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禪修樂做半日神仙
( 2011-06-03 )





      打坐 自我放鬆
     
一個坐墊,就可以進入另一個安寧的世界。實在抽不出時間,甚至連社區的禪修班也掐不準時間,不妨來打坐。
      Ivy奉行“賺錢只是手段,生活才是目的”的人生信條。無論工作多忙,回到家有多累,她都會首先採取最簡單的禪修方式打坐冥想來放鬆自己。“當心靜下來,可以好好地回顧這一天;半小時的打坐,讓我第二天有更飽滿的狀態投入到工作中。” 
      自古以來,打坐就是很有效的養生法門,因為打坐配合調息,可以摒棄生活中的浮躁之氣,達到明心見性的根本,讓人感覺神清氣爽,有利於腿部經脈的疏通和血液流通。剛開始打坐時,可以先嘗試簡易坐。彎右小腿,把右腿放在左大腿跟處,彎左小腿,把左腿放在右腳之下,可以把雙手放在兩個膝蓋上,拇指相對,眼睛不要太開,也不要太閉,目光注視鼻端,端身正坐,兩肩齊平,頭不低、不昂、不歪;鼻和肚臍成直線,嘴唇與牙齒合攏,舌尖頂上顎。 
      詩雲:“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生好時節。”然而,世間實在太多誘惑,人心實在太多慾望,內心要寧靜片刻實在太難。心累了,難不成真的要遁隱入寺,面壁思過,放下當下,謙卑禮佛?其實,不一定要遁入空門,也不必四大皆空。 
     “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一群網友近日自發組織去寺廟裏參加一日“禪修”,這些網友被稱為“禪修族”。據活動的組織者“蒼穹之影”介紹,他在論壇上發出號召後,第一次報名的就有一百多人,參加的大多是都市年輕白領。第一期活動結束後,越來越多的網友參加了進來,有的還多次參加體驗這種“出塵不出世”的悠閒生活。“一日禪修讓我學會放下和捨得,生活中的許多瑣事、煩惱也少了許多。心情好了,對工作、對家人、對社會都是一種和諧。”網友“sun”說。
      類似的禪修活動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開始流行,參加者多希望通過這種“心靈的旅行”來體會生命的和諧與安寧。“禪修族”並非出世的修煉者,而是普通人,很多是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士,對他們來說,去禪修中心參與練習,就像走入健身中心或瑜伽會所那樣平常。
      廣州張女士是一個虔誠的佛教信徒,也是“資深”的禪修者。張女士介紹,她住在番禺一個安靜的社區,家裏被她裝扮得很溫馨。她每天早上五點多起床,然後放佛教音樂,在柔和寧靜的音樂聲中抄佛經,半個小時後再練半個小時瑜伽。 
      廣東新聞網報道,張女士說:“一天之計在於晨,每一天都在平靜中開始,感覺自己已經進入一個沒有私心雜念的世界,人生境界也得到升華,心平了氣也和了。其實瑜伽也是禪修的一種,練瑜伽就是一個保持身體和心理平衡的過程,同樣能使人舒展身心、緩解壓力。久而久之,內心就會養成一種寧靜的習慣,不易受世間雜念和誘惑的影響,從而可以坦然面對一切。很多人都說我40多歲的人看上去不到30歲,其實這和心境關係很大。” 
      小學教師許玲也是“禪修者”,她有空就到寺廟燒香拜佛,逢周六或周日下午都到六榕寺聽法師傳授佛法,感受禪宗魅力。她說:“之所以經常抽時間去寺廟就是喜歡那種靜謐祥和的感覺,那樣的地方很清幽,容易讓人放下心中的芥蒂,使人產生安全感,從而放鬆身心。”
      許玲說:“每天晚上睡前半個小時,我都打禪靜坐,思考一整天的所遇所感,淨化內心的浮躁和焦慮,然後在沒有恐懼和慌亂中安靜中睡下,第二天就可以精神飽滿地投入新的生活和工作中了。”
醫療工作者劉女士來自潮州,在廣州工作接近十年。她說:“我原本並不瞭解佛學教義,兩年前,朋友介紹我看大型公益片《和諧拯救危機》,那個公益片很震撼我,讓我有突然頓悟的感覺,之後就開始研究佛教典籍和開始禪修。” 
      劉女士說:“作為醫療工作者,我每天都看到很多人間疾苦、生老病死和生離死別,導致內心常常起伏不定,很多的困惑和焦慮在心頭,無法釋懷。我個人認為佛教是教導人向上的哲學,指導人從容的思想。每天看書打坐念佛,堅持禪修,能使人內心寧靜,禪修能回答人內心深處最焦慮、最不安的許多問題,從而能平和、溫暖內心,提升人的思想和精神境界。”

      旅遊 舒展身心
      禪修旅行推出後,被大多數白領視為減壓首選,因為它既能讓你走出去,又能在過程中避免疲累,愉悅身心。
      禪修旅行包括在寺廟裏打禪靜坐、聽法師傳授佛法、參加寺廟裏的自然耕作等,過的是準“出家”的修行生活,遠離手機、電視、上網。跟出家人的作息時間,早晨四五點起床,誦經做早課。晚上十點前熄燈睡覺。早睡早起,吃幾天素齋,過一種節制健康的生活。資深管理人士陳女士參加過一場禪修旅行。“我們都是用健康換金錢的。隨年齡的增大,我越來越渴望回歸心靈的寧靜。”陳女士下班後會去練一兩小時的瑜伽。“瑜伽本來是和禪宗有關,但我還是覺得通過旅遊的方式,和高僧們接觸一下,深入地瞭解一點禪宗的知識,對舒展身心、減壓很有幫助。”

      品茶 品味自然
      作為一名跑突發新聞的攝影記者,張先生的神經一直處於緊繃狀態,“鏡頭下記錄太多的悲歡離合,有時候真的感覺很壓抑。”如今,假若有難得的空閒時間,張先生就會到住處附近的寺廟裏喝茶靜修。哪怕不是正兒八經的禪修,僅僅去寺廟感受佛學聖地的氛圍,也許就能讓人暫時放下包袱、回復真我。
     “最美的時候是傍晚,在寂靜的古剎前仰望夕陽下的天空,安靜得只聽見自己的呼吸。深吸一口氣然後再慢慢吐納,那些俗世中庸庸碌碌的煩惱,全都煙消雲散,整個人,就此徹底安靜下來。”張先生說。
      張先生常去的寺廟裏還有“無我茶會”,即每個人都要沖泡幾杯茶,微笑雙手捧給旁邊的人喝。“佛教認為這樣可以消除人與人之間的藩籬,放下自我的偏見與固執。

      減壓方式要適合自己
      專家說法
      鄭州市民汪女士在朋友的介紹下,去登封一家古寺體驗了為期兩天的“出家”生活。汪女士說,她結婚10年了,最近和丈夫感情上出現了點問題,工作也沒有心思幹,整日煩躁不安。“到清淨的寺院後,跟隨師父誦經,靜坐打禪,還和僧人一同打掃寺院,可以說是心無雜念,整個人都輕鬆了不少。”
      汪女士表示,她在寺廟也碰到不少來體驗“禪修”生活的都市人,他們年齡多在25歲到35歲之間,都是都市職場人士。“他們除了對佛家文化有興趣,更多的則是為了尋求心靈寧靜,緩解生活壓力。很多人離開的時候都和我一樣感覺很輕鬆,心情舒暢。”汪女士說。
     “禪修是佛門修行術語,意味通過一定的方法,使心靈得到淨化,從而去發現宇宙人生的真諦,提升生命的層次,追求解脫、自在與幸福。”鄭州心理醫師吳濤認為,由於各方面的壓力,現在的都市人普遍存在各種心理問題。住進寺廟體驗生活和泡吧、購物、讀書、旅遊一樣,可以作為緩解壓力的一種方式。
      吳濤表示,現代生活壓力越來越大,長期背負沉重的壓力,最易損害健康。“吃夜宴,逛街購物、高強度的運動等都成了時下較普遍的減壓方式。而不合理的減壓理念及方法,不但沒有達到預期的心理減壓效果,有些反而會增加心理壓力。”吳濤提醒說,尋找一種適合自己的舒緩壓力的方法很有必要。“正確的減壓方式,就是嘗試自我瞭解壓力的根源,或者咨詢專業的心理醫生詳細瞭解清楚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禪修Q&A 
      Q:我們可以一邊工作一邊禪修嗎? 
      A:如果我們專注地工作,有覺性地做事,那也是禪修。 
      Q:在開始的時候,我們應該禪修多久? 
      A:如果時間不多的話,即使每天只固定修15分鐘,也可以立即受益。如果時間比較多的話,修兩座15分鐘的禪定比較好。 
      Q:可以閉眼睛禪修嗎? 
      A:眼睛是開或閉,取決於哪一種情形對你個人比較有幫助。除非影響到我們的念頭,否則眼睛的開合不重要。 
      Q:如何在生活中繼續禪修? 
      A:禪修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日常生活也可以是禪修的一種方式。慈、悲、喜、舍四種心法可應用在日常生活之中,正精進、正念、正定等佛法修學成果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