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葫蘆頭 惹來嘴角涎水流
( 2011-10-07 )



吃葫蘆頭時,佐以糖蒜、泡菜、辣子醬等,更是清爽利口。

葫蘆頭是西安特有的傳統風味佳餚,它味醇湯濃、鮮香可口,肥而不膩,尤其在天冷的時候吃一碗,嘴裏過癮,胃裏也暖融融,渾身上下透舒坦。

      關於葫蘆頭還有個傳說。據傳唐太宗至高宗皇帝年間,長安城內的百姓無錢買肉,便買來屠戶剩下的下水,將豬腸、豬肚拿出來烹製成“玉腸羹”,配上幾個剛出爐的胡餅,吃起來既有葷腥,也能填飽肚子賣力氣。面向底層民眾的食物,自然不會做得太精細,內臟做的食物,也不免有一股腥膻氣,吃到嘴裏膩得慌,所以當時食者寥寥無幾。後來有天藥王孫思邈先生攜醫匣與藥葫蘆,在秦地境內遊方行善,偶過一家食鋪,要了碗玉腸羹,覺得此物烹製不得法,傷了食物本性,又膻膩口感不好,於是就從藥葫蘆中倒出花椒、大香、上元桂、八角、桂皮、草果等藥物贈之掌櫃,掌櫃一試之下,果然鮮香四溢,回甘無窮。掌櫃感懷藥王大恩,將藥葫蘆懸於店頭,日久年深,葫蘆頭取其名也。
      也有人說這種食物的名字,其實是從主料的形狀上來的,因菜的主料是取大腸頭那一段,就是大腸與小腸相連接處約1尺長的肥腸,其形粗大狀如葫蘆,肥而不膩,故稱葫蘆頭。
      葫蘆頭湯底是將豬骨洗淨、砸斷,配肥母雞、鮮牛肉、鮮大肉、北京鴨下湯鍋燒開,撇去浮沫,放入調料包,直熬成乳白色。泡饃是由進食者先將饃在碗裏掰成碎塊,然後由廚師將切成坡刀形的腸肚及豬肉、雞肉,擺放在饃塊上,加適量粉絲,用沸湯澆泡3至4次,使熱湯滲透饃塊;再加適量熟大油、調料水、味精、香菜、蒜苗、油潑辣子,最後澆適量沸湯即成。
      端上桌後,看那乳湯襯青翠的香菜蒜苗,旁邊紅紅的辣子點綴,粉絲於其中隱約浮現,真是誘人。吹開辣子品一口湯,確是湯濃味醇、鮮香適口。難怪西安人誇獎葫蘆頭的美味說:“提起葫蘆頭,嘴角涎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