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洪門義助 四次訪加籌募軍餉
( 2011-09-23 )



多倫多洪門前輩吳培芳老人拿出珍藏史料,講述國父孫中山四次訪加推廣革命進程的史實。

本報由多倫多僑界前輩處得到珍藏的“中國洪門在加拿大”及“中國國民黨史”等多部史料,記載國父孫中山由一八九七年倫敦蒙難之後,至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成功,期間曾四次踏足加拿大,留下諸多革命印記。

      孫文於一八九四年在檀香山組建“興中會”,開始革命活動,首次廣州起義失敗後被香港禁止入境,更在一八九六年訪問倫敦時被留難。脫險後不久,他即於次年一八九七年首次訪加。
      據國民黨史料記載,孫文由歐洲“乘輸先抵滿地可,稍事停頓後,即乘火車西行至雲哥華(溫哥華),旋抵域多利(即當時的加國華僑中心、卑詩維多利亞城)”。此行目的是訪問美加,考察西方國家之政治制度,同時向海外僑胞宣傳革命。
      一九○二年,孫文再次訪問加國,在卑詩維多利亞城英昌隆店鋪中落腳。時值康梁保皇黨在加國勢力正盛,而包括洪門在內的北美僑界對孫文及其革命主張並不瞭解,視之為外人,孫文未能打開革命局面。不過此次來訪他看到了洪門在北美的巨大影響力,促成了他加入洪門的想法。
      一九○三年冬天,孫文在檀香山加入洪門致公堂,被封為洪棍(元帥)。洪門素以“義”字當頭,對待門內兄弟如自家手足。孫中山加入洪門之後再來北美,其安全、起居均有了洪門兄弟接應,宣傅及籌款等活動順利推展,也與洪門的支持不無關係。
      一九○四年三月十日孫文乘高麗輪離檀赴美。抵達洪門致堂北美總堂所在地金山大埠(即美國舊金山市)。由於他此時有了洪門大哥的身份,在北美得到各洪門團體的照應和支持,局面迅速打開。孫文為了讓洪門組織適於革命需要,還在金山洪門大老黃三德等的支持下修改美國洪門章程。
      一九一○年農歷正月,孫中山在舊金山逗留期間,由香港黃興處傳來廣州新軍起義失敗的消息。孫文當即由舊金山啟程前往檀香山商議大計,途中取道溫哥華及維多利亞市及周邊各埠訪問僑胞,是為孫中山第三次訪加。他在加國停留一個多月,準備為次年(即一九一一年辛亥年)的廣州黃花崗起義做好輿論准備,籌募軍餉。
      孫中山回到南洋與黃興、趙聲、胡漢民等會合,於當年十月在檳榔嶼秘密開會,決定次年三月再集革命精英在廣州起義,與滿清決一死戰。會議決定黃興等在香港成立指揮部準備起義,孫中山則再赴北美籌款。
      這促成了孫中山在辛亥年初第四次美加之行。在這次始於辛亥年正月的加國籌款之行期間,加國洪門組織賣掉了卑詩維多利亞、溫哥華及多倫多等地的四處堂所房產,加之孫文一路西行路經各地,所到之處都得到加國華僑團體的傾力支持,籌款數十萬元,為辛亥年的兩次革命,即三月黃花崗起義和十月武昌起義起到關鍵作用。在雙十武昌起義成功時,孫文已離加赴美。此後他由美經歐洲回國,於一九一二年元旦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加美華僑在組織、宣傳與財政諸多方面傾力支持孫文革命,對於“革命之母”這一光榮稱號當之無愧。對於中華民族民主共和的歷史貢獻,當載入史冊。本報記者報道

      天然盟友 革命目標一致
      孫文早期發動革命,以留日學生為基幹,其革命基地主要集中在日本、南洋、香港及華南地區,並未在美洲生根,為此他須借助北美已有的華人團體推展革命活動。洪門在北美勢力巨大,且數百年來以“反清復明”為綱領,與孫中山打正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民族革命旗號不謀而和,由此洪門成為孫中山在北美號令革命的天然盟友。
      據洪門史料記載,華人大批抵達北美始於1850年代開始的美國加州淘金潮。陸續來北美的粵籍先僑中十之八九為洪門中人。先僑最早落腳於美國的金山,所以加州舊金山成為洪門總堂所在地。由於加拿大也發現金礦,先僑隨後自加州北上於1858年左右抵達卑詩省菲沙河谷。洪門遂於1863年在卑詩省的金礦重鎮百架委路鎮(Barkerville)開山立堂,號“洪順堂”,後隨北美各地統稱致公堂,成為加國洪門始祖。此後隨華人的遷移、特別是太平洋太路的修建自西向東擴展,洪門開枝散葉,至辛亥革命前後,洪門在約五十年時間中,已由卑詩省一路向東,推展直至大西洋省分的新斯高沙省,在加國東西兩岸共66個市鎮設有致公堂號(多倫多堂號建於1894年)。全加洪門致公堂又聽從美國金山總堂的號令,遂令洪門成為組織嚴密、行政效率很高的橫跨美洲大陸的團體。

      檀香山加入洪門後訪美加
      熟悉洪門歷史的加拿大洪門民治黨總部常務副總主委鄭炯光,就此向《星島日報》記者表示,孫中山訪問加拿大西岸時,深感洪門力量重要,也知洪門政治理念“反清復明”與他的看法相類近。
      為加深與洪門連繫,在洪門叔父輩鍾水養介紹下,孫中山1903年在檀香山正式加入洪門,封為“洪棍”。
      鄭炯光指“洪棍”是洪門內部掌握生死大權的要職,孫中山一加入即封為“洪棍”,顯示洪門對他的器重。 
      鄭炯光指孫加入洪門後訪問美加,處處獲洪門中人保護及支持。當1910年與1911年,孫中山第二次及第三次訪問溫哥華及卑詩各地時,洪門成員除保護人身安全外,也曾一力安排食宿。
      由於得到洪門支持,孫中山在加西的訪問十分成功,除溫哥華及維多利亞外,他到過二埠(新西敏市)、基隆拿及溫哥華島等地,到處宣揚革命思想,在加西共逗留逾兩個月才轉往加東。
      而洪門也把片打西街5號即溫哥華洪門致公堂,以及在省會維多利亞洪門致公堂的會址,抵押給銀行,總共籌得3.5萬元作為孫中山革命經費。
      這筆錢,主要用於1911年3月底廣州黃花岡起義運動。
      據卑詩維多利亞大學榮休教授黎全恩表示,以他的考證所得,參與廣州黃花岡起義的500個義士當中,就包括了來自加拿大的華人。

      洪門與孫中山決裂
      辛亥革命推翻滿清後,曾出錢出力最大的北美洪門,不到數年就跟孫中山決裂。
      孫中山1911年訪問北美期間,廣設籌餉局,以發行公債方式為革命運動籌款,當時卑詩省會維多利亞以及溫哥華市的洪門致公堂。
      除大力支持孫以外,更把致公堂物業抵押,籌得款項給孫中山帶回中國,支援革命事業,尤其對當年3月29日黃花岡起義事件,助力至大。
      辛亥革命成功,中國駐溫哥華領事張康仁,曾致函中國國務院,表揚加國洪門對革命貢獻。
      信中稱:“慨然冒險而籌革命巨款者,則以加屬致公堂為始……是可知洪門致公堂者,實為中國歷史空前所未有,且為世界歷史所未,有殊非過言也。”
      1913年,加拿大致公堂經中國駐加總領事,向中國國務院申請立案為正式社會,獲批准。
      不過,據《中國洪門在加拿大》一書記載:“但革命成功,孫中山之同盟會,建議將洪門改為國民公會,進而另立新黨,名為'中國國民黨'……利用洪門中之同盟會分子,煽動脫離洪門,投入國民黨,並圖將洪門歸併,力求瓦解加拿大洪門。”
      該書續載,幸好洪門中堅分子在1915年發動組織達權社,令洪門得以在加國延續。文中並指出:“洪門人士對孫文(孫中山),已仁至義盡,為國家、為民族,已盡了最大責任。但孫文革命成功後,對洪門實有背誓之嫌,令洪門後裔永難忘記也。”



多倫多洪門前輩吳培芳老人拿出珍藏史料,講述國父孫中山四次訪加推廣革命進程的史實。

孫中山在辛亥革命當年(1911)到訪加國亞省卡加利(當時譯作卡技利),與當地洪門執事合照。

位於溫市片打西街5號的舊洪門致公堂大樓,當年曾經抵押給銀行,籌得款項支持中國革命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