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農夫初體驗 心在田園間
( 2011-05-27 )





民以食為天,可是,被增重的雞、被漂白的蘑菇、瘦肉精豬肉、毒豆芽……一波波“食品炸彈”讓人暈頭轉向。許多在城市中生活的人們開始長歎:到底還有什麼食品是安全的?一時間,一些拿不準到底應該吃什麼的市民開始體驗“城市農夫”的生活,“饅頭幫”、“種菜派”應運而生。這些城市農夫稱,自己種菜,既環保又安全,還能體驗田園樂趣。

      最近,在淘寶網上,齊刷刷出現300多個店舖出售“種在花盆裏的菜”,他們聲稱要在城市裏打造“農耕樂趣”。新鮮的小蕃茄被種進了孔狀長條花盆裏,還有能吊在空中的紫色長茄,以及趴在陽台花盆裏綠油油的小青菜。如果擔心自己身邊的泥土被污染了,你還可以購買有機蔬菜種植土,只要灑水,這些植物就會在花盆裏發芽,並生長為餐桌上的美味。
      其實,類似這樣的菜在城市中多了起來。在淘寶網上,它們的銷量也直線攀升。一家小店的青皮辣椒苗一個月賣出717棵,還有的店家牛奶草莓苗一個月賣出了1366棵,有買家充滿希望地留言:“種下了,等待長大。”
      《嘉興日報》報道,在某廣告公司工作的朱祺今年40多歲,住的是帶院落的獨門獨戶房子。朱祺平時工作很忙,但只要有空就會在自家小院裏收拾花卉、蔬菜。當初,朱祺買房時看中的就是這個院子,活動空間大,光照也好,還能種花養狗。剛住進來時,朱祺只種些觀賞植物,後來為了方便,漸漸地種起了時令的蔬菜,如絲瓜、大蒜、辣椒等。“自家種的都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朱祺說:“看它們從種子到長出小苗,到結出果實,是一個非常有成就感的過程。”有時結的果實特別多,他就送給隔壁鄰居嚐鮮。
      像朱祺這樣有條件在自家院子裏種蔬菜的市民並不多,那些沒有條件的又想做“城市農夫”的只能開動腦筋,想辦法創造條件。老陸是個退休的會計,家在頂樓,於是,少有人來的頂樓平台成了她的菜園子。她用泡沫盒子裝泥土,種上黃瓜、茄子,和她最愛的盆花一起整齊地擺放在樓頂上,經常要用的蔥、蒜、辣椒等則就近放在陽台上,隨用隨摘,十分方便。
     “空中菜園”畢竟不得天地之氣,種好蔬菜有些難度,於是有不少市民見縫插針,四處尋找可利用的荒地來種菜。由於城市征遷改造等因素,這些大大小小散落在城市各處尚未被規劃的地塊暫時成了無主地,於是便成了“城市農夫”眼中的寶貝。
      不過,在城市裏種菜也有不少麻煩,由於“城市農夫”多是從未接觸過農業的城市居民,搞種植實在是外行。朱祺說:“剛開始的時候,我都不知道該怎麼管理,鬆土、施肥、除害什麼都不懂,總是種不好,蔬菜不是長蟲就是結果太小。一次,看到我家的狗在花園裏方便,才發現可以利用寵物排泄物施肥。”
      在荒地上開墾的“城市農夫”也有擔心的事。由於是無主地,自己辛辛苦苦種植的蔬菜即將收穫時有時會被人捷足先登嚐了鮮去。家住廣福園社區的李奶奶在河邊荒地上開墾了一小片地種青菜,隔三岔五,地裏就會少幾棵。“倒也不是心疼幾棵菜,反正菜多也吃不完。但要摘菜總該打聲招呼吧,這麼偷偷摸摸地多不好。”李奶奶說。

      種菜 養豬 做饅頭
      由於擔心食品安全的問題,自己種菜的人越來越多。還有人自己做饅頭,甚至養豬。
     “我在家種菜有一年多了,一來食品安全問題讓我憂心忡忡;二來在家閒,種菜也算一種樂趣。”梅女士說:“用花盆種菜放在家裏,既能觀賞,還能吃。”《河南商報》報道,據梅女士介紹,在她的引導下,許多鄰居都動手在家種植蔬菜,加入“種菜幫”。他們之間不時相互商量種什麼、怎樣種。
      網友“蘭蘭”則在論壇發帖說,前一段出現“染色饅頭”,自己不由地對買來的饅頭產生懷疑,害怕也會吃到染色的。“為了飲食健康,最終決定回歸傳統,自己動手買來麵粉、發酵粉,開始蒸饅頭。最後覺得,還是自己做的饅頭香!”“蘭蘭”在帖子中說。
      還有位全職太太聯合其他人一起“拼豬”。他們買下生豬,並與農場主簽訂合約,在飼養豬的過程中不添加任何生長調節劑,只餵粗糧。這位全職太太說,為了自己飲食的安全,為了下一代能健康成長,只有自己飼養動物、種植蔬菜才能放心。

      收了菜 也收穫快樂
     
去年冬天,白領winglee的室友買回了陽台種菜的小套裝。花盆、種子、土、肥料都是店裏配好的,還附送了培養皿、小釘耙、小鏟子等工具。“當時只覺得微縮版的農具很好玩,能不能種出菜來,也沒信心。”她說。
      從沒做過農活,3名平時幹練的都市白領靠種菜說明書,一步一步完成“農夫初體驗”。種子要用溫水泡8小時,花盆裏裝三分之二的土,在土壤表面下15厘米的地方施底肥,把土劃成十個見方的格子播種,再覆上一層薄薄的土,澆水……“我們完全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按照說明書上做的。”
     “說明書上說種子發芽要一個星期,可因為天氣太冷,小白菜半個月才發芽。”winglee說。那段日子,幾個姑娘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衝到陽台,看看花盆裏有沒有新生的嫩芽。
     《華西都市報》報道,過了半個月,小白菜陸續發芽了,有20來株。winglee還興奮地拍了照,以作紀念。“說明書上說要拔掉靠得太近的小芽,這樣菜才能長得好。”她說:“我下不了手,都是室友拔的,最後只留下了10株小秧苗。”
      小白菜不急不慢地在陽台上長,從嫩芽長成菜秧,從菜秧長成青翠欲滴的菜。“前幾天太陽好,菜好像一下子就成熟了,長了滿滿一盆。”
      花盆裏的小白菜長得茂盛,winglee覺得自己種的菜比菜市場裏的菜漂亮得多。“自己種的嘛,肯定也好吃得多。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收了菜,更收穫了快樂。”winglee一臉幸福地說。

      自己動手 吃了放心
     
一隻花盆、一隻盒子都可以是種植的容器;陽台、屋頂都可以成為綠色的空間。在人們對生活品質更加關注,對食品品質更加敏感的今天,“城市農夫”的出現也變得情有可原。
      家住市區的周女士的女兒快三周歲了,日常食品很是講究,很多是從農村親戚家收來的,而自家陽台上種的蕃茄、茄子、土豆也都留給了孩子,她說:“自己種的果蔬不僅無毒害,而且陽台上這片?珖菜園子?玼還是女兒認識農產品的?珖課堂?玼。現在很多小孩子在城市長大,不知道吃的菜是從哪裏長出來的,如果有條件,自己家裏種上一點,也可以讓孩子多長點見識。”
      王女士最近則愛上了喝豆芽湯,不過做湯的豆芽可不是市場裏買來的,而是在自己家裏“發”出來的。“說實在的,我也覺得做得麻煩,但沒有辦法。現在一會兒出現染色饅頭,一會兒又說豬肉有問題了,還是自己做放心。”王女士說。為了讓家裏人吃到放心的豆芽,前一段時間,王女士專門買回一台豆芽機。機器到家後,王女士已經成功“收穫”了好幾次豆芽。“上面放豆子下面裝水,機器會自動給豆子噴水,讓它們發芽生長,大概三四天就可以吃了。”
      除了王女士外,李先生這幾天也買回一台優酪乳機,他說:“兒子愛喝優酪乳,但我和妻子擔心外面的優酪乳不衛生,還是自己做的放心些。”

      農夫 山泉 有點田
      每次打電話回家,聊天的時候常常說到的話題是——家裏的菜怎麼樣了。父母在老家住在一棟獨立的三層樓房中,前後開闢出幾塊菜園,勤快的爸媽退休後的主要樂趣就是當農夫,每天一大早起來就開始倒騰他們的一畝三分地,後來更發展到了養雞養鴨,雖然忙碌,他們卻樂在其中。
      說實話,生活在高樓大廈中、車水馬龍間的我實在羨慕父母,羨慕回歸田園的他們這種怡情又閒適的生活。和朋友聊天的時候,常常說到的生活願望,套句廣告詞,那就是“農夫,山泉,有點田”,而這個也似乎成為許多都市人的終極理想。
      說到這個理想,實在也有無奈之處。從三鹿奶粉開始,我們對食品安全的心理防禦底線一再被挑戰。被灌了礦石粉的雞、農藥超標的蔬菜、毒豆芽等等消息不斷出現,刺激我們本來就不夠強大的神經。在吃什麼都沒有保障的情況下,求人不如求己,幹脆自己動手比較放心。
      而且,自己動手,樂趣無限。雖然不能夠擁有一大片田園,但只要能夠擁有屬於自己的那麼一小塊綠色,也一樣能夠覓得心靈的寧靜。當我們徜徉在自己的小田園中,播種、施肥、除草、收穫,一樣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