權利,是他們理所應得的,卻是中國社會一直虧欠他們的。
      馮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