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醉駕 豈能以“保證書”了之
( 2011-05-20 )
高曉松醉駕,造成四車連撞,成為最受輿論關注的熱點。圖為高曉松帶手銬出庭。
中國知名音樂人高曉松的醉駕,造成四車連撞四人受傷,成為醉駕入刑以來最受輿論關注的熱點。旋即,以高曉松著名的《同桌的你》為藍本,編成的《醉駕的你》傳開:粉絲們都已經想不起,痛斥藥家鑫的你,我也是偶然看新聞,才發現被拘的你。誰勸了把酒當歌的你,誰聞了你的酒氣,誰把你的胳膊架起,誰給你送的獄衣……調侃事實的同時,兼產生讓人解頤之效。
編段子,一向是中國人的文化傳統,從前不叫這個名稱,叫“歌”或者“謠”就是。
解頤之余,還需回歸現實。應該說,從出事的那一刻起,高曉松的個人角色就發生了轉變,至少上海的“中國達人秀”那裏暫時不能當評委了,先要充當一個用於解剖醉駕的標本。
自5月1日醉駕入刑開始,各地雖然每天都在抓“醉貓”,也抓了不少,但是因為都沒什麼份量,因而那些無名小輩們說些什麼,難以引起人們的注意,也就不能產生典型意義。高曉松應聲而來,成為第一個通過醉駕以身試法卻沒有漏網的名人,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以及對他的醉駕行為如何處理,勢必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先得承認,高曉松很有底氣。他那張被交警控制、嘴裏還叼煙捲的照片,流露出底氣十足的樣子,或許其彼時尚未清醒而情有可原吧。問題的關鍵是,那天晚上,“他喝下一瓶威士卡,又和兩位朋友一起喝了一瓶白葡萄酒”之後,為什麼還“敢於”自己駕車回家?
事後檢測,高曉松體內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高達243.04毫克,是醉駕標準(80毫克)的三倍多。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都想知道,高曉松們醉駕的底氣究竟從何而來?純粹的僥倖心理,還是認為天底下沒有擺不平的事情?
我說高曉松很有底氣,還在於他的那紙七個字“保證書”,“對不起!永不酒駕!”仿佛揮一揮衣袖,自己就洗白了。可惜,有落款卻沒有抬頭,不知是說給誰的,算是向公眾的表態吧,總之有誓言的味道。
更可惜的是,誰都知道,誓言是極靠不住的。春秋的時候盟誓成為一景,但有幾個靠譜的?明朝鄭九石到地方上任第一天,率領手下跑到城隍廟去發誓如何廉潔奉公,然而時人何良俊聽說後就笑了,認為“信不由衷,質無益也,況要盟者無信乎此”。他還指出“朝廷大事,苟一心持正而峻法以行之,誰敢不肅,乃必假之盟誓耶?”
何良俊接下來的話更加一針見血:“夫朝廷赫然顯著之法,彼不知畏,犯者接踵;若但怖之以冥漠無據之神,彼亦何懼哉!”
當然,這倒不是中國的特色。前幾天鳳凰衛視有個英國王室大婚系列,講到現任女王的兒女多以離婚告終,而婚禮之時的誓言聽起來,哪個不是動聽得很?那麼,高曉松的“保證書”可信度究竟能有多少,就需拭目以待。
高曉松們醉駕的底氣從何而來?在捕捉到了一定的數量之後,是可以歸納出真正答案的,不能一味埋頭去抓。把這個或這些答案公之於眾,對遏制潛在的醉貓不無裨益。
當下,解剖好高曉松這個標本,一定程度上能夠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