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夏竦的文采
( 2011-05-20 )



■中國書畫 作品名稱:《花卉冊頁》(局部之三) 作者:[清]石濤 說明:冊頁

      夏竦(985—1051)是江州德安(今屬江西)人。除文學外,自經史、百家、陰陽、律曆、至佛老之書,他無不通曉。他對文學的造詣很深,所以其很多作品都能流傳後世。
      夏竦少年時就很有才華,超邁不群,出類拔萃。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年)家中長輩為了讓11歲的夏竦進一步深造,於是領夏竦拜了進士姚鉉為老師。
      有一天,姚鉉給夏竦出了一道寫作練習,題目為“水”、體裁為“賦”,限定字數為五千。夏竦想了一陣,於是提筆開始寫起了“水賦”,寫畢,把習作交給老師閱看。姚鉉將夏竦的習作掃視了一眼,估算出字數僅有三千,頓時露出了怒色,把習作往夏竦手中一塞說:不用看了,你為什麼不圍繞“水”的前後左右更廣的範圍去寫呢?
      夏竦於是重新擴寫了一篇“水賦”,再次恭恭敬敬地把“水賦”交給老師。姚鉉一看,字數達到了六千,高興地說道:“可教矣”。
      12歲時,夏竦作《放宮人賦》,援筆立成,而且做得很好。
      宋真宗咸平四年,夏竦的父親夏承皓監通州(今江蘇南通市)狼山鹽場,夏竦17歲,隨父在通州狼山,作《渡口》詩:“渡口人稀黯翠煙,登臨猶喜夕陽天。殘雲右倚維揚(今江蘇揚州)樹,遠水南回建鄴(今江蘇南京)船。山引亂猿啼古寺,電驅甘雨過閒田。季鷹死後無歸客,江上鱸魚不值錢。”北宋王辟之說:以後的題詩沒有超過他的。
      宋真宗景德元年(西元1004年),契丹入侵中原,夏承皓率領宋兵走偏僻的小路前往抵抗契丹,晚上與契丹軍隊相遇,夏承皓立即率領宋兵向契丹軍隊發起攻擊。
      在戰鬥中,夏承皓不幸被流箭所傷,卒於戰場。朝廷撫恤夏承皓家屬,賞夏竦一個名為“三班差使”的小武官。於是夏竦來到京城居住。
      一天,夏竦拿自己的詩集,等候在宰相李沆退朝回家的路上,看見李沆後,攔住馬頭,躬身拜下,將詩集恭恭敬敬地獻給李沆。李沆讀到詩中的“山勢蜂腰斷,溪流燕尾分”時,很是讚賞,繼續看下去,全卷都是好詩句。
      第二天李沆上朝,將夏竦的詩集呈給宋真宗看,並說夏竦父死家貧,請給他換個文職,真宗就任命夏竦為潤州(今江蘇省鎮江市)丹陽縣主簿。
      宋真宗景德年間,夏竦20歲出頭,應試賢良方正科,對策廷下,剛出殿門,翰林待讀學士楊徽之看他年輕且詩文小有名氣,於是上前邀夏竦作詩。夏竦乘興題詩一首:“簾內袞衣明日月﹐殿前旌旆動龍蛇。縱橫落筆三千字,獨對丹墀日未斜。”楊徽之一看,點頭稱讚道:“真宰相器也!”
      夏竦的詩在當時就有名氣,為人看重。江休複說:“夏英公少年作詩,語意驚人,江州(今江西九江)琵琶亭詩板甚多,李卿孫惟留夏英公詩:' 年光過眼如車轂,職事羈人似馬銜。若遇琵琶應大笑,何須涕淚滿青衫。' ”
      夏竦中賢良方正科之後,授光祿丞,通判台州。宋真宗時,為襄州知州,宋仁宗時為洪州知州,後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使等職。仁宗朝,官至參知政事、樞密使,封英國公,進鄭國公。皇祐三年卒,年六十七,贈太師、中書令,諡文莊。這些官職的取得,與他的文學才華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