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古代煉丹術 揭秘
( 2011-07-31 )



      中國古代的煉丹術是西方化學的先驅,煉丹術是一門奇幻的科學。
      當中國人第一次用火,燒製出第一件陶器,第一次冶煉出金屬,化學就在這些領域中萌生了起來。但真正可以被認為能夠形成為化學學科的先驅,則是古代的煉丹術。這雖然似乎有些難以置信,然而卻是千真萬確的歷史事實,而且是世界公認的歷史事實。
      古代中國是世界煉丹術的發源地,正是在東方的神仙殿堂中,最先演繹、孕育著人類最複雜奧妙的科學內涵。
      一、煉丹術的產生與形成
      早在戰國時期,東臨大海的燕、齊地區就產生了一個獨特的宗教派別——神仙家。這個派別,以追求長生不死為最高宗旨。而追求的手段,就是吃“不死藥”。早期的不死藥,多為金、玉石、丹砂等。除黃金外,玉石和丹砂都是天然的。但黃金既然是煉製出來的,玉和丹砂能否再煉化呢?
      煉化的結果表明:玉石無法再煉化,而丹砂則大有奧妙。橘紅色的丹砂(硫化汞),經過煉製能還原為銀白色的汞。古人以為這也是金,於是就有了“化丹砂為黃金”的說法,而這就是最早的煉丹術。
      神仙家在西漢時期發展成了方術,煉丹的風氣更昌盛流行,連漢武帝也親自祭灶開爐,漢宣帝盡力“復興神仙方術之事”,煉丹成為一時的風尚。
      到東漢的順帝與桓帝時,產生了第一部煉丹術的著作——《周易參同契》。這部書的作者是魏伯陽,全書共約六千字,是一部以煉丹理論為主的著作。這部著作的誕生,標誌煉丹術從此正式形成了!
      東漢末年,方術又演變成了中國本土的宗教團體——道教,這對於煉丹術的發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到了東晉時期,出了一位道教的著名人物——葛洪,他是一位著名的醫學家與煉丹家,他的《抱樸子.內篇》中有《金丹》、《仙藥》、《黃白》三卷,專門記載煉丹術。特別是《金丹》卷,講述的是礦物煉丹技術,所涉及的藥物有水銀、硫磺、雄黃、雌黃、礬石、戎鹽、曾青、鉛丹、丹砂、雲母等,可知這時的藥物已經比早期增加了許多。
      南朝梁代的陶弘景是又一位煉丹家與醫學家,影響極大。只是他的著述大多已經失傳,他關於煉丹的論述後人難以見到。葛洪與陶弘景只是當時煉丹術的代表人物,而更重要的是晉代與南北朝,那是煉丹術開始進入高潮的時期。
      二、煉丹術的一些專用名詞
      水飛 是將礦物藥在水中研磨至極細的粉末,再沉澱後倒去清水,曬干成粉。這個技法既可以去除礦石藥物中的某些可溶性物質,也可以不使粉塵在空氣中飛揚。
      抽法 是將藥物放在蒸餾器中加熱,藥物氣化後經導氣管進入冷凝器凝結為液體的“精華”。水銀的提煉,大多採用這個方法。
      伏火 對某些藥性過於猛烈的藥物,煉丹家們採用先加熱片刻或短暫燃燒(起火即停)的方法,以使藥性消弱柔化,這就是伏火。火藥,就是伏火處理中所產生的新成果。
      點 所謂“點”,就是指加入藥物的量要精細地加以控制,就像畫龍點睛一般。如,在銅的溶液中“點”入少量的砷,製成砷化銅。
      轉 這是指一些可逆雙向性反應的連續往復進行,以使藥物純而更純,古人稱之為“脫胎換骨”。如,在大還丹的製取中,就大多採用此法。
      養 大多是用穀糠等為燃料,在容器外作無火焰燃燒以長時間微加熱,使容器中的藥物不過於激烈地反應。
煆 與養正相反,是用猛火煆燒而使容器裏的藥物進行激烈的快速反應。
      關 “關”就是關閉,是將藥物混合後放置起來(或埋入地下),讓反應自動進行。如,用鹼金屬氰化物稀溶液溶解黃金,就採用這個方法。
      淋 是用水淋洗藥物,把溶液與殘渣分開,再將溶液蒸發干以製取結晶。
      僅舉這樣一些技法,就可以看到許多現代化學的蹤影。
      三、煉丹術的西傳
      正當中國的煉丹術如火如荼一派興旺的時候,西方世界又是甚麼樣的景象呢?
      這時的西方,只有煉金術而沒有煉丹術。
      中國的煉丹術先傳到了阿拉伯,然後再傳到了歐洲。在西元8世紀的阿拉伯一些著作中,開始出現有關煉丹術的內容,這表明:至遲在西元8世紀時,煉丹術已經傳到了阿拉伯。西元1187年,意大利人克瑞蒙納基拉爾用拉丁文翻譯了阿拉伯人拉茨的《秘書》,煉丹術正式傳到了歐洲。在煉丹術的基礎上,終於產生了近現代的化學科學。
      因此,可以毫不過分地說,中國的煉丹術是近現代化學科學的先驅,正是中華民族的智慧與膽識才創造出了這項科技成果。

      “管錐”的豐富含義

      《管錐編》是錢鐘書最重要的學術著作。這部共五冊近130萬字的煌煌巨著,全部以典雅的文言寫成,引用了大量英、法、德、意、西原文,考論詞章及義理,打通時間、空間、語言、文化和學科的壁障,其間多有新說創見,皆發前人之所未發。書中引述四千位著作家的上萬種著作中的數萬條書證,所論除了文學之外,還兼及幾乎全部的社會科學、人文學科,是 一部不可多得的學術經典。
      錢鐘書在《管錐編》中,不僅以貫通中西、古今互見的方法,融匯多種學科知識,去探幽入微,鉤玄提要,而且“機關”藏盡妙趣橫生,仿佛諸葛亮布八陣圖,暗扣兒甚多。僅是其書名“管錐編”三個字,學問就很大。
      “管錐編”三個字究竟藏有多少玄機呢?一些專家與學者曾對這個書名作過詮釋。
         公認的說法是,其來源於莊子之說。據《莊子.秋水》記載,魏公子魏牟曾經教訓思想家公孫龍說:“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
        意思是說,你瑣瑣碎碎地去辯論,真好比是用竹管去看天,用錐子去量地,不是太渺小了嗎?這樣一個比喻,在《說苑.辨物》、《史記.扁鵲傳》、《韓詩外傳》等古籍中也運用過。錢先生藉用這個典故,將自己的書名定為《管錐編》,是說自己的書不過是“以管窺天”、“用錐指地”而已。既表示自謙,也表示自有一方天地。
      除了“以管窺天”、“用錐指地”的比附外,“管”與“錐”還有另一層意思。“管城子”、“毛錐子”,在古漢語中都是筆的意思。“管”與“錐”分別是“管城子”、“毛錐子”的省略性叫法。如此看來,《管錐編》就應當是“筆記”、“筆會”的意思。
      中華書局出版的《談藝錄》補訂本第566頁說,唐代文人韓愈曾經以“中書君”代指“筆”。筆在古代的雅稱是“中書君”,而“中書君”正是錢鐘書先生的筆名,這個筆名妙就妙在既以筆之名為筆名,又與“鐘書”二字諧音。
        由於“中書君”與“管城子”、“毛錐子”同義,所以,又可得出“管錐編”三字中隱作者的名字,是“錢鐘書集”的意思。
      妙哉錢鐘書,居然以筆之名為自己的筆名!且其筆名與真名還是諧音!又在《管錐編》書名中隱藏作者名,真是妙不可言。
        區區一個書名都能玩出這麼大的學問來,難怪錢老被人譽為“文化昆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