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大年的一本相冊展示了地方城鎮化建設怪相,圖為相冊中河南濮陽縣委縣政府綜合辦公大樓照片。新華社
2011年中國兩會,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嚴格控制黨政機關辦公樓等樓堂館所建設。這不是他第一次如此表態,這一話題幾乎年年成為公眾熱議的焦點。近日,中國地方政府豪華辦公大樓集中曝光。其中,安徽省安慶市財政窮縣望江縣在建的辦公樓“超過八個美國白宮”。安慶市聯合調查組回應,辦公樓建築面積不超標,但確實存在項目審批手續不全、超標準裝潢等問題。
網帖中稱,早在2010年9月18日,就有知情者爆料,望江縣委、縣政府佔用一百八十二畝耕地興建超豪華辦公大樓,辦公樓建築面積達四萬三千六百平米,且裝修豪華,建築面積超過八個美國白宮;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望江縣是一個財政窮縣,2009年,當地一般預算收入完成一萬七千一百七十七萬元(人民幣,下同),當年財政淨結余二十一萬元,在安徽全省縣級財政收入排名中居後。
廣場佔地九十畝
據新華網報道,在望江縣新建辦公樓所在地,該大樓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共有六棟大樓,前後兩排,形成一個建築群,雖然尚未投入使用,但氣勢已在。而望江縣政務新區規劃圖也顯示,與佔地九十多畝的新建辦公樓群一路之隔的便是佔地約九十畝的廣場,廣場上有休閒步道、音樂噴泉、青少年活動中心、文化中心、健身場地、臨水廣場、市民廣場、親水準台、娛樂中心、魚趣台、露天咖啡座、露天舞台等等。
安慶市紀委執法監察一室主任王兵表示,早在2010年9月24日,安慶市就成立了市紀委牽頭,市建委、市發改委、市審計局、市規劃局等單位參加的聯合調查組,通過查閱資料、現場查看、走訪相關部門人員等形式,對該辦公樓的報批、建設及相關情況進行了調查瞭解。根據調查情況,網曝的望江縣辦公樓是望江縣城市建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受縣委、縣政府委託代建的工程,工程報備名稱為“城投公司綜合樓”,佔地一百八十二畝。王兵說:“我們發現其存在的問題:一是?珖縣城投公司綜合樓項目?玼無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方案,存在報批手續不全問題;二是該項目將原設計的仿石漆更改為花崗岩、鋁合金玻璃幕牆,不符合國家發改委《關於印發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建設標準的通知》的有關規定,存在局部超標準裝修的問題。”
據王兵介紹,該項目總造價為六千三百七十四點五萬元,資金來源一是財政資金三千四百萬元;二是國家發改委安排的中西部縣級檔案館項目建設資金一千零六十萬元;三是城投公司自籌一千九百一十四點五萬元。對於網友指責該項目“佔用農田”,王兵回應稱:征地都是經過省裏批准的,“用地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規劃,征地補償款已全部補償到位。”
城建存在“形象工程”
但不容忽視的現實是,近年來,各種各樣關於“中國豪華辦公樓”的消息和情況不斷公諸於世。按照中國建設部的說法,中國六百六十二個城市、二萬多個建制鎮中,約有五分之一的城鎮建設存在“形象工程”(寬馬路、大廣場、豪華辦公樓等)。
2007年3月,國科學院院士葉大年在北京展示了一本相冊,裏面的一百三十三張照片拍自全國各地,展示了城鎮化建設的各種怪相。葉大年說:“我們並不是不要實現城鎮化,但如果超出了現階段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水準所提供的可能,就潛伏巨大風險,也給資源、環境基礎帶來巨大壓力”。
同一年,《南風窗》在報道中寫道:“在過去的歷史長河裏,中國到處是記錄過往輝煌的紀念碑式建築,大到長城、故宮和兵馬俑,小到各地的樓房廟所。現在,從繁榮的沿海地帶到廣闊的西部內陸,從寒冷的黑龍江到炎熱的海南島,中國各地的官員們則希望以大興土木,建造更豪華的辦公樓來'留下歷史的印跡'。”
奢侈之風盛行違規辦公樓刺眼
寧陵縣地處豫東平原,隸屬於河南商丘市,全縣轄十鄉四鎮、三百六十四個行政村,六十萬人。寧陵縣新縣委辦公大樓主樓七層,兩側分別是高五層的辦公樓,樓後三排共計近十棟辦公樓聳立地表,十分顯眼。在建設工地附近,北關村一老者稱:“看這樓蓋的多氣派,建設的不僅有縣委大樓,政府、人大、政協的辦公樓也在這裏。”
“現在,不少地方、部門和單位講排場、比闊氣,花錢大手大腳,奢侈之風盛行,民眾反應強烈。這種不良風氣必須堅決制止。要嚴格控制行政機關新建、擴建辦公大樓,嚴禁建設豪華樓堂館所,切實規範公務接待行為,堵塞管理漏洞,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建設節約型政府。”2007年3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確認了這些情況的存在和嚴重。隨後,中紀委等國家七部委聯合通報了河南省濮陽縣違規修建辦公樓、山西省糧食局違規修建培訓中心及“糧神殿”、甘肅省蘭州市財政局違規修建綜合辦公樓、山西忻州煤礦安全監察局違規修建辦公樓等四起違規修建辦公樓等樓堂館所典型案件,並且這些案件的相關責任人已受到嚴肅查處。觀察人士表示,這體現了中國大力弘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正氣,堅決頂住一些黨政機關奢靡浪費歪風邪氣,維護黨和政府良好形象的決心。
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國務院更是發文禁止建設新的黨政機關辦公樓;2009年2月27日,中辦國辦再次發出通知,要求各級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通知要求,嚴格控制黨政機關辦公樓等樓堂館所建設。自通知下發之日起到2010年底,各級黨政機關一律不得新建辦公樓,不准建設培訓中心、賓館、招待所等樓堂館所;經批准已開工建設的,要嚴格執行規定標準。即便如此,寧陵縣的辦公大樓還是醒目地出現在公眾的視線裏。中央紀委副書記、秘書長干以勝對此表示,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落實中央的有關要求,嚴格控制機關辦公樓等樓堂館所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一些政府機關違規修建辦公樓等樓堂館所現象在一段時間有所抬頭,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偏遠山區 鎮政府似“故宮”
多數鄉鎮政府辦公樓是與當地經濟文化發展相匹配的,不過,也有些格局特別豪華、氣派,造型特異,選址、朝向怪異的。
《南方農村報》的報道說,廣東省鄉鎮政府辦公樓給人們印象深刻的可歸為四類:豪華派——建造異常豪華氣派,可媲美縣、市政府大樓,如陽山七拱鎮;經營派——由於財力窘迫,將辦公樓拿來出租搞創收,如高州石仔嶺街道辦;造型派——刻意模仿著名建築,或者特別講究位置、朝向,如信宜懷鄉鎮;故事派——雖然其貌不揚,但是背後卻有不同一般的故事,如梅縣梅南鎮。
七拱鎮政府新辦公大樓佔地五千平方米,建築面積四千二百六十五平方米,總投資六百多萬元,於2005年7月26日動工,2006年6月18日竣工並通過了總驗收。雖處偏遠山區,但該建築氣勢恢弘,頗似美國總統辦公地——白宮。
電白縣霞洞鎮政府辦公樓一年前開始建設,目前還沒完工。政府工作人員就在新辦公樓背後的舊辦公樓辦公。據當地村民稱,雖然新樓還沒“入伙”,但有生意頭腦的霞洞鎮政府已把部分鋪面出租。
化州合江鎮政府的大樓以紅色基調為主,門樓古典色味濃厚,儼然像一座“故宮”。來辦事的村民,得穿越門樓,再往前走一會兒,才能來到辦公樓。有村民調侃道,如果你一步留心,就會走錯。
梅縣梅南鎮那幢建築面積四千平方米、造價三百八十一萬元的政府大樓,乍看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然而,它卻間接地將一任鎮黨委書記拖下了水。梅南鎮原黨委書記張中文曾說:“舊辦公樓是1970年代建的,牆壁早已斑駁陸離,一下雨房子就到處漏水,我前面好幾任書記都想建造一棟新樓卻沒有如願,而我僅用一年多的時間就完成了。”該樓1999年初動工,2000年11月竣工, 2004年,時任梅南鎮黨委書記的張中文被拘傳,因接受承建商十五萬元賄賂,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五年。
豪華辦公樓頻現“有項目必有貪”
中央七部委曾於2007年6月1日聯合下發通知,要求進一步嚴查豪華樓堂館所。在此期間,湖南衡陽市石鼓區政府被推上風口浪尖:一億元打造“三湘第一區政府”;二十多人單位用兩棟大樓……
無獨有偶,貧窮的河南桐柏縣投資同樣一億元,建設了五萬平方米辦公樓,並且弄個“豪華風水樓”:“牌坊”、“龍眼”、“怪獸”一應俱全。有網民描述:“清一色花崗岩外牆,辦公樓有多大?副縣級以上領導每人半層樓辦公面積一點都不誇張。”據分析,在豪華辦公樓層出不窮的背後,是巧立名目、以權謀私的思想,這被認為是中國目前或今後一個時期官員腐敗的最大問題——透過種種腐敗案件得出的結論之一就是:有項目,必有貪。小項目小貪,大項目大貪。
職工集資建房每套逾二百平米
“我們是國家級貧困縣,但我們縣審計局卻建了一棟豪華辦公樓,還在辦公樓後面修了別墅……”在河南洛陽嵩縣,有人反映,當地審計局違規修建豪華辦公樓,並為本單位職工修建超標準住房。
嵩縣審計局的負責人如此解釋,“我們局的辦公條件一直比較差。”縣政府在2007年批准他們征地,建新的辦公樓。至於建樓的資金來源,審計局方面說,通過審計,他們每年都會有一定的罰沒款,上交國庫後,會有一部分返還給審計局,他們就是通過這筆款,來建的辦公樓。辦公樓原來計劃的是六層,後來縣領導說,他們的新樓臨近洛欒快速通道,將來縣裏發展,會有統一規劃,建議將樓修成七層。據瞭解,嵩縣審計局全域大概有二十多個職工,而新建的辦公樓據稱有三千多平方米,據此計算,平均每個人有一百多平方米的辦公場所。
據《河南日報》報道,至於正在建設的職工住宅,審計局的同志說,這是他們單位以職工集資的方式建設的職工住宅。他們說,根據國家目前的規定,是不允許再搞職工集資建房的,但他們是2007年就獲得了集資建房的批件,也是在2007年就開始建了,當時國家關於職工集資建房的有關規定還沒有出來。
職工住宅,平均每套住宅都在二百多平方米,審計局負責人說,他們是國家級貧困縣,職工收入都不高,住房也都很困難,基於這個原因,他們就考慮在建設新的辦公樓時,為職工做點好事;如果嚴格按照國家關於住房的標準來看,他們是有點超標。
中國城建存在大廣場、豪華辦公樓等“形象工程”。圖為呼和浩特市民在廣場上放風箏。新華社
講排場、比闊氣等奢侈之風在一些地方政府盛行。圖為中國西沙群島永興島新政府辦公樓和花園小廣場。中新社
陜西吳起縣鐵邊城鎮以政府補貼、集資方式為偏僻落後地區建小區,發展第三產業,幫助農民增收。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