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河邊撿奇石 賣了220萬
( 2011-07-15 )



近年來已有越來越多的人迷上奇石,奇石價格也越來越高。大圖為一位商家在參加銀川賞石旅遊節時擦拭壽山石,小圖為近日以220萬元成交的石魚。

奇石近年來成為了不少收藏愛好者的專寵,其市場成交價格也越來越高。近日,在瀋陽舉辦的首屆東北百件私家國寶入圍暨遼寧第二屆十大國寶拍賣專場上,一塊在河邊散步時撿來的“石頭”,就賣出了220萬元(人民幣,下同)的天價。

      在遼寧民間收藏十大國寶中,標價200萬元的奇石(瑾鈺)分外搶眼。這塊奇石出土於本溪市臥龍同泉,是一塊長18厘米、高10厘米、厚5厘米的青雲石,形狀似魚,由6億至7億年前巖漿噴至地表冷卻形成,首次亮相即被譽為“天下第一石魚”。
      這塊奇石不僅外觀與魚十分相像,在眼睛的位置上也有黑泥石為其點睛,用放大鏡觀察“魚眼”,十分黑亮,特別逼真。《時代商報》引述石魚的擁有者指出,2002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去本溪臥龍同泉河邊蹓達,前後只待了10分鐘,卻得到了這塊石魚。
      在拍賣會開始之前,該擁有者透露,由於這塊石頭十分稀有,考慮到收藏價值,想以200萬元的價格出讓。而最終,這塊奇石引來兩位玩家的關注,最終有買家在出價基礎上加價20萬元,以220萬元的價格將其拍走。
      事實上,這只是近年來奇石成交出現天價的其中一列。就在6月4日開幕的2011中國瀋陽古玩藝術品博覽會上,主辦方透露,會上一位神秘女買家不假思索,豪擲500萬購買了一塊赤峰巴林雞血石。而在3月19日於南京舉行的一場奇石拍賣會上,一塊尺寸不大、高僅17厘米、重1560克的田黃石以580萬元拍出。
      鑒於奇石價格日益上漲,昔日以炒樓獲利的投資客,在房市疲軟之際也開始轉移視線,玩起了“石頭”。據《東亞經貿新聞報》報道,昔日炒樓的呂成明在3年前從浙江去吉林長春淘金,半年前他去吉林市看望一位專門投資“石頭”的老鄉,這位老鄉家裏,雞血石、壽山石都有。在老鄉指導下,他也開始了“石頭”投資之旅。
      呂成明透露,自己在石頭上的投資金額總共有190多萬元,大小石頭17件,這些石頭目前存在浙江、北京、長春的拍賣行中,因為石頭都是在拍賣行裏拍來的,有一年的免費保管期,這期間可以免費聯繫買家。他說,最近雖然有買家與他聯繫,但價格未達預期,暫未出手。他介紹,目前長春市場“石頭”投資的圈子並不算大。
      鄭經理是一家拍賣行的臨時負責人,他透露,拍賣行內來自長春市、吉林市、松原市客戶最多,有不少人是衝奇石來的,甚至有一些都是常客,4月份的時候,松原市一位買家在拍賣行的介紹下在瀋陽買走了一件壽山石,花了42萬元,現在的行情至少可以賺10萬元。
      對此,長春奇石藏家譚玉林認為,中國投資管道不暢,越來越多的生意人開始把目光投向收藏市場,奇石領域也大有人在,這是一個必然趨勢,但需要指出的是,藝術品的價值往往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財力、眼力、膽量、學識都必不可少,與投資黃金、白銀貴金屬不同,風險還是較大的,需要謹慎對待。

     “石癡”藏石近萬 中外友人逾五千
      59歲的貴州安順市宗富奇石館館主劉宗富(上圖)自幼酷愛石頭,在45年中共收集奇石近萬塊,被石友稱為“石癡”。
      14歲那年,劉宗富偶然撿到一塊水沖石,從此與石頭結下不解之緣。新華社報道,45個年頭裏,形形色色的石頭伴隨他從少年走到中年又走到年近花甲。如今,作為中國賞石委員會委員的他參與制定了中國奇石評定標準,並在北京、貴陽、安順擁有奇石館5家,收藏奇石近萬塊,結交中外石友5000多人。他說:“石頭是有靈氣的,收藏奇石就是收藏大自然賦予的美,因此,愛石、以石交友是我畢生的追求。”

      十年苦尋 造就“石頭盛宴”
      在新疆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和什托洛蓋鎮的靈碧玉奇石店裏有一桌石頭盛宴,由一粒粒晶瑩的“米粒”組成的新疆風味“排骨煮飯”佔據中央位置,惟妙惟肖的“炒竹筍”、“五花肉”、“紅燒魚”、“翡翠豆干”等“主菜”圍在四周,此外有“油炸花生米”、“鄉巴佬蛋”、“豆沙糕”等,色、香、味齊全,令人叫絕(上圖)。
      塔城新聞網引述“盛宴”“大廚”包志宏稱,他從2002年開始玩奇石,“108道菜”是花了近10年時間在新疆、桂林、安徽等地尋找奇石積累而成的,“108道菜”多由瑪瑙石和戈壁石配成,不僅要形似,且大小差不多。為配齊小盤“綠豆”,他曾花3年在大沙堆裏尋找與綠豆差不多大小的綠瑪瑙,經過無數次用篩子篩、用水沖洗才湊齊了這盤“菜”。

      化石蛋身世 難倒眾專家
      20年前,湖南長沙的收藏愛好者曾先生花高價買下一枚奇異的蛋形化石(圖)。為驗明化石的“身份”,他先後找了很多專家鑑定,但見多識廣的專家們也拿不定主意。
      曾先生的這枚橢圓形化石蛋長約13厘米,最大寬度9.21厘米,重1900克,蛋體表面均勻布滿了一圈圈土黃色和青色相間的凸筋,把蛋表分隔成上千塊小蛋皮。在放大鏡下觀察,乳白色的蛋皮上有無數整齊的白色聚皺,像一層層起伏的波浪。《長沙晚報》引述曾先生稱,“有太陽照射時,蛋白能反射一個個耀眼的白色光點,非常好看!”
      曾先生是在1991年去廣州出差時,以1萬元買來的,但它的真實身份至今是謎。
      這些年,他帶化石蛋,輾轉湖南、北京等地,請教了地質勘探隊和中國自然博物館有關專家。讓他感到意外的是,專家們也拿不定主意,因為這樣的化石蛋他們也從未見過。



奇石“阿詩瑪”。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