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突發事件資訊公開要趕得上微博
( 2011-08-12 )



今年夏天中國各地氣候反常。圖a、圖b為上海網友微博發布的“七月飛雪圖”,圖c為合肥網友近日在微博發布的冰雹圖。

      博時代,資訊的傳播速度已經不是以天計,甚至不是以小時計,而是分秒都有資訊在傳播。中國政府部門的資訊公開,要學會趕得上微博的速度。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的意見》,提出要抓好重大突發事件和民眾關注熱點問題的公開,客觀公布事件進展、政府舉措、公眾防範措施和調查處理結果,並特別強調,應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發揮媒體監督作用。公開不僅僅是一種姿態或形式,關鍵要贏得公眾認可,那怎樣的公開才會被民眾認可?至關重要的一點是,公開要“及時”。在微博時代,資訊的傳播速度已經不是以天計,甚至不是以小時計,而是分秒都有資訊在傳播。政府部門的資訊公開,必須要學會趕得上微博的速度。
      長久以來,有關部門習慣“事故處理完了”再說,這在公眾接觸資訊管道有限的傳統媒體時代,還有一定的現實合理性;但在如今的微博時代,沒有權威的消息及時發布,“小道消息”就會迅速傳播,可能誤導民眾不說,還會給事故後續處理造成不良影響。所以,有關部門必須轉變思路,習慣“邊處理事故邊發布資訊”的方式。
      這裏的“及時”,還不僅是儘快說出政府自身想說的東西,而是要“回應社會關切”。重大突發事件之後,往往會有各種“小道消息”廣泛傳播,尤其是在微博時代,因為人人都擁有傳播管道,“小道消息”的傳播速度更是驚人。但必須看到的是,“小道消息”傳播的內容,往往也是民眾“關切”的內容。
      對付這些“小道消息”,最好的辦法就是“及時”回應。“小道消息販子”能用的各種工具,比如微博,官方同樣也能用。在今年日本地震之後,因為謠言滋生,國內曾有短期的搶鹽風潮,一些政府部門和官員通過微博等途徑及時解釋闢謠,就起到了非常好的引導效果。
      另外,在微博時代,人們接受資訊的方式更加多媒體化,感知到的資訊形式不僅是文字,還有圖片、視頻,看到的不僅是政府部門發布的內容,甚至還有新聞發言人的面部表情。政府部門在發布資訊的時候,必須適應這種全方位的考驗。重大突發事件之後,新聞發言人的不當措辭、不當表情,都可能損害資訊本身的公信力。
      現在,有些政府部門和官員面對重大突發事件、熱點事件,似乎缺乏基本的輿情應對方案,有些部門即便有資訊公開的良好意願,卻也不知道該如何公開,結果社會效果不佳。所以,現實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各級政府部門重大突發事件資訊公開,明確具體的流程和責任,該“一把手”出面的時候,絕不能靠新聞發言人來“頂缸”。
      公眾期待的就是一種“及時”的誠意,是政府發自內心想把真相公諸于眾的一種意願和努力,意願有了,努力到了,哪怕稍慢半拍,社會同樣會買賬,公眾同樣會信任。事實上,許多政府部門和官員已經開通微博,期待這股“微博潮”能在政府部門更廣泛地擴散,回應民眾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