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大溫華裔家庭公主王子普遍多
( 2011-06-10 )



家長不妨多學習“放手”,讓子女早些學到獨立解決難題的能力。

有大溫哥華的社工表示,本地的華裔以至來自東南亞的移民家庭子女,近年普遍出現“公主病”、“王子病”現象,部分新一代自理能力及自行解決難題的信心不足,主要同家長平日嬌縱子女有關。

      所謂“公主病”、“王子病”,泛指時下一些年輕人生活上出現不良習性,極度依賴其他家庭成員,在日常生活細節上缺乏主動性。他們大都受到父母嬌縱,導致“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甚至變得極度自我中心、責任感不足,並覺得家人的照顧是必然的。他們的生活常識不足,自理能力很差。


      從來不愁物資匱乏
      卑詩省註冊社工洪文惠對《星島日報》記者說,大部分移民家庭經濟環境不錯,較為富裕,在原居地也有相當社會地位,有條件讓子女過舒適的生活。加上部分移民父母對西方文化的迷思,以為重視物質是西方生活模式一部分,又想把財產當作炫耀工具,結果自己買名車之余,又為子女購置名牌服飾,電腦又要最新最好,子女自然豐衣足食,從來不愁物資匱乏,結果導致一些年輕人生活上的獨立能力大打折扣。
      據洪文惠表示,受時下社會趨勢影響,移民家庭孩子數目減少,但他們對家庭依賴更大,而依賴時間也更長。
      除出現三代人照顧一個小孩的情況,有些家庭更有傭人打理家務,子女既安心享受又全無料理家務責任。相反,西方家庭就往往會要求子女及早獨立,並且分擔家庭雜務。
      洪文惠補充說,“公主病”和“王子病”現象蔓延,反映一些年輕人對社會缺乏承擔精神,又無明確人生目標,但由於並不傷及他人,子女還小的時候只要家長肯接受現實,問題仍不大;但當子女長大,家長覺得不妥,卻為時已晚。她說,較早時主持一個講座時,就有華裔家長表示,子女到了26歲仍終日無所事事,高興就伸手跟家人要錢,從不考慮獨立生活,令家長難以忍受。
      此外,青年事工統籌員黃可威也指出,華人家庭較重視子女的學術成就和技能,要求他們只要把書讀好便成,而忽略其他生活細節上的處理,常導致“高分低能”情況。子女一來缺乏處事經驗,而在父母事事安排下又不用深思遑論承擔,令他們“公主病”、“王子病”病況越來越嚴重,做事時多不細想後果,更不懂得面對問題及解決壓力。
      孩子在公園大發脾氣
      黃可威還說,一些父母十分緊張子女生活需要,所有事都親力親為幫他們準備。他之前帶領一群6至8歲華裔兒童參加日營活動,到公園玩水戰,其中一家長為兒子收拾行裝時,誤把兒子最喜愛的一支留在家裏,結果這小童當天在公園大發脾氣,並急召上班的父親從北溫趕至本拿比,即時把該水槍拿給兒子。
      黃可威建議華裔家長多學習「放手」,教導子女學習自己面對問題解決壓力,讓他們有機會去犯可承擔的錯失,並學會通過失敗而早些學到獨立應付問題的能力。

      社會歷練洗禮下 公主改惡習
      有華裔大學生承認曾有“公主病”的自我中心和嬌生慣養症狀,而經過參與義工活動及兼職工作磨練之後,惡習已改,由每月花千元買衣服的“公主”,搖身變成獲市政府頒發青年獎的模範生。
      李嘉盈是卑詩大學UBC心理系一年級生,土生土長,與父母和3兄弟姐妹居住,在家中排行第二。父親是地產經紀,家庭環境富裕。她說,自幼家人就對她十分愛護,使她無法接觸外面世界。家人覺得乘坐巴士危險,她要到10歲才首次搭巴士,父母更安排兩個傭人專門照顧她和弟弟。李嘉盈說,父母給她一張信用卡可任意使用,每月光是跟母親買名牌衣服就用近千元。
      由於什麼都“一叫就有”,李嘉盈說自己因此失去人生目標,也不懂珍惜眼前所有。而豐厚的物質生活,造成自我中心的個性。到了中學第9班,李嘉盈開始做義工,跟社會多接觸後,才意識到需要改善。從那時起,她就熱心參與社區活動,並跟其他義工和導師學習處事之道。目前,李嘉盈替人補習並在服裝店兼職,希望減低對父母經濟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