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五大書記喝假酒
( 2011-11-04 )



      在中共“開國大典”前的一些日子裏,不僅會議很多,宴會也很多;為識別食物有無毒性,特成立了檢驗室,由毛澤東的保健醫生王鶴濱擔任檢驗室主任。檢驗室的任務就是保證食品的衛生、無毒,這樣,王鶴濱就暫時走出醫務室,成為各種宴會的檢驗人員了。
      1949年10月1日中午,即“開國大典”之前,在中南海懷仁堂大廳裏已經擺好了宴會的餐桌,一瓶一瓶的中國名酒,茅台白酒和通化紅葡萄酒……也都已擺放在餐桌上,正等待招待嘉賓;有的已經打開了瓶蓋,濃鬱的酒香四處飄散。
      為了保證中共五大書記(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的健康,要保證他們飯後能登上天安門,在國宴開始前,中央警衛處處長汪東興和副處長李福坤把王鶴濱叫到他們面前,李福坤低聲地說:“鶴濱同志,不能讓中央領導因飲酒過多,而不能登上天安門,無論如何不能醉倒一個。你要想想辦法!” 
      李福坤也是王鶴濱的領導,他下達的指示,等於下達了任務。大概領導是想叫王鶴濱拿出能解酒的靈丹妙藥來,但王鶴濱根本沒有這種藥,他有點發愁了。
      王鶴濱想,茶葉有點解酒的作用,他由喝茶水想到了用茶水代替紅葡萄酒,進而想到用白開水代替茅台酒的“計策”。事不宜遲,用茶水代替葡萄酒,用白開水代替白酒,給參加宴會的中共首長們喝,保證不會“醉”倒一個。於是,王鶴濱將自己的“發明專利”向汪東興、李福坤作了緊急報告,又經過中辦主任楊尚昆的首肯後,就執行了。
      王鶴濱先做了一下試驗,倒在高腳玻璃杯中的茶水和白開水,在外觀上,用肉眼是無法與紅葡萄酒和茅台酒區別的,不喝一口是不能分辨的。
      他們利用剛倒完的空酒瓶子,迅速地裝滿了幾瓶“特製”的“茅台”和“通化葡萄酒”並馬上和幾位衛士長當起“招待員”來,把王鶴濱他們的“特釀好酒”斟進了五大書記的高腳杯中。
      五大書記中,大概劉少奇是酒量最小的了,除了天性,可能是他長期做地下工作時養成的習慣,因為喝酒是最容易誤事的。但是,在這國宴的喜慶日子裏,為了應酬嘉賓,又不能不喝,尤其是從蘇聯來的“老大哥”,可以說個個都稱得上是“海量”,這會使劉少奇很為難,屆時其被動局面是可想而知的。
      當劉少奇喝了王鶴濱他們“特釀”的“通化紅葡萄酒”後,滿意地轉過頭來,向王鶴濱投射過來一縷微笑。這縷微笑,既表示讚許又表示感激。
      劉少奇飲過“特製”的“通化紅葡萄酒”後,膽子大了起來,而且舉起了“茅台”酒杯﹐主動向蘇聯“老大哥”碰杯祝酒﹔並且一飲見杯底﹐一滴不剩。
      周恩來是能喝幾杯的﹐當他喝了一杯“特製”的“茅台”酒後﹐立即轉過頭來﹐用嚴厲而疑慮的目光向王鶴濱這位臨時“招待員”射過來。從他射向王鶴濱的眼神看﹐是在批評他們這些“臨時招待員”為什麼如此粗心大意﹐怎麼把水當成酒了。接周恩來把責備的目光收了回去﹐用帶歉意的目光看了看客人﹐但客人們並無任何反應﹐都在興奮地開懷暢飲﹐他看出來﹐客人們並沒有喝到“假酒”﹐於是周恩來沒再說話。
      因為事先來不及向周恩來報告﹐引起了周的誤會。周的秘書何謙走到周恩來身旁﹐耳語了幾句﹐大概向周解釋了換酒的事﹐周恩來回過頭來﹐用溫和的眼光看了王鶴濱一眼﹐算是諒解了﹐國宴仍在歡暢的氣氛中進行。
      毛澤東喝下“特釀酒”後沒動聲色﹐好像什麼也沒有察覺﹐大概精神專注於“開國大典”上了。
      這樣﹐國宴結束後﹐開懷暢飲的中共首長們臉都未紅﹐一個也沒喝醉。文﹕王鶴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