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朱漆臉”的故事
( 2011-05-27 )



中國書畫賞析 作品名稱:《金山》 作者:[清]錢松 說明:立軸

      過去河南民間有個順口溜,“回郭的白菜,孟津的梨,洛陽盛產盜墓賊”。其實,不只在洛陽,在開封、在安陽,盜墓賊都很多,家在鞏義附近的朱姓盜墓賊,便屬於一個盜墓世家,身邊跟一班盜墓兄弟,圈內稱之為“朱老大”。
      朱老大鄰居的祖上曾是北宋皇陵的官員,有一次鄰居在朱老大面前說起來了趙匡胤的永昌陵,說趙匡胤隨葬的玉帶還在陵中。金兵盜陵時,也不知不懂,還是粗心,沒有盜走趙匡胤腰上的玉帶。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朱老大暗自打定主意,想把趙匡胤腰上那根玉帶弄到手。一天夜裏,朱老大瞞同伙,一個人偷偷來到了永昌陵。其時的永昌陵早已無守陵人,成了荒塚。朱老大沒費多大勁兒,就從側面挖出了一條通往永昌陵地宮的盜洞。
      地宮很深,進洞前,朱老大往洞內放了一根足夠到底的繩子,繩子上頭拴在陵旁的一棵大樹上,這才鑽進了地宮。為什麼要放根繩子下去?這是有經驗的盜墓賊都會做的,一是可以把寶物系在繩子上拖出來,二是也方便自己上下,不至於一個人因為爬上不來,而死在地宮內。
      進入地宮,朱老大撬開了棺材蓋。舉燈一照,發現躺在棺內的趙匡胤屍體竟然尚未腐爛,和睡一點樣。朱老大雖然看到過很多僵屍,但仍吃了一驚,要知道此時距趙匡胤下葬已有三百多年了。
朱老大立即動手,想拉下趙匡胤腰上的那件玉帶。但趙匡胤生前是個大胖子,怎麼也拉不下來。朱一個人在地宮,又沒有幫手,怎麼辦?
      有一種“貼面盜”,便是盜墓賊在盜墓活動中摸索出來的辦法,是古代盜墓賊盜墓時取出屍身寶物的慣用方式。具體是這樣操作的:用一根繩套,一頭套在自己的脖子上,一頭套在屍體上,用力抬頭,就能將屍體拉起來,把腰間的東西取出來。
      朱老大沒有帶繩套,遂抽出了自己的褲腰帶,另一邊套自己脖子上,一邊套在趙匡胤的脖子上,猛一用力,趙匡胤一下子就坐了起來。就在這當口,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趙匡胤的嘴裏嘩地噴出了一股黑水,粘粘的,朱老大本與趙匡胤面對面,黑水正好噴在他臉上。朱老大這回真的被嚇了,從來沒有遇到這種事,隨手抹了一把臉。取下玉帶後,便趕緊順洞內的繩子,爬出了地宮。
      他回家後,把家人也嚇了一大跳。朱老大對鏡子一照,知道這下壞事了:臉如抹了黑漆一樣,也像抹了鍋底灰似的,端來清水,卻怎麼也洗不掉。此事不久傳開了,且越傳越遠,越遠越玄,後來人家也不喊他朱老大了,干脆就叫他“朱漆臉”。
      原來,朱老大中了反盜墓之計。據說,趙匡胤死後,一位本家郎中主動獻出“防腐湯”秘方,將湯灌入體內後,可保屍體不腐。這湯還有一個防盜奇效,如果沾到人的皮膚上,便永遠無法洗褪。嗣皇帝趙光義便照辦了。誰想,朱老大盜墓時碰上了。
      過了些日子,官府就把朱老大抓起來,一番嚴審,朱老大什麼都招了。當時元朝剛穩定,嚴禁盜掘趙宋皇陵,以安慰中原漢人之心。依刑律,朱老大被活活打死,盜出的玉帶自然也被官府沒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