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航母不要成擺式
( 2011-08-05 )



“瓦良格”經中國改裝後的基本數據

      中國第一艘航母,在解放軍建軍節後可望試航。這艘俄文原名為“瓦良格號”(圖)的航母,在各國媒體和海內外同胞關注近兩年後,現在更加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美國等西方國家和日本、印度等亞洲大國的不少媒體,在緊張關注之余,不時流露貶抑之意。如說瓦良格號是舊船翻新,只能權充訓練艦擺擺樣子等。實際上,這艘母艦從烏克蘭買回時,本來就還沒有裝設艦面武器系統,艦體內的動力裝置、電氣和電子設施也早已拆卸一空,整艘船隻是一個空殼。外間估計北京花了200億元,不僅安裝了全新的發動機和一應內部設施,更重要的是裝設了包括防空導彈、近防快炮、先進雷達在內的全套武器、通訊、電子偵測系統。此艦可供中國訓練首批航母人員,但卻是武裝齊備的戰鬥航母,不是訓練艦。
      從瓦良格號一兩年內起死回生,可以看出中國造船工業已經具備製造航母的能力。外間傳得沸沸揚揚,指北京開始建造兩至三艘航母,恐怕不是空穴來風。航母是俗稱藍水海軍的遠洋艦隊的靈魂。航母艦隊最適於在遠洋發揮制空、制海威力,控制一方海、天。因此,航母屬於攻擊性巨艦,必須有相應的海軍戰略,才能使其發揮所長,物盡其用。
      但中國自從北洋艦隊在甲午戰爭中覆滅後,就再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遠洋艦隊了。國家貧窮落後導致海軍贏弱,再加陸上大國傳統影響,長期重陸軍輕海軍,海上戰略一直沿襲抱殘守缺的“近岸防禦”思想。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軍事現代化之後,海上戰略雖然調整為“近海防禦”,但和中國迅速崛起的大國地位,仍然很不相稱。
      如今航母要服役了,如何使用耗費巨資的航母艦隊,可能是比建造航母更重要的問題。如果按照近海防禦戰略,把航母艦隊放在黃海、東海、南海北部等中國近海,簡直就是一大浪費。因為中國大陸的岸基戰機、導彈、艦艇,已有實力爭奪這些海域的制空、制海權,何須動用昂貴的航母?能讓中國航母發揮攻擊性制空、制海威力的地方,只有南海南部南沙群島海域,以及所謂“第二島鏈”以東的太平洋、馬六甲海峽以西的印度洋等遠洋海域。這些地方,早就超出了“近海防禦”戰略的範疇。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遠洋的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原材料輸入航路和工業製成品出口航路,已經成了事關國家存亡的生命線。今後中國航母艦隊最大的用處,正是威懾敵對勢力,確保遠洋航路通暢。中國海軍艦隊近幾年來持續在印度洋護航,已經在維護中國遠洋航路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中國海上戰略制定者、決策者的觀念必須與時俱進,及時揚棄過時的近海防禦思想,敢於以新的戰略眼光,到遠洋去維護國家利益。
      待幾年後航母艦隊成軍,首先可以一試牛刀的,就是奪回南沙群島海域的控制權。北京的頭頭們,不要忘了當年李鴻章等決策人物的戰略錯誤:他們沒有考慮動用攻擊性的北洋艦隊,首先殲滅日本聯合艦隊,奪取黃海制海權,而是把它當作護航艦隊使用。日本人卻善用了手中的聯合艦隊,結果歷史的天平倒向了日本。
      今天中國有了航母,但如果在關鍵時刻、關鍵地點不敢用、不善用,那就真會被外人說中了,再多幾艘航母,也只是炫耀中國財力的擺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