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震蕩市考驗投資心態
( 2011-10-28 )



      現在的市場氣氛十分詭異,大幅波動是家常便飯,令看空市場的投機者與看多市場的投資者同樣心悸,在過去的三十天內,出現巨幅波動的頻率非常頻繁,在日內波動幅度上下8%的情況屢見不鮮,令人瞠目結舌。如果能夠在每一個交易高點賣出,而在低點買進的話,過去的一個月內投資者的資金近乎翻了一倍。這并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大多數人會錯誤的把握時機,如果每一次操作都與市場走勢做反的話,資金將會損失一半。作為正常的投資者除了選擇靜觀其變,或者遠離市場,几乎沒有其他辦法,一些基金經理認為這種市場情況是過去几十年都沒有見過的最難操作的世道。
  其實,不僅在市場上,生活本身也充滿了各種苦痛折磨,同時也蘊藏種種機遇,關鍵看你如何看待生活。如果同樣的努力卻得不到相應的回報,就應該想想生活的態度和工作方法。
  隨電腦的普及,人們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把某支股票的曆史數據和交易情況研究透徹,從而進行充分的數據挖掘,根據曆史經驗建立相應的交易模型。當越來越多的人這樣做時,昔日的金融理論例如現代投資組合理論、資產定價理論、有效市場假說等都開始顯得蒼白,無法解釋現代金融市場的波動原因。原本根據有效市場理論,市場上的非理性交易者短期內會影響股票的價格,但是,隨理性交易者的增加,非理性交易者會逐漸被抑制,股票的價格也從而被糾正回到內在價值。而現實的市場情況是,大批的非理性投資者占有上風,理性的投資者在市場下跌時越買損失越大,由於逆潮流而動,反而變得非常危險了。
  其實,在曆史上任何一個悲觀時期,我們几年后回顧時都發現是個不錯的機會,2009年以來市場的迅速反彈就是最好的例證。作為投資者,面對越來越紛繁復雜的市場,與其拼命的追求市場時機的把握,倒不如轉向更容易奏效的對廉價績優股的選擇上。我們只要把握好資金的調度,相對將來潛在的回報,風險還是值得冒的。
  可是投資者最大的敵人就是心態,在每天飄紅的情況下,在媒體的輪番轟炸下,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并不容易。我們如果回顧一下上個世紀美國的大蕭條時代,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人在股票市場上由於虧損而破產,但是凡是能夠支付按揭的業主都挺過來。原因很簡單,股票太容易賣掉,雖然當時的物業和股票的縮水程度差不多,可是由於心理作用,很多股票投資者都在最低點絕望地賣出了,給當時購買這些有價證券的投資者積累財富的機會,產生了一批新貴,包括像譚普頓這樣的大師也是在那個特殊時代挖到的第一桶金。
  美國的哲學家Soren曾講過,我們只有在回顧時才真正明白生活的含義,可惜我們的生活卻是一路向前看,很少有機會回頭。根據數學中的貝葉斯法則,將來發生的事件概率是可以參考曆史發生的概率進行推算的,如果我們不能准確的判斷入市的時機,至少可以推算在市場面臨的損失和回報的概率大小。
  所以,只有戰勝心理的恐懼,才有機會贏得財富。在股票市場上,我們都沒有前瞻性,而永遠只能回頭看,應該在什么時候買賣,出現了什么機會等等,對實際的財富積累沒有任何意義。從實踐的角度看,我們對有價證券的看法應該回到最基本的生意和物業的概念,進行價值評估。如果發現價格已經低於長期的正常價值,就要克服情感上的障礙勇敢的買入并持有。曆史上大部分致富的投資者都是在某個行業,或者某個特殊時期大量的持有股票而發家的,我們不應該視而不見。
  從方法的角度上看,對付震蕩市場,最基本的辦法就是用平均定投法,在每月固定的時間投入固定數目的資金,至於投資方向,無論是大型藍籌股基金還是金融服務基金都具備投資的價值,只是根據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而定。如果自己無法做到,基金公司有專門的定投基金,每月按時把資金投放到市場上。
  總之,生活中是有各種不公平現象,這是任何社會制度都無法避免的。但是生活都是自己創造的,想改變生活就要釆用正確的方法,長期堅持才會見效。股票市場上永遠硝煙彌漫,沒有平靜的時候,如果不能承受這許多折磨,尋找理想的桃花源,就請遠離股市,清心寡欲。人的不足之欲都生於貪,只有知足才會長樂,知足長樂而不爭,甘為人后,自然就有了桃花源的境界。
      注:本文屬撰稿者的觀點,並不代表本報立場,也不構成投資建議。
      楊凡
      加拿大證券學院院士/特許金融規划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