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著書記載捉放過程英倫蒙難
( 2011-07-03 )



《倫敦蒙難記》扉頁。

一八九六年十月,孫中山在倫敦被清廷駐英公使館綁架並獲釋,轟動英倫。從此,孫中山的名字更為世人所知,而他的革命運動也為世界各國所瞭解。正如孫中山自己所述:“予之以奔走國事,而使姓名喧騰於英人之口,實始於是地。”倫敦蒙難事件,無論是在孫中山的一生中,還是在反清的革命運動過程中,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一八九五年,以改革時政,反對清政府腐敗無能為己任的孫中山準備在廣州發動重陽起義,但因事泄而失敗,被清政府作為要犯懸賞通緝。
      廣州城內外紛紛貼出告示,通緝革命首領孫中山、楊衢雲、鄭士良等人並瘋狂捉拿革命黨人。孫中山陸續遣散了參加起義的隊伍,並於十月二十七日夜乘輪船離開廣州,經香山唐家灣到澳門,二十九日抵香港。但當時香港政府應清政府的請求,宣佈五年內禁止孫中山等人入境,他只好於三十日晨離開香港,東渡日本。
      在日本,孫中山通過僑商陳清、譚發結識了在橫濱經營“文經”文具店的僑商馮鏡如、馮紫珊兄弟,又聯絡了二十多位華僑,於一八九五年十一月中旬成立了興中會橫濱分會,由馮鏡如任分會長。同年十二月,他又馬不停蹄地乘輪船再往檀香山進行革命活動,並巧遇由香港經美回國的老師康得黎一家,他們給孫中山留下了倫敦的住址,師生依依惜別。
      一八九六年六月,孫中山考慮到“久留檀島,無大可為”,就毅然離開檀香山,轉赴舊金山、芝加哥及紐約等地聯絡華僑開展革命工作。留美三個月後,孫中山決定渡海去英國和歐洲大陸,繼續向華僑宣傳革命。
      然而,從孫中山出國的第一天起,就時刻處於危險之中。清政府一直把孫中山看作要犯,一面派出大批暗探到香港、澳門、新加坡一帶收買線人進行跟蹤,一面通報駐亞、美、歐各國的使館和領事館密切注意,尋找機會緝拿孫中山。清政府並命令駐英公使館“不惜一切代價捉拿孫中山,死活不論”。

      私家偵探一路尾隨監視
      一八九六年九月二十三日,孫中山乘坐“麥竭斯的”號輪船,從美國紐約出發,前往英國利物浦。清政府駐美公使楊儒獲悉其行程後,立刻電告駐英公使龔照瑗:“孫文於九月二十三日禮拜三,搭?珖麥竭斯的?玼號輪船至英國黎花埠(即利物浦)登岸。”龔照璦接到電報後,立即派使館參贊英國人馬格裏(Sir Halliday Macartney)(馬格里系清政府駐英公使館二等參贊)前往英國外交部,要求英國政府協力緝拿孫中山。但這一要求被英國外交部拒絕。龔照璦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派姪子龔心湛與馬格裏找來的私家偵探史利達(Slater),一起從倫敦前往利物浦,跟蹤孫中山。
      九月三十日,孫中山在利物浦上岸,並於當晚乘火車到達倫敦。他不知道,一路上,龔照璦派出的私家偵探,一直在不遠處盯他。
      他剛剛走下火車,龔照璦就向北京發回一封密電:“……該犯現由美到英,改洋裝無辮。(英國)外交部以(中國)無在英交犯約,不能代拿。現派人密尾行蹤。”第三天,孫中山來到清公使館所在的波特蘭大街(Portland Place)附近的德文郡街(Devonshire Street)四十六號(現為南岸國際學院),拜訪英國老師康得黎(James Cantlie)。
      康得黎帶他到自己當大學生時寄居過的格雷法學院坊(Greay's Inn Place),給他找廉宜宿所。此後,孫中山幾乎每天都會去老師家中拜訪、暢談。一天中午吃飯時,康得黎對孫中山開玩笑說:“中國公使館同我是鄰居,你不去拜訪拜訪嗎?”他的夫人聞言,連忙警告孫中山:“他們要是看見你,會把你抓住送回中國的。”

      遇同鄉 被誘捕
       一八九六年九月二十三日,孫中山乘坐“麥竭斯的”號輪船,從美國紐約出發,前往英國利物浦。清政府駐美公使楊儒獲悉其行程後,立刻電告駐英公使龔照瑗:“孫文於九月二十三日禮拜三,搭?珖麥竭斯的?玼號輪船至英國黎花埠(即利物浦)登岸。”龔照璦接到電報後,立即派使館參贊英國人馬格裏(Sir Halliday Macartney)(馬格里系清政府駐英公使館二等參贊)前往英國外交部,要求英國政府協力緝拿孫中山。但這一要求被英國外交部拒絕。龔照璦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派姪子龔心湛與馬格裏找來的私家偵探史利達(Slater),一起從倫敦前往利物浦,跟蹤孫中山。
      九月三十日,孫中山在利物浦上岸,並於當晚乘火車到達倫敦。他不知道,一路上,龔照璦派出的私家偵探,一直在不遠處盯他。
      他剛剛走下火車,龔照璦就向北京發回一封密電:“……該犯現由美到英,改洋裝無辮。(英國)外交部以(中國)無在英交犯約,不能代拿。現派人密尾行蹤。”第三天,孫中山來到清公使館所在的波特蘭大街(Portland Place)附近的德文郡街(Devonshire Street)四十六號(現為南岸國際學院),拜訪英國老師康得黎(James Cantlie)。
      康得黎帶他到自己當大學生時寄居過的格雷法學院坊(Greay's Inn Place),給他找廉宜宿所。此後,孫中山幾乎每天都會去老師家中拜訪、暢談。一天中午吃飯時,康得黎對孫中山開玩笑說:“中國公使館同我是鄰居,你不去拜訪拜訪嗎?”他的夫人聞言,連忙警告孫中山:“他們要是看見你,會把你抓住送回中國的。”

      拜訪老師 多次路過清公使館
      清公使館位於倫敦波特蘭大街與惠茅斯街(Weymouth Street)交界的西北角,事實上就在康家的隔壁。孫中山由寄寓的格雷法學院坊前往康得黎家應是由南至北徒步走的,孫中山沿波特蘭街西邊,由南往北走過惠茅斯街,走到下一個街口再往西拐,就到康家,而走路往康家則總須經過清公使館的正門。公使館每層樓都有三道窗朝惠茅斯街,故他這樣做的話,經過惠茅斯街時,公使館裏臨惠茅斯街的人都可看到他。
      十月四日星期天早上,孫中山往訪康家,然後與康家老少一起走往位於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旁的聖馬田(St-Martin's-in-the-Fields )教堂做禮拜,當時也是走路去的。康家離開聖馬田教堂,走路最少要半小時,不坐車走去現在當然不可想像,但當時公共交通不發達,坐車是奢侈品。據康得黎的兒子堅尼夫上校(Colonel Kenneth Cantlie)透露,其父從未擁有過一部私人馬車,若非急事或太遠,一般在倫敦都是走路前往,即使他的外婆(康醫生的岳母)住在倫敦西南部的班士區(Barnes),走路一程也要五、六小時,他母親帶孩子回娘家也總是走路去的。閒話休提,如是者孫中山抵英後一周內多次往訪康得黎,也多次經過公使館,他同時也曾往訪恩師孟生醫生(Dr. Patrick Manson),而孟生醫生的寓所也同樣位於公使館附近。當時倫敦華人不多,公使館所在屬於安靜的高級地區,而公使館已聘私家偵探一直跟蹤孫中山,自然不會錯過他在此地出沒的行蹤。
      果然,十月六日星期二,公使館在當天下午三時給私家偵探社史利達發了一封電報,要求偷拍孫中山照片,其目的無疑是要確認一下連日來行經公使館的華人就是孫中山,私家偵探的照片結果沒拍成,但公使館的用心可以想見。

      買通英僕送信求救
      孫中山旋被引到另一個房間。不一會兒,一個白鬍子老外走進屋內,對孫中山說,到了這裏就像到了中國一樣,這裏是中國管轄的地盤(意為清廷駐英使館)。這個人正是英國人馬格里。馬格里告訴孫中山,他得到情報,說孫中山乘“麥竭斯的”號輪船到達英國,所以特意在此等待緝拿他。而且清總理衙門已密令駐英公使館把孫中山裝入一隻特製的木箱,租一艘輪船秘密押運回國處死。
      原來馬格里是英國軍醫,參加過克里米亞、印度等戰役,1862年加入清政府軍隊,鎮壓太平天國起義,曾任金陵機器製造局等要職。
      想要不被押解回國,孫中山必須想辦法自救。囚禁孫中山的那棟樓房,在一個不大的院子裏,牆外就是人來人往的街道。馬格里離開後,孫中山從身上找出一張紙,給康德黎寫了一封求救信。他用信紙包硬幣,攥成一團,隔窗戶朝馬路上擲。但是,紙團落在院子裏,被使館的人撿到,交給了馬格里。馬格里立即派人把窗子封死,以免走漏風聲。隨後,孫中山想盡各種辦法試圖將信送至康德黎的手中,都未成功。但他並沒有放棄希望,一直在琢磨脫身之策。10月16日,使館的英國僕人柯爾(Cole)像往常一樣進入孫中山房間幫他送水、送飯和打掃衛生的時候,孫中山突然靈機一觸:多數英國人同他一樣,也是虔誠的基督徒,這對他來說也許是個機會。於是,他開始同柯爾攀談,巧妙地聊起了基督教並承諾事成後會以20鎊作為酬勞。很快,同為基督教徒的柯爾對孫中山的經歷感到同情,同意將代他向外求救。



孫中山曾寄寓的格雷法學院坊風采依然。

位於倫敦波特蘭大街的中國大使館,其左旁為惠茅斯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