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GIC儲戶 別再讓我為你哭泣
( 2011-07-01 )



      加拿大是個自由的資本主義國家,司法制度也是一樣,你覺得受了委屈,可以告任何人,包括政府。在加拿大卑詩省就曾有普通儲戶,控告加拿大的銀行,將不存在的錢貸給借款人賺取利息,聽起來簡直是天方夜譚。但是,從基本原理上看,這個控訴是有道理的。
      某國家的法定銀行的儲備金是10%,A銀行可以將剩余的90%以貸款的形式發放出去,每100元,10元存儲,90元貸出。獲得貸款的借款人可能將90元貸款存在B銀行戶頭,B銀行將90元中的9元存儲,將剩余的81元貸出,依此類推,10%的儲備金可以造成多少貨幣流通量呢?理論上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計算:1/Reserve ratio(儲備金要求),即1/10%=10倍。由此可見,銀行確實有機會創造財富,將“不存在的錢”貸給借款人收取利息。
      金融海嘯以來,我們發現了兩個問題,一是銀行的貨幣乘數使得銀行可以牟取暴利,二是銀行在過度放貸中其實並不在意儲戶資金的安全性。像次級貸款的借款人,任何一個普通人都不會將錢借給他們,但是,擁有眾多資深信用評估員的銀行卻毫無顧忌的將儲戶的資金放貸給他們,最終導致儲戶資金喪失殆盡。從政府介入市場救市來看,所謂的救市其實是給銀行補充資本金,不僅如此,政府還持有銀行股份,這樣一來,表面上看起來銀行非常安全,深層上看,對於普通人來講,我們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即金融抑制時代。這個時代的最明顯特征就是,政府與銀行親密無間,政府對銀行持股,銀行則持有政府債務,名義利率被人為壓低,實際利率嚴重呈負數。長此以往,在銀行存款的儲戶,大部分的錢則通過銀行流到債務人手中,這個債務人則是呈現嚴重赤字的政府。
      金融抑制政策在歷史上一直是各國政府擺脫債務窘境的慣用手法,特別是二戰結束後,各國政府債臺高築,金融抑制是各國政府削減戰時債務的主要途徑。金融抑制有很多形式,通過設定直接上限或實際上限來人為壓低利率,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種。美國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就是一個範例。如果說第三輪量化寬鬆不會發生的話,美聯儲今後的經濟措施,可能承諾購買足夠數量既定期限的公債,比方說兩年期公債,以將收益率限制在既定水平。這從債務管理的角度看,既起到刺激經濟的作用,又非常便利。如果把錢存到銀行,實質利率為負值,但是對於政府而言,通過銀行的媒介,實際上等於消除了基礎債務,這是對GIC儲戶的隱秘征稅,並且不會產生高通脹。
      我們都害怕風險,可是,世界上也有相對論,有時最危險的地方反而最安全,而最安全的地方其實風險最大。在金融抑制的時代裏,定期存款的儲戶放棄了讓錢增長的機會,或者說自己畫地為牢,而現代銀行制度卻可以輕鬆的產生大量的貨幣信用,讓儲戶的錢跟不上貨幣流通量的增長。GIC的儲戶認為自己毫無風險的同時,卻陷入了最大的風險。
      犧牲了自己投資機會的定期存款的儲戶,在期滿得到少那一點心理安慰的利息時,會發現所有商品的價格都被高了,自己所存的錢購買力下降了。在這種部分準備金的銀行體系下,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對貨幣流通量的管理,將決定財富的再分配原則,將財富逐漸轉移給善於運作資本的專家。以這個系統來看,資本的早期獲得者將崛取最大的利潤,當然他們也冒相當的風險。而在這條生物鏈最後用錢的人,將承受最大的損失,財富最終被掠奪。非常不幸的是,定期存款的儲戶正是最後一個用錢的人,也將成為金融抑制政策不折不扣的受害者。
      從目前的情形看,石油和能源價格的高漲,伴隨房地產和物業價格的飆升,正在嚴重侵蝕存款者的購買力,我們又生活在世界上稅收最高的國家之一加拿大,定期存款的收益再大,也會被稅收和通貨膨脹這兩大敵人騷擾。作為定期存款的儲戶,您是否該靜下來好好想想,這個世界變化飛快,您還趕的上嗎?您甘願在財富積累中的被遠遠甩在後面嗎?這個風險不比任何一個高風險投資更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