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十年“京漂”潛悲辛
( 2011-09-09 )



■中國書畫賞析 作品名稱:《青溪牧牛圖》 作者:[清]薛漁 說明:立軸

      唐玄宗天寶五載(746),三十五歲的杜甫結束了打獵唱歌的快樂生活,離開山東,到了長安。杜甫到長安,本意是為了謀求實現“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結果卻衍變成了一段艱難的謀生歷程。十年之間,竟然沒有謀到一官半職。
      杜甫京漂的目的是走仕途,也就是跑官。當然,杜甫的跑官跟今天的跑官情況大不一樣。他不是通過托關係、行賄謀取職位,他是進入上流社會的社交圈,結交達官貴人,向他們贈詩,希望他們瞭解自己,然後舉薦、擢拔自己。
      十年當中,杜甫結交並參加過其家庭聚會的達官貴人,先後有駙馬鄭潛曜、汝陽王李璡、一位姓何的將軍、駙馬崔惠童,以及《江南逢李龜年》中提到的岐王李範、殿中監崔滌等人。杜甫還曾多次參加這些達官貴人的公子們發起的冶遊(如丈八溝帶妓女遊覽,只是其中的一次)。可以說,杜甫以白衣之身,已經進入了上流社會的社交圈。但是,所有這些社交活動,都沒有給杜甫的命運帶來任何轉機,只留下了許多辛酸的記憶。請看下邊詩句:
      騎驢三十載,旅食京華春。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
      殘羹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看得出來,自尊心很強的杜甫,對這種生活是十分厭惡的。他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奔走權貴之門,也是生活所迫。遊樂、筵宴之後,想到自己理想無從實現、命運一片茫然,杜甫常常會陷入鬱悶。
      向達官貴人投贈詩歌以求進的方法,叫做“干謁”,是當時普遍流行的一種求官途徑,是公開進行的。杜甫贈詩的達官貴人有好幾位,從他保留下來的詩歌中看,主要有韋濟、張、鮮于仲通、哥舒翰等。
      張是著名宰相張說的公子,先是擔任翰林學士,後來升遷為太常卿;鮮于仲通當時擔任京兆尹;韋濟更是官運亨通,由河南尹升遷尚書左丞,再升遷左丞相。應該說,他們都是瞭解杜甫的才華的,也有一定的交情。特別是韋濟,擔任河南尹期間就曾多次去拜訪住在偃師老家的杜甫了,在長安更是常常在百官面前背誦杜甫的詩句,讚不絕口。杜甫投贈最多的也是韋濟,前後有四次。不知道為什麼,所有這些投贈都毫無結果。
      此外,不能不提到兩個人,一個是杜甫的一位蕭姓姑表兄,當時正擔任比部郎中之職;另一個是杜甫的堂弟杜位,杜位是當時權相李林甫的女婿。從情理上推測,他們都有能力提拔杜甫一下的,但事實上他們顯然都沒有給杜甫以幫助。
      十年沒有謀到一官半職,沒有俸祿收入,生活難免會陷入窘迫。他的妻子兒女常常餓得面黃肌瘦。不得已,杜甫只好讓妻子兒女暫居奉先縣。
      但自己在長安的生活也好不到哪兒去。當時他的情形是:穿小得不合身的粗布衣裳,頭髮蒼白,有時候靠賣一點草藥接濟生活,有時候到朋友家蹭飯。每天去政府賑濟貧苦百姓的平價糧倉那裏買幾升米。有時候接濟不上,就餓幾天。
      直到天寶十四載(755),杜甫才得到機會,成為一個看守甲仗兵器、管理門禁鎖鑰的官兒——右衛率府胄曹參軍。可以說,杜甫足足過了十年“京漂”生活。
      文:陸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