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豬肉價瘋漲 經濟臨險境
( 2011-07-15 )



淡季豬頻頻賣出旺季價。圖為山東鄒平一超市工作人員在整理豬肉。

在中國,豬肉價格正在重演2008年的瘋狂,自2010年下半年觸底反彈以來一直保持上漲勢頭。與之前的瘋漲不同,由於豬農們觀望情緒濃烈,豬肉價格短期內很難回落。很多人把豬肉看做中國經濟晴雨表,而豬肉的大漲則讓一些人感到中國經濟已經到了危險的時刻。

      北京通州梨園菜市場內,豬肉攤前站三三兩兩顧客。“豬肉價格還不穩定呢,沒準這幾天還漲。”老闆娘邊操刀邊向顧客報價,“這邊的12.5元,那邊的13元。”在通州的多個農貿市場,市面上已很難見到每斤11元以下的豬肉。
      進入端午節後,豬價上漲的態勢不但沒有趨緩,反而出現加速之勢。中國生豬預警網6月中旬數據顯示,全國豬肉價格為每公斤24.67元,同比漲幅高達75%,已突破2008年高點。


      存欄不補倉 波動即出手
      價格飛漲讓民眾餐桌上肉食略有減量,更讓市場裏的豬肉小販們有點兒吃不住勁。在北京八裏橋市場,肉攤老闆崔先生介紹,生豬價格和冷鮮肉價格“自打正月就沒落過價”,現在要去上貨比以往更得提前了,“幾乎都得搶,不然可能都上不到貨。”
      另一位女攤主則向老熟人念叨,現在的豬肉價格比春節期間還貴,“根本賣不動,下午幾乎沒什麼人。”她抱怨說,由於成交量比以往少了很多,刨除攤位費等開銷,賣一頭豬淨賺也就十塊八塊的,“趕上生意不好,有時候一天連攤位費都賺不出來。”
      飛漲的價格,令不少養豬戶開始有意識存欄,但多年來起伏不定的行情,並未能誘使他們貿然擴大養豬規模。在山東青州,養豬已經七八年的李倫方現在存欄120多頭,圈裏220斤以上的肥豬有40多頭,最近幾天雖然不斷有“豬經紀”來看豬,但是他並不急賣:“養了這麼多年豬,從來沒有趕上這麼好的行情,還是等等再說。現在已經達到9.6元一斤,說不定還能到10塊。”
      李倫方所在的村子原來有20幾戶養豬的,最近兩年,由於生豬價格走低、飼料價格上漲,再加上疫病等原因,不斷有人放棄養豬。現在豬價雖然達到歷史高位,但是村裏的不少豬圈都空。“疾病太難防了,一旦發病,賠上幾萬是常有的事。”“現在誰敢補欄?高價買進仔豬,等到三四個月出欄的時候,多少錢不敢說啊。”養豬成本的高漲,以及對豬肉價格波動的擔心,使得養豬戶都採取了保守做法。
      不過與此同時,多數養豬戶也隨時關注市場行情,一旦豬肉價格稍有波動,便會將部分生豬賣出,這也意味,未來市場很難出現生豬集體上市打壓價格的情況。


      淡季不淡 高位運行持續
      生豬貨源減少成為業界普遍認定漲價的原因之一。受2010年底疾病及今春低溫天氣的影響,母豬產仔率下降,導致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下降,按照生豬6個月的生長周期計算,目前正是豬源最緊張的時候。供應量的下降導致生豬價格淡季不淡,價格反而大幅攀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主任王濟民認為,即使現在農戶增加養殖,從母豬補欄到對應的商品豬出欄,還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從全國的情況來看,下半年總體上生豬供應較為緊張,豬肉價格將維持在高位運行,各地豬肉價格可能還會繼續上漲。
      也有觀點認為,隨蔬菜、水果在夏季大量上市,消費者在食品消費支出上更願意選擇價格比較低廉的蔬菜、水果,豬肉季節性的消費淡季到來,有望緩解價格壓力;而中央政府也將動用儲備肉進行市場幹預,但長期來看,生豬供應總體還是偏緊,即使有短暫回落,隨秋季消費旺季的到來,豬肉價格仍將繼續上揚。

      養豬大戶忐忑賭一把
     “從2008年到現在,豬價幾起幾落,我這麼大個豬場幾年下來盈虧相抵,好歹才掙個十幾萬塊錢,跟出去打工差不多。”劉成海有些鬱悶地說。他是山東濟陽縣的一名養豬大戶,擁有佔地40多畝的養豬場,正在忙加建豬舍,將生豬存欄量從一千多頭增加到三千多頭,以在將來靠規模化養殖增強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
     “豬價肯定很快還會跌下來,我周圍大多數散戶都放棄了養豬。可俺入這行已經快20年了,實在捨不得,也不甘心放棄,只好再賭一把了。”劉成海悻悻地說。
      1986年,18歲的劉成海受“快速養豬法”發,萌生了養豬致富的念頭。後來通過拜師學藝和自學,他成為小有名氣的“養豬能手”。1998年,他蓋起了四棟用於養豬的樓房,並花大價錢從外地引進杜羅克、大約克等原種母豬進行繁殖;2003年他又投資300萬元,在本村50多畝荒地上建起了種豬場和飼料廠,並在種豬場內引進了先進的機械化設備,實現了供水、清糞、餵養全部自動化。
      在2008年以前,劉成海賺的錢加上幾十萬元貸款全投到了豬場建設中。2008年,一波大的行情終於來了,他飼養的近三千頭生豬為他賺得100多萬元的利潤。在他的帶動下,周圍五個縣區3000余戶農民紛紛從事養豬業。然而天有不測風雲,豬市隨後經歷了兩年“熊市”,劉成海的100多萬元也悉數“奉還”給了市場。
      最新這次上漲以來,劉成海已經賣了近400頭豬,但由於三年來行情不好,總體來說純收入也就十幾萬元。儘管如此,劉成海還是捨不得就此放棄養豬業,因為他付出的太多了,也確實“騎虎難下”。但退一步看,劉成海也意識到,豬市起伏逼迫眾多散戶放棄了養豬,客觀上凸顯出規模化養殖的優勢,未嘗不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為此,他決定“再賭一把”,手改擴建豬舍,引進和改良母豬品種,將母豬數量從200頭增加到400頭,爭取儘快將生豬存欄量提高到3000頭以上。

      數量龐大 比肩大宗商品
      作為中國重要的消費必需品,豬肉價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甚巨。中國約有五億隻生豬,平均每三人就有一隻,遠遠大於其他國家的數量。加之中國人的肉類飲食習慣中,豬肉佔據了逾65%的比重,令豬肉本身成為一種大宗商品,影響了中國經濟政策及股市的表現。
      有人舉例說,在2007年豬肉價格大漲時,佔了CPI指數10%的豬肉帶動了CPI漲幅,通貨膨脹的趨勢有所顯現;為此政府採取了從緊的貨幣政策,連累銀行加息和信貸緊縮,股市隨即大跌。到2008年,價格回升令全國掀起養豬潮,一年後供應量大增,豬肉價格連續下跌,CPI指數也連續下調;與此同時,貨幣政策的適度寬鬆也將股指拉回千余點。豬肉價格對中國經濟的操縱可見一斑。
      在肉價飛漲的背後,是各行各業的物價飛漲。受肉價影響,包括肉製品加工、餐飲等下遊行業的漲幅明顯;上遊行業中,為生豬養殖提供的飼料乃至藥品也大幅提價;以豬肉為飲食主要肉類的民眾,在為肉價付出更多錢的同時,也為了維持自己的生存而提高各自行業的產品價格,形成通脹的惡性循環,這無疑令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勢更趨險境。
      統計顯示,中國的生豬產量遠高於排在其後的43個國家的總和。但受技術及場地等的限制,中國的生豬規模養殖比例仍難與發達國家相比,而散戶抗風險能力較低,在豬肉價格大幅波動時,更容易造成跟風,從而更加劇波動。
      分散的養殖讓參與流通環節的人員企業眾多,他們的截留和囤積會對市場供應造成阻礙作用,從而抬升價格。“全國每天生豬出籠量差不多6億頭,算下來產值跟鋼鐵工業差不多;另一方面尚未成熟,而且集中度非常低,最大的養豬企業年產生豬不到200萬頭,佔據市場份額不到千分之三。更重要的一點,這個市場具有一定的封閉性,養豬跟賣豬的信息交流存在一定落差,相對容易通過炒作達到價格高峰。”業內人士介紹,如炒家看好時機,先在市場上賣出20%的生豬,再通過同行以高價回購,製造漲價與缺貨的假象,循環數次,豬肉價格最終被抬升,必將令中國經濟雪上加霜。

      養豬宰豬賣豬都不賺錢
      雖然豬肉價格一路走高,但養豬戶算出的帳單顯示,一頭豬能賺到的錢僅有六百元左右,比2008年還要少一半;而屠宰廠和零售的利潤也都頗低。有人說,賣能繁母豬的生物公司最賺錢;也有人稱,流通環節的損耗也是價格抬高的原因。
     “其實現在賣能繁母豬最賺錢了,一個養豬場大小,關鍵就是看有多少頭能繁母豬。”青島即墨一農業服務中心主任郭豐禮介紹,一頭品種優良的能繁母豬能給養豬場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而能繁母豬的身價也隨之提高。從最早的幾百元一頭,到2010年的1300元一頭,再到現在的1800元一頭。但培育能繁母豬並非普通養豬戶能做到,需要經過系列的科學配種、培育。“現在養豬戶買原種能繁母豬,基本都是從我們附近的兩家生物公司買,只有他們有能力培育出二三代的原種能繁母豬。”除此之外,良種豬仔也是這兩家外資生物公司的主打產品,“一頭14斤的良種豬仔就賣600塊錢,你說他們能不賺錢嗎?”郭豐禮也表示,雖然很多人都眼饞這塊巨大利潤,但因為缺乏生物技術和培育環境,養豬戶也只能依賴這些實力雄厚的生物公司。
      青島恒生源生豬屠宰廠總經理王樹波則坦言,從屠宰到零售終端這個過程,成本損耗也相當大。
      目前,屠宰好的豬肉有3個流通渠道,分別是超市、農貿市場和自建專賣店。前面兩個是別人的渠道,無論從成本還是產品質量都比較難控制。超市方面的運營成本是相當高的,所以他們認為6%的扣點不高,但一斤豬肉就相當於加價0.75元,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差不多能買一斤便宜蔬菜了。另外,超市押款嚴重,屠宰廠一般兩個月以後才能收到貨款,像現在這麼高的豬肉價格,超市押款兩三千萬很正常,對屠宰廠的正常運營也造成影響。農貿市場沒有押款情況,都是散戶經營,結款及時、銷貨量也最大,但管理存在漏洞讓屠宰企業很頭疼。“農貿市場,尤其是早夜市的豬肉質量參差不齊,不正當競爭也有,導致優質豬肉賣不上價。”王樹波稱。最後則是相對自主的自建店模式。王樹波打造的一個品牌冷鮮肉在即墨市區及鄉鎮已經開設了50多家專賣店。這樣的模式最重要的就是平衡成本。“自己建店,租金是大頭,你要提供給消費者好的產品很容易,關鍵是如何又好又便宜。”王樹波坦言,租金、人工費、各項運營管理費無疑要攤在肉價中。事實上,在青島品牌專賣店最多的金鑼冷鮮肉,其售價相較普通豬肉每斤就要高出1到2元。對此,金鑼相關人士解釋稱,大企業管控成本肯定比小廠高。

      養豬如炒股 三年一漲跌
      最近一次的豬肉價格波動,出現在2006年底至2008年,經歷了一輪過山車式的飛漲及暴跌,有人更稱養豬如炒股,幾乎三年就有一個周期。
      2006年12月,各地豬肉價格開始上漲,以廣州豬肉為例,其零售價在十日內連續上漲,至每公斤18元左右,創七年來新高。因臨近年關,豬肉需求量大增,業內人士當時預計漲價風潮將持續半年左右。但時隔半年,到2007年5月,廣州市場上的豬肉價格仍在一路飆升,加之頻繁爆發的豬瘟令供應量減少,供需更顯不平衡。北京、上海、武漢、長沙等地豬肉價格不斷上漲,短短幾周每公斤就漲了5元至8元,中央及地方開始各地出台抑制肉價飆升的措施。
      2007年9月,豬肉價格出現首次下降趨勢,但隨後再次大幅度上漲,到2008年年初時,豬肉已經達到每公斤22.88元,為歷史最高價。到2008年4月,生豬價格急挫,尤其進入下半年後,養豬戶多遭虧本打擊,上漲趨勢已經消失殆盡。至2010年6月初,生豬價格為每公斤9.8元,處於2008年3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生豬經紀人 推高上市成本
      在整個生豬產業鏈中,生豬經紀人這個稱謂不可忽視。“有了這些走街串巷的經紀人,養殖戶手裏的生豬才能最快地變成資金,然後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生產過程中。”郭豐禮說,從這一點來說,生豬經紀人可以說是生豬產業鏈的“潤滑劑”,但同時這也成為了生豬上市成本增加的原因之一。
      目前青島市郊區的收豬手續費為每頭11元左右,而一個中型屠宰廠的年屠宰量就在20萬頭左右,算下來,僅一個屠宰廠一年因生豬經紀人產生的成本增加就近20萬元,放大到整個青島,將是一個巨大的數字。而這個巨大的數字,將稀釋到人們每日購買的豬肉當中。生豬經紀人帶來的成本增加不止於此,分散收購造成的運輸成本,毛豬因代謝造成的過程折損等,都要附加到商品豬上市成本當中。
      生豬經紀人是否必須,各方說法不一。屠宰廠老總王樹波認為,目前情況下,屠宰廠與養殖合作社缺乏有效聯繫,很大程度上要依賴生豬經紀人,“像我的公司裏,雖然也有自己的養殖合作社直接供貨,但也只能保證屠宰廠的一部分生豬貨源,但這一塊兒每年已經為我省下了不少錢。”但同時有人提出,缺乏生豬供銷信息平台才是生豬經紀人生存的根本,如果能夠建立起政府主導的生豬供銷信息平台,為屠宰廠和養殖場搭起“廠場對接”的鵲橋,就有可能讓生豬經紀人數量大減。

 

 

 



豬肉自古以來在中國飲食乃至祭祀文化中都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圖為荀子故里山西抬豬祭荀。

中國對豬肉的巨大需求及龐大的生豬數量,令其價格漲跌與中國經濟走勢緊密聯繫。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