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百年紀念重在向前 再識黃興
( 2011-06-09 )



左圖為黃興葬禮。中圖為黃興為國民黨機關報《少年中國》題詞。右圖為豎立在長沙市黃興南路步行商業街的黃興雕像。

“世稱孫、黃為開國二傑,克強誠當之無愧矣。”(馮自由語)。辛亥革命期間流行“孫氏理想,黃氏實行”的說法,眾口一詞都說黃興是革命的實行家,黃興孫女黃儀莊對此認為值得商榷。因為,黃興言行一致,出身秀才的黃興,自有自己的一套理論。

      紀念辛亥革命,就是要透過先賢的光輝思想,獲得啟發。黃儀莊表示,無論是否承認,現實的中國大陸和台灣,還是沿一百年前孫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在前行。
      對於民族這一問題上,黃興有他獨到的看法,對現在兩岸關係和中美關係都有積極的意義。黃興認為,民族與國家是密不可分的,民族需要有國家,無國則民族無自而寄。在黃興看來,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密不可分。
      黃興說:“國家,非一人獨有之國家,乃人民共有之國家,以人民為國家之主人。”“世界大勢,日趨於平民政治,吾人乃亦以平民政治為歸宿。”“平民就是人民,為國家的主權者,自應過問政治。”最近北非及中東地區風起雲湧的民眾行動,正是黃興在一百年前思想的最好印證。
      黃儀莊表示:“只有統一以後的一個中國,才能使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兩岸必須要統一。今天,兩岸共同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最核心的問題是:兩岸向何處去?終點在哪裏?”
      她舉台灣為例,認為“不統、不獨、不武”是非常短視的做法。不以統一為目標的政府,無論是與大陸相處,還是台灣的內部問題,以及國際上的位置,都無法解決,結果就會導致問題叢生。
      目前,只談經濟,不談政治的迴避做法,黃儀莊指這其實沒有從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出發。沒有站在一個政治家的高度,只是在討好台灣民眾。
      辛亥革命一百年來,兩岸的民權呈現出不同的生態。黃儀莊認為,台灣:有進步,但形式多於內容。因為缺乏英明的領袖,選舉秀走過場的情況太多,實事做得少。中國大陸:應該加快政治改革的進程。

      祖輩四人皆反清義士
      黃儀莊的祖母徐宗漢,原名佩萱,廣東中山人,人稱香山女俠。在三二九廣州黃花崗起義後,護送在起義中被敵人流彈打斷雙指的黃興到香港就醫。她以家屬之名為黃興在做手術前簽名,日後,與黃興結成革命姻緣,為黃興的第二位夫人。她曾直接參予東方暗殺團,曾在廣州與外甥李沛基行刺李准,並組織北伐炸彈隊討袁等。黃興去世後,徐宗漢就致力主持黃興所創辦的貧兒教養院,1944年在重慶病逝,舉行國葬。黃儀莊的外公張繼,字浦泉,河北滄州人士,曾留學日本、法國,最早加入同盟會成員之一。曾在國民黨中央政府任參議院院長、駐日代表、監察委員、司法院副院長、立法院院長、國民黨黨史館第一任館長等重要職位。黨內人士尊稱為浦老。黃儀莊的外祖母崔振華,河北慶雲人,天津北洋女子師範學堂畢業,早年參與反清活動。擔任國民黨制憲國民代表、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1949年赴台,從此與孫女黃儀莊分隔兩岸,1971年在台北病逝。 
      連同黃興,黃儀莊四位祖輩均是早年的反清義士,是同盟會的元老,都是國民黨員。黃興有五子三女,五兒子以“一”字排名,分別為歐、中、美、環、球,三女兒分別是振華、德華、文華。黃儀莊爸爸是黃興的三子黃一美,母親是張繼的長女張瑛。黃儀莊是長女。

      自解兵符彰顯高風亮節
      黃興以其威望將雲集南京的大部分軍隊或遣返或解散,自解兵符,誠如史家李劍農所言,“後來的新舊軍閥,再不能有此舉動”。居正也說,讀了黃興自請辭職及告軍界書,可以看出他的“苦心孤詣,高風亮節”。
      孫中山與黃興為君子之交。他倆既為親密的戰友,又有過幾次分歧,這是很正常的。直到黃興去世,訃告多為死者家屬發出,但刊載在報上的訃告,卻是孫中山以友人身份親自擬寫,可見孫黃間感情之深厚非同一般。黃興一生參加革命策動和領導了一系列的武裝起義共11次。大型電視節目鳳凰大視野的《山高水長》——孫中山和黃興專集,再現了黃興親身參加的8次起義和保衛戰。每一次,他都不是坐在指揮室內指揮,而是親臨戰場身先士卒,奮勇殺敵。11次戰爭中,最為突出的是夏陽保衛戰和三二九廣州黃花崗起義。
      黃花崗起義中,黃興雙手持槍,胸前掛手榴彈,與戰友一同衝鋒陷陣。“這是何等英勇!”黃儀莊眼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
      事前的準備不可謂不周詳,籌募經費達17萬多元,包括舊金山灣區、南洋等海外華僑都寄與厚望,但結果慘敗。黃儀莊分析,原因很多,包括:起事前泄密、日期一改再改、敢死隊因槍枝不足而退出300多人,加上出現內奸等。以至將原定十路進軍計劃改為四路:黃興率一路攻總督衙門;姚雨平率軍攻小北門;陳炯明帶隊攻巡警教練所;胡毅生帶隊守南大門。4月27日(農曆三月廿九)下午5時30分,只有黃興一隊起事,由於清朝部隊人數眾多,孤軍奮戰的隊伍得不到接應,先後失敗。趙聲、胡漢民29日才率200先鋒隊員出發,30日凌晨抵達廣州城外,但大勢已去,遂返回。
      黃儀莊表示,有些起義,的確帶有孤注一擲的性質。恩格斯指出:在決定性的關頭,不計成敗的孤注一擲,是十分重要的。重要的是不在於某個戰役的成敗得失。而在於人心的順應。有的起義,雖然悲壯的失敗了,但其潛在的影響和威力,是不可低估的。他們雖敗猶榮,他們在活的人心裏留下復仇的渴望。革命時期,這種渴望是從事堅決激烈的行動的最有力的刺激之一。
      作為黃興的孫女,黃儀莊表示,從個人方面來看,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際,面對世界各地正如火如荼開展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但她心中則倍覺傷感。她說,祖父英年早逝,作為晚輩都未能享受天倫之樂。“他是我的爺爺,我真切的感受到我的血脈裏真的有他的DNA。”
     “我們第三代有近20人。”在紀念黃興逝世130周年,黃儀莊與家人曾參加長沙步行街黃興銅像揭幕典禮,並代表家屬發言。黃儀莊說:“所有在場的後人,身上都有黃興的血脈,但我感到自己與祖父的脾性是那麼的相像。我在努力的靠近他,學習他。學習他的知恥、重厚、耿介、必信。”


     “名不必自我成”
      黃儀莊認為,祖父的為人,在重厚方面,表現尤為突出,反映出他的品德。他是一名勇猛的軍人,給人感覺到他一直都是在戰場上出生入死。作為革命者品德,黃興一生重視行動,淡薄名利。秉承他自己“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其次,亦功成而不知。”體現出他功成身退的思想。他一生都是這樣,遵從、推崇孫中山先生,甘當“配角”。
      眾所周知,同盟會在日本成立之時,許多與會者都是華興會會員。當時華興會會員與留學生對孫中山不熟悉,在同盟會選負責人的時候,黃興提出推舉孫中山出任首任負責人,而不必經過選舉程式,避免孫中山落選,可見黃興用心良苦。
      孫中山曾接受日本友人15000元捐贈,未經同盟會眾議,他就把捐款撥給潮州和惠州,用於軍事用途,但最終失敗。對此捐款的獲取和使用,引發內部誤會。章太炎為首等人發起非議,要求孫中山下台,改選黃興為總理。黃興不在場,獲悉情況後,當即去信回復:“革命為黨眾生死問題,而非個人各位問題。孫總理德高望重,諸君欲求革命得有成功,乞莫誤會而傾心擁護,且免陷興於不義。”1914年7月,黃興乘船赴美國考察,在三藩市接到一些人的來信,挑撥他和孫中山的關係,慫恿他另行組黨。黃興氣憤地回答:“黨只有國民黨,領袖惟有孫中山,其他不知也!”在美國各地,黃興向愛國華僑宣傳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綱領,揭露袁世凱帝制的陰謀,並積極為革命募捐。後來,聽到蔡鍔在雲南成立討袁護國軍的消息後,立即決定回國協助孫中山進行討袁革命。

      跳出家族史
      在百年回首的時刻,黃儀莊用百感交集來形容自己當下的心情。她對祖父黃興的認識,有一個很真實的過程。她雖然出生於名門,但家境並不富有,有過非常清貧的時候。因為,祖上並沒有給她們留下多少家產。黃儀莊幼年喪父,黃興42歲逝世,黃儀莊父親1950年在上海去世時,只有39歲。黃儀莊在中國教書20年,移民美國已28年。她在美國頭20年忙於謀生,坦白說無暇也無念去瞭解黃興的事。過去,她的想法很簡單,黃興就是她的爺爺。誰都有祖父。直到6年前,2005年,黃儀莊擔任北加州湖南聯誼會會長,這6年來,在美國僑界,特別是屢赴湖南故鄉,所到之處、所遇之人,都向她表達對黃興的敬佩之情。她才有強烈欲望去多瞭解祖父。“這是一份歷史責任感。”她說,這種瞭解,不僅是出於她個人。黃興1916年去世,她父親只幾歲。1944年,祖母去世。以前,黃儀莊根本不瞭解黃興。經過6年努力,黃儀莊確實產生了一種歷史責任感,跳脫出黃興是她爺爺的局限。有時候,她不是他的孫女,而是一名對黃興的仰望者。每當她面對湖南長沙步行街上黃興高大的雕像,黃興是那麼的高大,她總認為黃興不僅僅屬於黃家,還屬於人民、屬於中國歷史。

     “功不必自我立”
      對於祖父,黃儀莊對所摘錄的世人對黃興的各種評價,進行了長時間的考證和研讀,對黃興形象的認識,得出可三點最強烈的認識,她借前人的話歸納了36字:“手創民國,再造共和,名震中外,功在河山,以誠修身,以信孚人,不居其功,不在其位。”黃儀莊最認同的是左舜生的《黃興評傳》(1966年)中借用章太炎在同盟會機關報上發表的“革命之道德”中所列舉的革命黨人必需具備的道德最高標準:“知恥、重厚、耿介、必信”來高度評價了黃興的一生。文中寫到:“我默察六十年來的革命人物,能做到一兩點已屬難能;對這四點能一一躬行實踐且至死不解的,就我所知,殆無出克強先生之右者。”黃儀莊以革命黨人必需具備的道德最高標準:“知恥、重厚、耿介、必信”衡量黃興的一生。黃興參加多次起革命,但絕大多數都以失敗告終。他從不諱言自己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事實。
      1911年10月,武昌首義取得勝利,黃興正在香港籌款,欲報三二九廣州起義失敗之仇,要暗殺水師提督李准。宋教仁電促黃興即從香港趕赴湖北。黃興在一首和譚人鳳的詩上,態度非常謙虛:“懷錐不遇粵窮途,露布飛傳蜀道通;吳楚英豪戈指日,江湖俠氣劍如虹。能爭漢上為先者,此復神州第一功;愧我年年頻敗北,馬前趨拜敢稱雄。”
      知恥者近乎勇的態度在黃興的詩中得到淋漓盡致的表達。他從不虛偽,上面這首詩成了黃興對自己的最好詮解,也是黃儀莊從中窺探到祖父知個人之小恥的心態。“他是先知恥,才成為一名真正的革命者。”



下圖為黃興與子女。

1910年領導、發動並直接指揮廣州起義時的黃興。

黃儀莊參加長沙黃興雕像揭幕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