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你知道針灸治病的原理嗎?
( 2011-10-14 )





      針灸的第二個作用是鎮痛。疼痛,是一種非常復雜的感覺,針灸所以能止痛是因為針灸具有“解痙攣,通經脈”的作用。在正常情況下,人的氣血在經脈里運行暢通無阻,沒有疼痛的感覺。如果有什么原因造成氣血運行不暢,就會產生疼痛,“不通則痛”。針灸能夠止痛,是因為針灸能使經脈里的氣血運行通暢,“通則不痛”。但是,造成氣血運行不暢的原因很多,所以針灸在臨床上治療疼痛的方法也不一樣。比如風溼性疾病,是因為風、寒、溼外邪侵犯人體,造成氣血運行不通暢,治療則以散風、祛寒、利溼的方法。而對炎症性疼痛,是由於體內蘊熱、感受時邪而致氣血壅滯不通而痛,相當於西醫的細菌感染,治療則應釆用清熱解毒消腫的方法。所以針灸鎮痛,不是單純的止痛,而是消除致病原因的結果。 
      針灸的這種“通經脈”的作用,在臨床上不僅用於鎮痛,還可用於治療閉經、產后缺奶、半身不遂、局部凍傷等病。
      針灸的第三種作用是增強機體防衛免疫功能,這種功能中醫叫做“扶正祛邪”。扶正即扶助正氣,也就是增強機體抵抗力;祛邪即驅除致病因素,相當於西醫抗菌及病毒的意思。扶正和祛邪,是醫生治療疾病的兩個途徑。醫生治療疾病可以從“扶助正氣”方面入手,也可以從“驅除病邪”方面入手,或者扶正和祛邪兩種方法同時并用。比如,人們得了傳染病或者炎症性疾病,醫生給一些抗生素,這是從“祛邪”方面進行治療。消滅了致病的病菌,就等於扶助了人體的正氣,所以叫做“祛邪扶正”。相反地,醫生不給抗生素,從扶正方面進行治療。通過針灸來增強機體抵抗力,抗御致病菌,把這種作用叫做“扶正祛邪”。另如對癌症的治療,西醫以縮小癌瘤、殺滅癌細胞為目的,而中醫則通過整體的綜合調節,重點在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改善患者的對症狀的不適感受、減少放化療副作用對患者的影響、延長患者的生存期,達到與病共存狀態即帶瘤生存。針灸的這種“扶正祛邪”作用,已被大量實驗研究所證實。  
      實驗證明,針灸具有抗炎、退熱作用,可以減少炎性滲出物,使血管通透性降低,不僅可以控制、縮小炎性壞死病灶,而且可延緩或防止壞死的發生,加速肉芽組織的形成,增強細胞的修復再生和瘢痕化過程。實驗還證明,針刺具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針刺正常人的足三里、合谷穴后,白細胞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吞噬指數上升l~2倍,吞噬能力也相應提高。 針刺對抗體形成也有影響。如針刺正常人的足三里、天樞等穴位,觀察針刺前后的補體效價,其平均值比針刺前普遍提高。這就是針灸為何對炎症性及過敏性疾病有效。
      因此,針灸常常用於治療一些瘡瘍廱癤初起、腮腺炎、脫肛,痔瘡、急性乳腺炎、急性單純性闌尾炎及蕁麻疹、溼疹、帶狀皰疹、神經性皮炎、痤瘡、黃褐斑、過敏性鼻炎、花粉症、腱鞘炎及末鞘神經和血管的一些病變等。
      總之,針灸對機體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但是針灸的主要作用就是“良性雙向調整作用”、“鎮痛作用”和“增強機體抵抗力”三種。這就是針灸所以能夠治許多病的原因。
      周俊青主任中醫師
      聯繫電話:778-868-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