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一家個性小店吸引了不少人的光顧。店內所出售的小徽章、名信片、購物袋等小商品上,印有陜西方言、特色小吃、著名景點的名稱。
最近有網友對中國各地方難懂的方言排了排座次,陝西話位居第五。作為北方方言,陝西話比較接近普通話,按說並不很難懂。但陝西話有些詞的發音和意思與秦漢唐時期的古代漢語很接近,不是本地人的話,理解起來真有些困難。
陝西方言的確切含義有時只能意會。比如陝西話裏的“騷情”就是這樣。有一個笑話說,一西安女孩帶南方男朋友回家看望父母,男孩子在車上給女孩擦汗,女孩說:“行咧,行咧,你再不要騷情咧些”,男孩不解“騷情”之意,女孩想了半天也沒有一個更合適的字眼解釋,於是就說,“'騷情'就是'過分的熱情'”,按說解釋的也沒錯。可等到了女孩家,女孩媽媽又是倒茶又是削蘋果招呼男孩子,於是男孩子用剛學到的陝西方言對未來的丈母娘說:“你不要騷情咧”……陝西方言中這樣的詞語真是太多了,“撲西來海”是說人邋遢,“克里馬擦”是讓人麻利點兒,“噶達馬西一和灘”就是說亂七八糟一大堆……所以,外地人學說陝西話絕非易事。
陝北話屬於秦晉方言,陝南話大部屬於巴蜀方言(西南官話)。通常講的陝西方言特指陝西話——陝西話屬於中原官話,是其中的一個分支,代表方言為西安方言,又分為關中方言東府話和關中方言西府話。
陝西自古帝王都,歷經十三個朝代,大概有兩千多年歷史,中國的文化,語言,文字,都是在此期間形成和創立的。自建都陝西的西周始,關中方言被稱為“雅言”。《詩譜》載:“商王不風不雅,而雅者放自周。”秦漢時期的民族大融合促使陝西話影響到全國各地,唐代達到鼎盛時期,當時的皇帝、妃子、大臣、百姓、外國使節,等等,都說陝西話。在學術上有一種觀點認為,由於陝西曾經是周秦漢唐四大朝代的國都,陝西方言曾經是當時的官方語言,因此古漢語、史記以及唐詩,都需要以陝西方言來讀,才能理解其中的一些辭彙,讀出當時的味道來,“操陝西話,朗誦一下李白、杜甫等詩人的名句,頗有一番味道。”
陝西話的熱絡在最近幾年的熱絡是不容忽視的。曾經,身為導演的張藝謀在影片《有話好好說》中客串“破爛王”角色,並親自上陣喊出了那句正宗的陝味台詞:“安紅,額愛你!”,成為當年的流行語。例如現在,因為《武林外傳》的熱播,陝西方言“額滴神呀”這句台詞迅速在躥紅。“額滴神呀”的意思是“我的天哪”,它也是電視劇《武林外傳》中女主角佟湘玉的口頭禪,劇中,佟湘玉自稱來自陝西漢中龍門鏢局,但卻是一口地道的關中口音。
另外,隨電影的多層面發展,陝西方言開始擺脫“一句話”的局面,在電影中大出風頭。近年來,方言成為影視對話語言的重要構成元素,諸多影視名著大量運用方言複現原生態。《瘋狂的石頭》裏郭濤的重慶話、《有話好好說》裏姜文的北京話、《沒事偷樂》裏馮鞏的天津話、《瘋狂的賽車》裏黃渤的青島話……而《天下無賊》、《武林外傳》、《衛生隊的故事》等一系列影視劇都運用了陝西方言;2009年大熱的兩部電影《瘋狂的賽車》和《高興》中更是高舉陝西方言的大旗。
導演王全安說:方言是還原真實的一個很重要的手段。如果一個陝西人出現在銀幕上,一說普通話,就沒有脾氣沒有個性,只有這個陝西人說到“額”的時候才覺得人物活起來了。陝西方言在銀屏中的火熱還得益於與現代時尚接軌,時尚性主要是指陝西方言在影視作品中的運用借鑒影視作品的流行辭彙、廣告語、成語、俗語、典籍及文學作品等,如《武林外傳》中,掌櫃佟湘玉說的“走自己的路,讓他們打的去吧”、“額服了you”……用陝西方言把這種帶有娛樂味道的話語表達出來。
網上'考級'很時尚
以前,英語四六級考試的相關資訊在網路上被廣為關注,如今,一種另類試題也一度博得了線民們的青睞:各地方言成為考試內容。如果登錄西安各大網站論壇就會發現,地地道道的陝西話早已成為一些線民的談資。“上海話”、“廣東話”、“天津話”等不同版本的方言試題也紛紛現身網路,成為各地網站點擊率很高的內容。據《華商報》報道,網上一份被稱為“全國統一陝西話單科性標準化測試考試”的試題,被煞有介事地分為陝西話四級(SXH-4)和陝西話六級(SXH-6)考試兩種,四級考試中分為聽力、閱讀、辭彙與結構等,簡單日常的生活對話成為考試主要內容。其中“你還暮囊啥?”、“今兒個把額餓日塌咧!”等等,被網友推為經典的陝西方言試題。“六級考試”中則增強了考試難度,不僅有翻譯句子,更增加有類似“你個———娃,跟女子娃娃欺混啥哩!”的題目,需要在空格處填上“瓜”還是“紮勢”等超級“土著話”的辭彙。
在參與了陝西方言考試的網友看來,方言是個陌生而時尚的產物。網友“磚頭”是遼寧大連人,他說,在18、19世紀,歐洲上流社會都是以講法文或拉丁文為榮,中國也曾以中文加上個別英文單詞時髦了一陣,如今,能操幾種方言同樣會讓人羡慕他的見多識廣。
網名“麥穗”來自北京,她提到,當雪村的《東北人都是活雷鋒》唱紅了以後,那句“翠花,上酸菜”成為大眾口裏的流行語,就連南方的武漢也把服務員統一稱為“翠花”。她覺得,現在方言成為一種新趣味,一種新的時尚,“如果你在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之外,還能說上點方言,那將是朋友聚會中的亮點,增加你的個人魅力。”
網名“滄海一笑”是西安人,他認為,方言代表一個地區乃至一個時代的文化,比如說電影《花樣年華》用的就是上海話和廣東話,“所以說,方言是種無形的時尚。”
“長得像瓜還是像馬……”
由於陝西方言傳達的意思與普通話不同,往往會給一些外地人帶來許多不解。“明明是饃夾肉,為什麼要叫?珖肉夾饃?玼?”許多初次到西安的外地遊客很不理解西安這種特色食品的名稱。據當地學者說:“只有你瞭解了它的由來,你才會理解。”
已在西安工作近10年的北京人張女士回憶,自己最初到西安上班時,經常要與一名陝北男同事打交道,每見到這名男同事,他便會說:“咋家……”原本二人不熟,張女士以為他說的是“咱家……”,頓時心裏犯起了嘀咕。後來跟人談起此事才知道,這位男同事說的意思是:“你有什麼事?”這下張女士明白了,而向她解釋的同事又說了一句“你瓜成馬咧!”(意為比較憨)張女士又是一臉疑惑:“我長得像瓜?還是像馬……”
在網上,還有一段故事。一名外地人打電話找到陝西一位朋友的單位,朋友的同事操一口陝西西府話說:“人不在。”問:“哪裏去了?”答:“吃(出)去了!”外地人一看錶,可不,該到吃飯時間了,放下電話,心想下午再說。三四個小時後,又打電話,又是朋友的那名同事接的電話,回答:“吃(出)去了!”外地人心想:吃的什麼東西,用了這麼長時間?過了會兒再打,朋友的同事又說:“剛回來一下,又吃(出)去了!”外地人就有些疑惑,怎麼一整天都在吃?後來,終於聯繫上了朋友,一說,才明白,原來是“出去了”。
現今陝西省境內使用的本土方言,包含中國西北地方和西南地區的一部分,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地區:陝北話、陝南話和關中話。關中話屬於中原官話,代表方言為西安方言,目前使用陝西話(關中話)的人主要集中在關中一帶,東起河南靈寶,西到甘肅天水一帶,北接延安,南伸秦嶺北麓。陝北方言屬西北官話和晉方言,方言受山西影響較大,也雜入一些蒙語,方言辭彙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在陝北方言中,妻子或結過婚的女人為婆姨,青年男子為後生,妯娌為先後,小孩為猴娃、碎腦娃娃。
BLACK HEAD就是“黑撒”
西安兩名30歲的年輕人於四年前組建了一支陝西方言說唱樂隊,說是要把“老祖宗秦始皇的口音發揚光大”。樂隊隊歌《秦始皇的口音》中唱道:“我們的名字就叫做BLACK HEAD,翻譯過來就是?珖黑撒?玼,啥叫個?珖克里馬擦?玼,十一秒答不出來就算?珖日塌?玼……”
BLACK HEAD是這支樂隊的名字,漢語翻譯也夾雜陝西方言特色,叫做“黑SA”,“SA”讀二聲,陝西人把頭叫做“SA”,而“黑SA”是秦腔戲曲角色中的“淨”,就是花臉。不過,“黑撒”樂隊成員可不是看上去嚇人的“花臉”,而是兩個相當溫和的年輕人——他們的網名分別是“夜晚的騎士”和“馬蜂”,現實生活中,分別叫曹石和王大治,都是西安“土著”。他們都很喜歡搖滾,一起做音樂七八年了。從 2005年開始,他們陸續創作了十餘首用陝西方言演唱的歌曲,融入藍調、戲曲、爵士、搖滾、電子樂等豐富的音樂元素。
用陝西方言來歌唱,曹石、王大治當然不是始作俑者,多年以前曾經流行的“西北風”、“信天遊”其實就是如此,但這也給人們留下一種陝西方言很“土氣”的慣性感覺。而“黑撒”的創作更多地體現陝西人獨特的個性,幽默、豪爽,甚至不為人知的柔情,還有陝西的迷人文化,一改“土氣”的面貌。有網友評價說,聽完他們的作品,你會發現,原來陝西話是這麼動聽和迷人。
作為“黑撒”樂隊的作品,《都市碎戲》裏直白地吼出“我愛這三秦大地,養育我,給我無窮樂趣”;“這時代有很多異想天開的妄想狂、中有你有我有碎娃有老漢也有姑娘/在白天行屍走肉虛渡這不會再來的年華/……”《妄想狂的愛情歌曲》則是一首純粹的情歌,歌中唱道:“想要拉你的手和我一起逛逛小寨”,柔情似水,憂鬱傷感,有人聽了,問,這是“生冷蹭倔”的陝西人唱出來的嗎?
相似之處很多 不算獨立語言
現代漢語有各種不同的方言,它們分佈的區域很廣。現代漢語各方言之間的差異表現在語音、辭彙、語法各個方面,語音方面尤為突出。但由於這些方言和共同語之間在語音上都有一定的對應規律,辭彙、語法方面也有許多相同之處,因此它們不是獨立的語言。
在中國現代幾大漢語方言中,北方方言可以看成是古漢語經過數千年在廣大北方地區發展起來的,而南方方言卻是北方居民在歷史上不斷南遷逐步形成的。
在早期的廣大江南地區,主要是古越族的居住地,他們使用古越語,與古漢語相差很遠,不能通話。後來,北方的漢人曾有幾次大規模的南下,帶來不同時期的北方古漢語,分散到江南各地區,於是逐步形成現在彼此明顯不同的幾大方言。現各方言之間差異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北方漢語與南方古越語在彼此接觸之前,其內部就有各自的地區方言;二是北方漢語南下的時間不同,自然漢語本身就不相同;三是南方各方言分別在一定獨特環境中發展。
網友談方言 猶記聽秦腔
“油潑麵夾一口,香得發抖,菠菜麵營養多,絕對很牛,褲帶麵粗得很,挑戰喉嚨……”今年4月時,年僅4歲的陝西男孩王仔仔在深圳衛視一檔選秀節目上,用地道的陝西話演唱了這首歌曲《陝西美食》,引來全場觀眾的喝彩。該視頻被網友“一毛錢”在西部網論壇上發布後,立刻受到網友們的熱捧,並引發對陝西話的關注。
網友“妞妞YY”是陝西鹹陽人,她回憶說自己上高中的時候,班上有一位四川的男同學,當時一個班總共也就三名同學講普通話,他就是其中的一位。有一次上英語聽力課,老師提前把答錄機放在了教室,答錄機有收音機的功能,就有幾名調皮的同學打開收音機,在調頻的時候,一個廣播台在放秦腔,這名四川的同學就大喊不好聽,趕緊換,當時就有同學急了,跟喊:“不要換,就聽這個,這個好,外地人不懂秦韻。”當時那名四川的同學就臉上掛不住了,爭辯說他也是在陝西長大的,只是不會說陝西話而已。
尚先生是一名秦腔發燒友,在他眼中,陝西話講究高喉嚨,大嗓門,加之陝西方言咬字重,聽起來底氣十足,擲地有聲。他說:“唱秦腔掙命般的吼叫,就是陝西人傳神的寫照。唱秦腔,用的是真音,其特點是高昂激越、強烈急促。尤其是花臉的演唱,更是扯開嗓子大聲吼,吼得臉紅脖子粗,這聽起來才'過癮'、'解饞'、'嫽得太'”。
主要用於研究 學者反對流行
面對方言的流行,“我不贊成。它更多的是用來研究地方文化。”以方言為研究方向的陝西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博士生導師邢向東表示,現在全球經濟、人員交流日益頻繁,方言並不利於各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通常來講,陝西人想學好普通話要比南方人更為容易,只要掌握好聲調,發聲時不要靠後,找一種將聲音往眼前推的感覺,即可。陝西話往往聲音比較靠後,鼻音比較重,與普通話最大的區別在於發音的聲調有所不同。以陝西話中的關中方言為例:普通話發陰平(一聲調)的,陝西關中方言都唸輕聲,普通話發上聲(三聲調)的,陝西關中方言發去聲(四聲調),普通話發去聲(四聲調)的,關中方言發陰平(一聲調)。
在素有“戲窩子”之稱的周至,看秦腔、聽秦腔、談秦腔已成為民眾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