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潮汕民俗的特徵
( 2011-05-22 )



潮汕地區民俗之一舞鯉魚。

      潮汕地區的民俗文化,其形成過程,與獨特的自然環境、人文素質、生活習俗、生產水準等因素密切相關。潮汕民俗文化是中原文化、本土文化、舶來文化三者的融合物,具有如下幾個特征。

      重教興學
      潮汕素有“海濱鄒魯”之譽,重視文教一直為官方正統文人所提倡。最明顯的如祭祖分胙肉時,主要依據功名、學歷來分級,辛亥革命(1911)前優先按進士、舉人、秀才分級,辛亥革命後優先按大學、高中、初中、小學分級,其次才以軍政職級和輩份年齡分級。

      親宗團體多如牛毛
      20世紀40年代前,凡有潮人群居的地方,大都有以商人為中心的地緣性鄉親會館和血緣性宗親會館,還有同業性的同業公會和善緣性的廟堂組織以及文化性的俱樂部、聯誼會等,“大宗小宗,競建祠堂,爭誇壯麗”(《澄海縣誌》),以此將身居異地的潮人團結到一起來。
這種會館,最初是小範圍由小血緣到大血緣,由小行業向大行業擴展,這實際是一種強烈而又狹隘的宗親觀念的拓展。這種觀念的形成,與明末清初潮汕移民海外有關。當他們赤手空拳來到異國他鄉時,要站穩腳跟,必須依靠自己的宗親,創立自己的社團。

      娛神活動五花八門
      古代潮州的自然環境十分惡劣。毒蟲野獸,種類繁多。在這種環境下,土著先民對自然力充滿恐懼,因此尤信鬼神,導致圖騰崇拜、祭祀酬神活動的盛行。由此也豐富了大量的娛神節目,使後代演繹出各式各樣多姿多彩的民間歌舞。如動物舞中的舞龍、舞獅、舞鯉魚、舞蜈蚣、舞鱷魚等等,多有古越族圖騰崇拜的影子。

      賽會多攀比風盛
      潮州人極愛攀比。各地逢年過節遊神祭祖,家與家、村與村、寨與寨之間都有各種賽事,如賽豬、賽雞、賽鵝、賽糖餅、賽瓜果、賽特產、賽手工以及賽大戲、賽鑼鼓、賽標旗、賽英歌、賽後棚等。
這種爭強好勝愛攀比的風氣,既加強潮人的競爭意識,又刺激了豪奢揮霍的風氣。

      精明務實 工趨淫巧
      地少人多,生存空間狹小,促成潮人精明務實、工趨淫巧的特點。體現在農業上則精耕細作,輪耕套種,明清即有“種田如繡花”之說。體現在飲食上,最著名的工夫茶,取水、用茶、製器、沖泡等,程式極細緻繁雜,足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