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巴菲特稅的喜與憂
( 2011-09-23 )



      常言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是恆古不變的道理。暴風雨來時合抱之木照樣攔腰折斷,但是我們何曾見過柔弱的小草漫天飛的情景,中國千年以來承襲的中庸之道其實不無道理。美國一向以低稅收吸引全球的有識之士,大家前赴后繼的赴美追尋自己的美國夢。可惜,金融海嘯后普通美國人擁有大屋靚車的美國夢已經灰飛煙滅,經過政府的几年量化寬松政策后,沖擊波已經從中下層的美國人延伸到高層的富人。
      就像當年的炮打司令部大字報一樣,股神巴菲特今年在《紐約時報》上貼了一份向富人開炮的大字報,當然他的意思是向我開炮,但是卻波及了美國45萬年收入百萬元以上的所有富人。巴菲特在其大字報中稱,雖然自己每年交稅近640萬美元,但是這只占其總收入的17.4%,而他雇佣的員工交稅比例都在33%到41%之間,因此,他認為自己交的稅太少了。以此類推,他認為美國對於富人們太過溺愛,值此國家處於困境之際,政府應該眼於公平,對富人開征特別稅,使得美國各個階層共同做出犧牲。
      對於巴菲特這種向我開炮的大無畏精神,奧巴馬當然是非常歡迎,於是向國會提出了對美國富人開征特別稅的提案,巴菲特稅就此出爐。這看起來是一個非常好的提議,試想如果富人可以與中下層人民共同承擔經濟衰退帶來的后果,無疑給美國走出經濟低谷帶來新的希望。奧巴馬希望在未來十年內削減赤字三萬億美元,他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不會同意任何將所有重擔加在普通百姓身上的減赤計划,因此他目前的減赤計划中有近一半來自加稅,特別是對富人加稅,如果可以成型,美國雙赤字局面的緩解將帶動全球經濟恢復增長。
      但是,凡是有點生活常識的人,特別是有些野外經曆的人們都知道,森林里看上去很美的東西大都有毒,而朴實無華甚至有些不能讓人接受的植物卻可以讓人充飢,給人機會走出沼澤。奧巴馬的計划雖然看上去很美,卻是有很多問題的,最重要的是增加全社會的成本,并且引發黨爭。
      俄國革命家列寧有許多警世語錄,他曾講:忘記過去就意味背叛。這無非是讓我們以史為鑒。其實,列寧還曾講過另一句鮮為人知的話,他在其1906年出版的《修改工人政黨的土地綱領》中說,中國的王安石是十一世紀的改革家。恐怕中國史上卻不這樣認為,王安石變法到底有多少積極意義從來都是學術界爭論的焦點,甚至有些極端觀點認為正是王安石變法導致北宋的最終滅亡,因此王安石雖然在唐宋八大家文學中占有泰斗地位,其政治角色多以奸臣評估。
      現在美國的情況,除了軍事地位以外,經濟情況與當初中國北宋時期非常相似,即有所謂的三冗:冗官,冗兵,冗費。美國現在的政府開支龐大,貿易和財政的雙赤字都是三冗問題的體現,已經到必須精兵減政的時刻,但是美國政界卻完全從財政政策的角度,特別是寄希望於貨幣政策來解決問題,應該說從政策取向上看,離解決問題漸行漸遠。
      現在,美國政府又試圖釆用了當年王安石變法中最失敗的政策,試圖拿走富人的奶酪。王安石曾講,其變法的宗旨是民不加賦而國用足。試想,民不加賦,就只有給富人加稅了。王安石變法中的方田均稅法,即按照土地的貧瘠評估來制定上繳稅數。由於多數優良土地都被有權有勢的富人占據,這顯然是旨在給富人和地主階級加稅,因為窮人的土地多為貧瘠田地,交稅自然就少。因此,遭到富人的瘋狂反撲,尖銳了社會矛盾,并且增加了所有人的社會成本,終於以失敗告終。
      現在的巴菲特稅項,與王安石的方田均稅法如出一轍,無非想讓富人多交稅來彌補國家的財政赤字。正像以農業立國的北宋時代,方田均稅法行不通一樣,現在以金融立國的美國,巴菲特稅也會舉步維艱,弊大於利。美國對富人征稅,即是對金融公司和實體經濟征稅。因為大多數富人都是金融機搆和實體公司的股東,這些機搆從本質上講是pass through entity,所有政府增加的費用都被公司以各種形式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當銀行的股東要多交稅時,就會要求銀行增加盈利,銀行就會增加借貸成本,而這是與政府的零利息政策相悖的,借貸成本的增加會給經濟恢復造成障礙,沒有活力的經濟難以創造出新的就業機會。總之,以美國富人目前占據的經濟中樞地位,和其具有的合法傷害權,政府任何的懲戒其實都是變相的懲罰普通百姓。奧巴馬大概沒有看過王安石變法的曆史典故,才會高姿態的提出巴菲特稅項,這不僅不會減輕百姓負擔,還會引起與共和黨更加激烈的黨爭。
      注:本文屬撰稿者的觀點,並不代表本報立場,也不構成投資建議。
      楊凡
      加拿大證券學院院士/特許金融規划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