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卑詩省民逾七成收入供屋
( 2011-05-27 )



在今年首季,卑詩省一棟標準兩層房屋的平均價格達65.4萬元,按年上漲5.5%。

據加拿大皇家銀行經濟情況研究(RBC Economics Research)日前發表最新房屋趨勢及負擔能力報告,經過去年連續兩季改善後,卑詩省房屋可負擔程度在今年首季卻明顯下降,尤其在熾熱的大溫房地產市場,屋價續升,省民平均要花逾7成收入,以支付按揭供款及物業稅等房產開銷。這使卑詩續成為加國各省中,屋價最難以負擔的市場。

      該報告指出,在加國主要城市,供樓成本均上調。以溫哥華一棟平房為例,支付按揭供款、物業稅及公共服務費用的房屋開支,平均佔去家庭收入72.1%,較去年第四季升3.4個百分點;這遠遠高過全國平均40.5%、上升0.7個百分點之數。因而令卑詩續成為全加屋價最難負擔的市場。

      卑詩兩層屋平均價65萬
      在安省多倫多,這方面開支平均佔家庭收入47.5%、上升0.8個百分點;在魁省滿地可佔43.1%、升2個百分點;亞省卡加利,佔收入35.9%、升0.9個百分點(見附表)。
      報告也特別指出,卑詩省一棟標準兩層房屋在今年首季平均價格65.4萬元,較去年同期增5.5%。換言之,要有年薪12.69萬元才負擔得起,且較全國平均平房價格38.3萬元,高出27萬元。而全國平均價格較去年同期漲4.2%,意味年薪8.45萬元才負擔得起。溫哥華同類數字更高於卑詩省平均數,達到82.19萬元,按年漲7.7%,需要年入15.6萬元的人才負擔得起。
      在高價房屋強烈需求帶動下,溫哥華屋價在今年首季上升4.7%至7.2%之間。屋價漲幅遠超過家庭收入增加,導致卑詩省民對住宅物業的負擔能力,一再削弱。據皇家銀行首席經濟師賀奎(Robert Hogue)表示,溫哥華市場可負擔程度弱化,實在令人關注。
      該銀行報告中的供樓負擔能力指數,計算須支付樓價的稅前收入,而擁有住宅物業的成本包括:按揭供款、物業稅,以及公共服務費用等。
      去年下半年,由於長期按揭利率下降,擁房產人士的負擔能力一度略為上升。可是,報告指出,隨全國屋價提升,加上預料加拿大央行會提高短期利率,擁有房屋的成本將增加;而預期家庭收入方面的增長,可能會略為舒緩這方面壓力。

      小市民入不敷出
      溫哥華屋價節節上升,雖然對許多投資樓市的中國移民影響不大,但對一些勞工階層的技術移民或本地出生的第二代移民,則叫苦連天,部分人士甚至被迫將超過一半的每月收入,用來付貸款及繳交地稅。
      現年45歲的黃太太表示,她7年前自台灣以技術移民身份申請來到加國,當時因為溫市屋價已經很高,自己一直不敢進場買樓。直到2008年金融海嘯後,才以588,800元,在烈治文西區里弗代爾(Riverdale)買了一棟3房的三層城市屋,讓一家四口安身。
      目前在超市打工的黃太太指出,當時付了15萬元首期,現在平均每月要付1,500元房屋按揭及200元管理費,約佔每月2,500元薪金的7成,如果再加上每年需上繳的近3,000元地稅,以及房屋維修費用,根本入不敷支。
      她表示,要不是靠提前退休的丈夫退休金,還真不知道如何在溫市生活。黃太太說:“聽說近來不少中國的資金在溫市炒樓,他們許多並不在本地居住,但卻害了我們這些打工的移民。”黃太太抱怨,炒樓的人吃香喝辣,像她需老老實實上班,勉強糊口外,還要加倍償還貸款,實在不好受。
      此外,地產經紀蘇嫻雅表示,她在幫客人辦按揭時聽說,許多本地白人除了繳不出房貸外,有人甚至連地稅都繳不出,需另外靠申請信貸額(Line of Credit)來應付,可見高房價對本地出生的第二代移民影響更大。


      部分移民喜“以樓養樓”
      據道明加拿大信託銀行(TD Canada Trust)貸款經理許強表示,現在向銀行申請房屋按揭已規定很嚴,一般而言,按揭不能超過每月收入的42%到44%,否則銀行會拒絕辦理。
      許強說以他個人觀點觀察,部分來自中港台的移民基於亞洲投資樓市經驗,確實喜歡在本地“以樓養樓”,將自住房屋做抵押,再以借款另買1或2套房,供子女居住或者收租。他們也許一年在加國收入不到一萬元,但每年供樓所付按揭就超過一萬元。
      許強表示:“其實這些炒樓人士的資金多數來自國內,當然供款超過收入。”



資料來源:加拿大皇家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