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古樸瑤里 素潔如“少女”
( 2011-09-09 )



上圖為幾名孩童行走在古鎮瑤河木橋上。下圖瑤里古鎮風情。

瑤里古稱“窯里”,是江西景德鎮陶瓷的主要發祥地。相比名聲大噪的婺源,瑤里更像是個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少女,古樸素潔的江南山水圖,清悠、典雅、空渺,都充滿了難以想像的誘惑力。

      始建於西漢末年的瑤里古鎮,群峰環抱,如畫如屏,南踞象山,北臥獅山,瑤河穿鎮而過。數百幢明清古建築依山傍水、錯落有致地分布在瑤河兩岸,一律的徽派建築風格,飛簷翹角,粉牆黛瓦,掩映在青山綠水之中。


      明清風韻 繁華再現
      這裏有展示徽派“三雕”藝術的獅岡勝覽、程氏宗祠;有展現封建家族禮儀思想的進士第;有印證往日繁華景象的明清商業街、徽州古道;有反映瑤里風土人情的燈彩、地戲,等等。
      明清商業街是古徽州大道上最為繁華的商業街之一,全長一千多米,分為上街頭、中街頭、下街頭三段。昔日有上百店鋪鱗次櫛比地分布在街道兩旁,至今仍保存較好,其中以景德鎮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代商店最具特色。
      東埠古街是浮梁四大古街之一,由古街、古橋、古碼頭等組成,是明清之際裝運高嶺土之地,因運輸繁忙而成街。街道兩旁林立的店舖和青石板上獨輪車輾出的凹痕,是古代東埠碼頭裝運高嶺土繁忙景象的真實記錄。


      瑤河清澈 觀魚成趣
      瑤里古村落大多臨水而建,自古以來,青山常綠。瑤里境內雖然礦藏豐富,但從未進行過開採,因而瑤河未受到污染,一直是清澈見底。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然而瑤河觀魚卻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瑤里地處山區,多在海拔600~900米之間,森林覆蓋率高達94%,空氣清新,雨量充沛,氣候適宜,十分有利於農作物生長,茶葉就是一枝獨秀。瑤里製茶歷史悠久,是浮梁重要的茶葉產區,歷來作為“貢茶”進奉朝廷。其葉色清香持久,滋味甘醇綿長,形態纖細勻稱,條索緊細,白毫披露,銀光隱翠,屬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1990年以來,瑤里大力推進名牌戰略,於1991年開發研製出“崖玉仙芝”茶,目前已形成兩大品牌10個系列。
      瑤里茶葉在國內多次獲得殊榮,1991年在中國杭州國際茶文化節上榮獲“文化名茶”稱號,1994年在北京國際飲品博覽會上榮獲金獎,1997年和2002年又先後在中國國際博覽會兩獲金獎,1998年和2002年先後被農業部評定為AA級綠色食品。
      以瑤里茶為加工原料製作的“得雨活茶”,不僅被冠名為全國唯一的“人民大會堂特供茶”,還遠銷歐美,行銷海外。
      瑤里人在飲食上非常講究,食料多取自天然,形成當地獨有的食文化特色,花樣多,門類齊全,僅早點就有36種之多,如珍珠米果、堿水粑等。特色菜肴有清燉石雞、神龜偷菇、臘肉泥鰍湯等74種,其中野菜有鴨腳板、苦櫧豆腐、馬齒莧(長命草)、苦蕺等28種。尤其在茶餘飯後瑤里人還有必不可少的茶點,如南瓜豆、紅薯棗、豆渣餅、豆豉果、茄子幹、葛根等。走在瑤里街市上,各種土特產琳琅滿目,如野生香菇、木耳、茶油、火筍、筍衣、幹蕨、苦楮豆腐、香榧、板栗、錐栗等等,令人目不暇接。


      四季景色變幻為一時
      瑤里最為秀麗的景色當數汪湖生態遊覽區和梅嶺休閒度假區,那裏山峭林密,景色雄奇,95科648種木本植物在這裏茁壯生長,數百種野生動物在林內繁衍生息。那裏既有流泉飛瀑、奇石洞天;又有千年樟群、原始森林;集山、水、巖、林為一體,聚險、奇、峻、秀於一身,匯四季景色變幻為一時,是一處尋幽探奇的旅遊佳境。
      位於汪湖生態遊覽區的南山瀑布群,由南山瀑、石花瀑、飛龍瀑、飄錦瀑等四段瀑布組成。瀑布群全長400多米,落差達220米,主瀑寬70米。一水四瀑,首尾相接,從大到小,先急後緩,若斷若續,時隱時現。四瀑景致,瀑瀑不同。汪湖生態遊覽區的另一處下景點——原始森林、天河谷,氣候濕潤,植被完整,從闊葉林到針葉林,從藤蔓喬木到花草灌木,色彩斑斕,層次分明,儼然一座天然植物園。
      瑤里風景名勝區集山嶽、林海、瀑布、峽谷等自然風光和古鎮、古窯址等人文景觀為一體,山水、人文俱美,原始、古樸、清靜,一年四季氣候適宜,是享受大自然洗禮的綠色家園,是訪古探幽、感悟天人合一的佳境。
      本植物在這裏茁壯生長,數百種野生動物在林內繁衍生息。那裏既有流泉飛瀑、奇石洞天;又有千年樟群、原始森林;集山、水、巖、林為一體,聚險、奇、峻、秀於一身,匯四季景色變幻為一時,是一處尋幽探奇的旅遊佳境。
      位於汪湖生態遊覽區的南山瀑布群,由南山瀑、石花瀑、飛龍瀑、飄錦瀑等四段瀑布組成。瀑布群全長400多米,落差達220米,主瀑寬70米。一水四瀑,首尾相接,從大到小,先急後緩,若斷若續,時隱時現。四瀑景致,瀑瀑不同。汪湖生態遊覽區的另一處下景點——原始森林、天河谷,氣候濕潤,植被完整,從闊葉林到針葉林,從藤蔓喬木到花草灌木,色彩斑斕,層次分明,儼然一座天然植物園。
      瑤里風景名勝區集山嶽、林海、瀑布、峽谷等自然風光和古鎮、古窯址等人文景觀為一體,山水、人文俱美,原始、古樸、清靜,一年四季氣候適宜,是享受大自然洗禮的綠色家園,是訪古探幽、感悟天人合一的佳境。

      神仙送石子 種出“高嶺土”
      浮梁瑤里鎮,有座東西走向的青山,名叫高嶺。山下有個村莊,叫高嶺村。
      相傳很久以前,高嶺村住一戶姓高的人家,夫婦二人租種當地財主幾分簿田,再墾山種些玉米、紅薯等雜糧。
      一年忙到頭,辛辛苦苦收下一點糧食,除了交田租外,所剩無幾,主要靠瓜、薯、菜充饑,日子過得非常艱苦。
      高家夫婦雖然很窮,卻很善良,樂意幫助別人。平日,只要聽說誰家揭不開鍋,他倆寧可自己挨餓,也要省下口糧給人送去。因此,鄉里鄉親都誇讚他倆是好人。
      有一年隆冬臘月,北風怒號,大雪紛飛。這天,高老漢清早起來,打開大門,遠望滿山遍野一片潔白,近看屋簷下躺一個衣服破舊,幾乎凍僵的白髮老人。他歎了一口氣,走上前,彎下腰,用手探探其鼻孔,尚存一絲氣息,急忙叫老伴一起將老人抬到自己的床上,為他蓋好被條,並將自己身上穿的破棉襖脫下來蓋了上去,自己卻披件外衣守候在旁。一會兒,他老伴端來熱騰騰的姜湯,高老漢扶起白髮老人躺在自己懷裏,高大娘細心地一匙一匙地將姜湯喂進白髮老人嘴裏,老人終於蘇醒了。老人吃了一碗粥,精神好多了。下得床來,突然一下子站起來,激動地說:“你夫婦倆確實是好人,果然名不虛傳,好人一定會有好報!”說完,就從衣服口袋中掏出一顆潔白晶瑩的小石子,遞給了高老漢說:“我無以回報,這裏有顆小石子,你將它種到山裏去,過七七四十九天,再去那裏挖,一定有取不盡的白玉土,它是製瓷器的上等原料,運到昌南鎮(景德鎮的原名)去賣,會賣好價錢。日後,你們就吃穿不愁了。”說完化作一陣清風,不見人影。高氏夫婦被眼前一幕驚得目瞪口呆,心想:“是不是遇到了神仙?”
      夫婦倆遵照老人的囑咐,冒嚴寒到山中挖了一個深坑,將小石子種了下去。過了七七四十九日,居然變成了白白嫩嫩的玉色土。
      昌南鎮自從用這種玉土作坯燒瓷,燒出來的瓷器更加精美,被稱作“假玉器”。於是做瓷器的人都把這種玉土叫做“高嶺土”。

      文武狀元還鄉 建佛門於泉聲隱隱處
      高際禪林寺坐落於浮梁縣瑤里鎮境內,海拔1681.4米的五股尖半山腰,其建築面積最盛時期達9000多平方米,現存建築面積1200多平方米,是始建於宋代時期的贛東北著名寺廟。
      高際禪林寺始建於宋代唐和元年(公元1118年),距今將近900年的歷史。相傳宋朝時期,縣人余茂亨、余茂學兄弟倆經一位高僧指點,來到這塊藏龍臥虎富有靈氣的高際山處,潛心勤學苦練6載,後兄弟倆赴京報考,雙雙高中文武狀元。
      衣錦還鄉之後,余家兄弟在這塊風光秀美、景色怡人的高際山處,大興土木修建了高際禪林寺。另外在周圍廣購山林良田,種植松樹、茶林。隨後,香火逐漸旺盛起來,到明朝崇禎年間,香火最為旺盛。明代著名禪師靜虛曾詩云:“白雲深入有僧廬,漏盡晨鐘倚枕初。閱歷林泉聲隱隱,行回巖壑韻徐徐。驅除忘幻清平旦,領略春容見靜虛。又聽曉天雞喔喔,共催人讀五更書。”便印證了當時的情景。
      高際禪林寺太平天國時期遭到毀滅性破壞,寺廟建築十去八九。高際山曾建有關公廟、八仙廟、送子觀音廟、龍王廟等7座寺廟。現在,只留下這些寺廟的遺址以及大量的摩崖石刻、彌陀柱、法老墓、佛塔等佛教遺址。



瑤里古鎮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