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美債違約風險緩解
( 2011-08-05 )



      美國政壇本周上演一出好萊塢大片生死時速般令人緊張的鬧劇,民主黨與共和黨在最後一刻達成舉債上限協定,避免了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可能出現的債務違約,令全球投資者長舒一口氣。
      參議院以74:26的投票結果通過了2.1萬億美元的減赤計劃,奧巴馬立即簽署了該議案成為法律,終於提高政府原來14.3萬億美元的舉債上限,而此刻距離周二午夜的最後關頭僅剩幾小時而已,民主黨和共和黨之間有關債務和赤字問題的激烈較量,其揪心程度甚至超過好萊塢大片的緊張情節。 
      陰雲散去本應陽光明媚,但是令人不解的是美國三大股指在法案通過的當天均出現超過2%的跌幅,市場似乎對這項協定的達成不抱樂觀態度。股市作為經濟的晴雨錶,已經表達出投資者的預期,利好消息不能刺激股市大漲,反而拖累其一挫再挫,這本身就說明問題。
      首先,關於舉債上限的僵局,體現出美國政治紊亂,政府兩派分治,各行其事。政客們對經濟漠不關心,對選票倒是格外注重。按照現代金融的基本原理,美國國債是無風險投資的基準,如果美國國債違約,許多風險資產的定價將出現混亂不堪的局面,另外,國債違約必然令美國借貸成本急升,對復蘇中的美國經濟無疑是致命一擊。不僅如此,美國國債作為許多貸款的定價基準,其違約必然造成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局面,全球金融市場的借貸成本都會急升,可見,美債違約是損人不利己的。
      面對這麼嚴重的後果,以及許多經濟學家的警告,美國國會兩黨針鋒相對,民主黨極力表現出關心中產以及工人階級的態勢,以維護其中產階級鬥士的形象;共和黨則大肆維護富人的利益,放出狂言,任何談及加稅的協定都休想在國會通過,被許多評論家看做右翼極端分子,以及維護企業和富人利益的打手。兩黨的爭執不下,似乎是一場明年換屆選舉的預演,絲毫沒有一點對現時美國經濟復蘇以及維護全球經濟穩定的責任心。
      其次,美債折衷協定的達成,內容只字未提給富人增加稅收,全部負擔都落實在削減開支上,並不符合目前經濟的重點,對於身纏頑疾的美國經濟來講,並沒有對症下藥。金融海嘯以來,各國政府應對危機的辦法基本上都沒有採取大禹治水的疏導方法,而是採取大禹父親鯀的硬堵方法,利用政府權力無限壓縮市場自由空間,其代價是使得政府赤字長期化。凱恩斯理論的大行其道,使得政府消費是帶動經濟復蘇的主力軍,值此經濟復蘇的脆弱關頭,美國政客卻中途變卦,要大幅削減政府開支,政府消費的減少必然影響企業和消費者信心。
      美國上周五公佈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僅1.3%,遠遜市場預期,第一季增長更由1.9%大幅下調至0.4%,而且被認為反映經濟最具有勁復蘇象的去年第四季,亦由3.9%大幅調低至2.3%,這些都此意味美國經濟並未穩步入進入復蘇階段。本周剛公佈的領先指標,7月製造業ISM指數急挫至50.9,更貼近擴張與收縮的分界線。顯然美國當下最重要的經濟難題,是復蘇缺乏後勁,就業市場難以提振。經濟和就業才是關鍵,減少赤字應排在第二位。
      但是,令人難以理解的是,當初高出凱恩斯論調給經濟提供刺激的政客們,現在突然變臉,共和黨尤其極右翼茶黨的意識形態開始主導,將時間與精力消耗在如何削赤上,債務上限鬧劇顯示出美國政壇的變化,非但不繼續給經濟輸血,反而要緊縮加重經濟和就業壓力。
      看似不解的謎團,其實也不難參透,凱恩斯政府消費刺激經濟的措施是有許多前提條件的,並不是解決2008年金融海嘯的良藥,猛藥下過之後,經濟雖然沒有被摧毀,但是僵屍經濟的象亦越來越明顯。經濟學家早就警告過:如何將政府借債減至可持續水平,同時又不會抑制經濟成長,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難題,從未獲得正面的解決。
      大量的政府刺激政策其代價是主權債務的不斷攀升,而就業與經濟並未見完全恢復,政客們開始玩起推卸責任的blame game,極力將政策失敗的責任推給對方。這一點從舉債上限的鬧劇中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無論共和黨還是民主黨都極力表演,大肆渲染對其所代表的利益集團的忠心,以圖明年換屆選舉中獲得優勢,而對債務違約的後果絲毫不顧及,意識形態已經壓倒經濟的重要性。而且,奧巴馬總統本人也有機會力挽狂瀾,根據美國憲法第14條修正案,總統完全可以繞過國會,行使緊急許可權來提高舉債上限,因為美國國債不容置疑。但是,遺憾的是,奧巴馬並未採取任何行動而是任兩党議員充分表演,這其中的動機就昭然若揭了。
      注:本文屬撰稿者的觀點,並不代表本報立場,也不構成投資建議。
      楊凡
      加拿大證券學院院士/特許金融規划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