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腳踩兩條船
( 2011-04-15 )



中國書畫賞析 作品名稱:《歸帆圖》 作者:[清]秦漣 說明:立軸

      甲午戰爭失敗後,李鴻章因為喪權誤國,遭到滿朝文武和全國百姓的唾棄,威望一落千丈。就連慈禧太后也不得不對其疏遠。為了起死回生,李鴻章以自己豐富的官場政治經驗,採取了“韜晦”策略。李鴻章的“韜晦”之計的更深一層含義是,在各種政治勢力中,四處逢迎,八方討好,暗中窺測權柄,使自己總是處於有利的境地。他的這一算計在維新變法中表現得最充分。  李鴻章本來是支持康梁變法的,他是洋務派中第一個公開提出變法主張的官員,因此,也支持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變法主張。在強學會成立之初,他感到維新勢力很有市場,於是便捐銀2000兩,要求加入,但因為甲午戰敗使得他名聲大臭,結果被拒之門外。雖然如此,出於自身利益考慮的李鴻章,始終與維新派交往,仍舊在暗中給予支持。
      隨維新派與頑固派鬥爭的深入,矛盾激化,雙方力量對比也逐步明朗化,李鴻章敏感地窺測到,權柄仍然掌握在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的手中,因此,他就不再談變法了,而是暗中站在了頑固派一邊。這樣,李鴻章在維新變法中,不論是頑固派還是維新派,都不知道他的立場。
      一次慈禧太后與御前大臣議事,在談到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時,李鴻章說: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人士,“皆書院經生,市井訟師之流,不足畏也”。當慈禧太后對外國保護康有為和梁啟超表示十分憤怒的時候,李鴻章又說:“外人不達華情,誤以其國士擬之,故容其駐足,然終當悉厥行藏,屏之且恐不及。”以此討好慈禧太后。慈禧見他不是維新派的同黨,又將他視為左膀右臂,任命他擔任兩廣總督,到康有為的家鄉鎮壓維新派勢力。
      李鴻章到任後,忠實按照慈禧太后的旨意辦事,除了對康有為的祖墳加以保護外,逮捕了幾個異議人士,而且還通過外交途徑與外國駐華使節、香港總督等交涉,要其協助清政府逮捕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人士。這雖然是表面文章,但也使得慈禧太后對他更加放心。
      在不同的人面前,李鴻章經常改換面孔。在就任兩廣總督之前,他對自己的親屬孫寶誼表露了心跡。李鴻章說:“我是奉慈禧的旨意去捉拿康有為和梁啟超及其余黨的,若將此二人捉拿歸案,功勞之大超過鎮壓太平天國和剿滅撚軍,憑如此大功,我可以加官進爵。”說完,又問孫寶誼是否康有為的黨徒?孫寶誼回答說:“是。你要是捉拿維新余黨,先把我抓去好了。”李鴻章一聽他是維新黨徒,立即說:“我怎麼能抓你?我也是康黨。”這時,李鴻章的態度又變了。
      正因為李鴻章左右逢源,他才討得了維新派、慈禧太后對立雙方的歡心。從維新派方面來看,康有為在維新變法失敗後,曾給李鴻章寫了一封信,對李鴻章在兩廣總督任內保全祖墳表示感激。梁啟超也表達了自己對李鴻章的好感。
      慈禧太后仍將李鴻章視為心腹之臣,委以重任,使李鴻章得以善終。
      從眼前利益看,李鴻章必須唯慈禧旨意是從;從長遠利益想,則必須討好維新派,為自己留一條後路。所以,李鴻章在維新變法中,採取了左右逢源的手腕,並且真的保住了自己的地位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