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舉債上限威脅市場前景
( 2011-06-17 )



      正當美國共和黨與民主黨在舉債上限問題上爭執不下時,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警告稱,如果不提高政府舉債上限,則外界對美國的信心可能嚴重喪失,而屆時不能按時償債引發的違約,可能會引發金融市場的混亂。截止到今年五月,美國聯邦債務總額達到14.3萬億美元舉債上限,由於各方的爭論,美國財政部將國家債務違約的最後期限延至8月2日,如果這個問題不儘快畫上句號,惠譽表示將調低美國債務評級,美國可能失去AAA的信用評級,不僅如此,這更會損害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特殊地位。美國國會面臨的挑戰是短期內既要試削減預算,但同時也得繼續刺激經濟。這樣一來,如何將政府借債減至可持續水平,同時又不會抑制經濟成長,成為自相矛盾的難題,獲得正面的解決方案談何容易。支援緊縮財政意見者,認為各國目前的主權債務過高,有秩序的降低債務,可以更有效的維持低利率,穩定消費者信心。 凱因斯派則認為,支援消減赤字無異於同意撤出經濟刺激計劃,在私人部門消費沒有恢復時,這種釜底抽薪的做法會讓脆弱的經濟復蘇夭折。
      當前的難題來自於各國政府2008年以來應對經濟危機的辦法,由於基本上都沒有採取大禹治水的疏導方法,而是採取大禹父親鯀的硬堵方法,利用政府權力無限壓縮市場自由空間,其代價是使得政府赤字長期化、主權債務危機不僅不會減少,而且有野火燎原之勢,這是當初的政策執行者心知肚明的,只是為了解決危機不得已而為之。
      但是,隨經濟復蘇的進程放緩,各國退出政策卻不敢出臺。美聯儲每次會議都像和尚念經般,“在將來想當一段時間保持低利率”成為口頭禪。這無疑使市場擔心,主權債務風險對風險資產定價的扭曲和干擾不再是一個短期效應,或將是一種常態化的干擾和扭曲。如果大面積的主權債務都有違約風險,這本身就已動搖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內穩性,並且嚴重擾亂了市場對風險資產的有效定價和資源配置。因此,各國削減主權債已經是迫不得已的事情。
      隨凱因斯主義的泛濫,政府的入不敷出造成主權債務風險,而且通脹的風險越來越讓債券的投資者不安,對維繫信心效果有限。因此,債券收益率大幅上升,造成房屋貸款的利率被迫提高,反而對房地產市場的恢復更加不利。在保增長和減債務之間的抉擇似乎自相矛盾,這就使得全球經濟進入了怪圈,而且是一個當局者無能為力,只能讓後人感慨的怪圈。
      為了維繫這兩種矛盾的微妙平衡,美聯儲似乎開始採取一個中庸的策略,如果將衰退和繁榮理解為經濟的兩種極端狀況的話,伯南克現在正提倡新的理論,即將經濟周期熨平,讓人們感覺不到繁榮和衰退,他本人也講:“高明的貨幣政策可以緩和經濟周期,締造持久繁榮。”
      看過好萊塢大片《生化危機》的朋友都會清楚的記得,那些冒槍林彈雨,中彈無數,卻仍舊可以踉蹌前行的僵屍。很多美國學者都將伯南克採取的量化寬鬆政策諷刺為僵屍經濟學,雖然避免了衰退,卻也很難再談繁榮,量化寬鬆刺激下的經濟發展會想僵屍那樣死而不僵,照樣掙扎行進。
      由於再一再二的不斷量化寬鬆,美國政府已經接近其舉債上限,債務幾乎是其GDP的100%,即每一年的產值僅僅夠還債而已。在如此低的利息環境下,美國政府對於過往債務的利息都難以支付了。事情已經進入了非常微妙的階段,在這個關鍵的十字路口,到底是美國債務技術性違約好呢,還是把量化進行到底,繼續進行QE3好呢?誰也無從知曉。但是,技術性違約聲音一出,中國政府發言人就嚴厲警告,美債違約是在玩火。這種警告並不是表面作秀,很難想象坐擁1.15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的中國政府,對於這些血汗工廠賺到的寶貴資金,可以容忍美國政府賴賬,而不引發民族主義情緒的總爆發。
      另外,許多華爾街人士擔心,即使美國出現最短暫的違約也會導致美元大跌和利率大漲,使脆弱復蘇中的經濟再度陷入衰退。讓人困惑的是,經濟學家也警告,如果繼續提高舉債上限,雖然可以暫時避免違約,但是不斷擴大的赤字,將使得實際利息上升,照樣會遏制經濟增長,迫使政府提高稅收和繼續發債用於償還過去的債務,經濟必然陷入低增長高負債的惡性循環。現在即使提高舉債上限,也不過在以債養債的路上越走越遠。如果不改變這種經濟增長模式,主權債務違約只是個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