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恥辱感淪喪導致“食”面埋伏
( 2011-04-29 )



上海染色饅頭涉及10超市,目前廠家5人被拘。中新社

      上海盛祿食品公司在生產饅頭過程中多年來添加色素和防腐劑,將白麵染色製成玉米麵饅頭,工人還隨意更改生產日期,而這樣的“過期染色饅頭”每天要生產三萬個,並進入了上海知名的華聯、聯華等超市。此事曝光後,上海市長韓正要求徹查並依法嚴懲。該公司法人代表等5名疑犯日前已被刑拘。
      筆者日常也曾自嘲吃的都是“藥膳”,沒想到又迎來一場染色饅頭的“血案”,而且近日中國各地媒體集中曝光拼盤,公眾面臨一場問題食品的“盛宴”。問題米糊、過期麵包,化學色素和“牛肉膏”,可謂無良奸商防不勝防,有毒食品屢禁不止,每樣都很聳人聽聞。而至於把水銀注入刀魚,則更是讓人不寒而慄。這和發生的甘肅的散裝奶投毒事件有何區別?
      社會輿論譁然,民眾義憤填膺,可是面對人心的黑洞,面對無良的造假,面對失信和缺德,譴責和怒罵又有何用?對於不知恥的人來說,他可以在全社會唾棄他的口水裏游泳,更可以在罵他的口水之海上,駕黑心錢買來的遊艇,怡然自得。沒有羞恥心的人是最可怕的,因為壞起來沒底線。
      說白了,以食品安全問題為代表的信任危機已經越來越深化。其實,沒有良心,恥感淪喪,最終傷害的是這個社會,是我們自己。“食”面埋伏,一個都逃不了。
      吊詭的是,害人者也會喊冤叫苦,比如有商家說,我是用真材實料了,可是成本也上去了,售價高了無人問津,企業就會垮掉。
      相較而言,咱再揣度一下黑心商家的心理,“為了原始積累,收穫第一桶金,只要吃不死人,成本能有多底就多底,民眾就圖個賣相,吃誰家的不一樣呢?”難道這就是“市場自身的理性”?而監督市場的手又在哪里?
      都知道民以食為天,中國2009年頒布的食品安全法,還針對“三鹿事件”做了8項修改。但執法和監管不嚴導致食品安全事件頻發,這已成為共識。大大小小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都是在媒體曝光後,監管部門才介入,風風火火地處理了涉事的企業,拘捕了企業的若干責任人,而各種監管部門自身卻很少受到問責。
      食品醜聞層出不窮,意味監管機制失靈,問題食品的湧現,說明違法成本太低。對利益和金錢的推崇,已遠超對法律嚴懲的擔憂,這一點在食品安全領域的體現尤為突出。由於監管部門是社會秩序和法律尊嚴的維護者,食品市場的不守秩序,無良廠商的藐視法律,將影響民眾對監管部門的信任。如果監管本身牽涉進利益來源,這種短視的行為將破壞社會信任的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食品安全問題已經不是單純的民生問題。
      如何確保食品安全,如何重建全社會對食品安全的基本信任,是擺在各級監管部門面前的一道大難題。要解決這道難題,短期來說,必須嚴格執法,杜絕行政不作為;必須嚴肅問責,杜絕失職瀆職;必須嚴懲違法者,令其傾家蕩產,杜絕死灰復燃;必須資訊公開,無論涉及甚麼品牌,會影響多少稅入,都要第一時間通報給民眾,杜絕為黑心廠商遮掩或背書。
      而監管並非是萬能的,只有法律的精神和道德的良心,同時發揮作用,才能重建對食品安全信任。
      長期而言,還是要扭轉一切“向錢看”的社會心態,均貧富而讓倉廩實,重仁愛以使知羞恥。價值體系約束人心走向,物質主義會讓心靈迷途。中國人的餐桌要想真正摒棄污染和毒物,不僅需要政府的智慧和努力,還需要民間的力量,人人懂得維護公眾利益,就是愛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