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實業計劃》繪藍圖 高瞻遠矚
( 2011-04-15 )



孫穗芳帶兩個兒子,拜祭祖父孫中山的塑像。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慶典時,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閱兵典禮上,赫然出現了一幅巨大的孫中山肖像,這位被毛澤東尊稱為革命的先行者,在新中國慶祝成立六十周年的大典上,地位依然崇高。“這不僅是中共的統戰需要,也體現了民心所向。”孫穗芳認為,中國共產黨是從民族主義發展並成長起來的一個黨派。孫中山之前,中國沒有大中華民族這個概念。現在,中國共產黨已經把孫中山的民族主義發揚光大,擴大到包容五十六個民族的大民族概念。

      當中國經濟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躋身於世界二大經濟體之際,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也迎來一百周年。百年來,孫中山宣導的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在現實中是怎樣一種狀況?對兩岸關係、對中國的發展起到什麼作用?
      孫穗芳表示,中國改革開放成功,實際是實踐孫中山在民生主義的《實業計劃》所取得的成果。一九一八至一九一九年孫中山在上海居住期間寫成的《實業計劃》,早就描繪出中國未來的藍圖,並自始至終對現代中國的發展有深刻的影響。
      她指出,辛亥革命後,孫中山認為,民族、民權兩個主義已經實現,當務之急是進行“社會革命”,興辦實業和發展鐵路等。《實業計劃》闡述了開發中國實業的途徑、原則和計劃,是一個以國家工業化為中心,使中國經濟全面近代化的,大規模的建設規劃,包含孫中山關於經濟建設的一系列的理論、方針、政策和構思,目的是把貧窮落後的中國改造成為資本主義強國。
     

      “中國政治體制改革需時間”
      孫中山始終把中國的經濟建設能否成功,視為國家興衰存亡的關鍵。《實業計劃》提出了包括交通、港口、都市、水利、工業、農業等方面的建設規劃,還提出了國家經營和個人企業兩種形式同時發展的主張。孫中山主張改閉關主義為開放主義,大量利用外資、外才發展中國經濟,同時也堅決反帝國主義利用外資損害中國國家權益的附加條件。孫中山對中國民主化、工業化也有論述,認為中國必然會隨時代潮流而進步,走上富強之路。
      孫穗芳說:“當今在中國大陸以廣州、上海、天津等核心城市發展起來的經濟區,其實我祖父在發展大綱裏早就關於建設南方大港、東方大港、北方大港的主張。印證了祖父的高瞻遠矚。”
      中國民權方面,在農村已開始了。孫穗芳說,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需要時間。在過去五、六十年裏,在國民教育中的缺失及所造成的影響,不是一下子就能扭轉過來。

      初到南京紫金山“孩子們都哭了”
      孫國雄太太秀蘭回憶全家第一次到南京紫金山時,看到紀念孫中山的場館,大女兒孫美玲突然哭了,所有的孩子都跟哭了,“沒有理由地哭了”。大女兒當時說,這些年住在美國,雖然看了些有關孫中山的書,但是直到在南京親眼見到這些,特別是一車車的遊客前來瞻仰孫中山,才知道孫中山是如此重要的人物。
      但是每次回中國,孫家人住的是賓館,這令他們感到中國不是自己的家。孫國雄坦言,其父孫治平在1949年離開大陸前在上海的愚園路是有很多地皮的,從44號地塊到51號地塊的“上海市土地所有權狀”他都完整保留。據孫國雄提供的資料,目前在上海的愚園路,原孫治平所擁有的地皮上面,已蓋起高樓、中國銀行、少年宮等政府機構,可見這些地皮都已經劃歸政府所有。

      爭取祖地目的:更親近祖國
      孫國雄說,1986年,其姑姑穗英和穗華回到大陸時就曾提起收回土地一事,中央和地方政府曾口頭答應說“OK, OK”,“但是其後什麼也沒有發生”。然後,從90年代到2000年後,孫科的子女穗英和穗華等曾分別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交涉,由於政府部門間互相推諉,現在孫國雄說,“我們放棄了”。目前,孫中山的後人中沒有人在中國大陸繼承先輩的地產,偶有後輩買了房子,但那是另外一回事情了。穗英的女兒林淑真則表示,上一輩人拿不回地皮,她這一輩又有了語言障礙,跟中國政府的交流就成了更不可能了。林淑真說,爭取地產的重要性是“因為我們希望更親近祖國”。

      孫中山後人 歎中國變化大
      談到中國大陸的發展,所有的受訪者都表示中國的發展很大,變化也很多,在感歎之外,對於時政都不作評論。孫穗英和孫穗華、孫國雄等孫中山的後輩常常受到中國政府的邀請,在孫中山紀念日和國慶之際,作為嘉賓到中國參與慶祝活動,中國政府並安排專人陪伴行程。

      自付旅費一家人去中國
      孫穗英記得第一次去中國是在1975年,“記得當時人們穿的衣服,只有藍色、灰色、黑色,而且他們穿同一款式的衣服。”
      她說,當年到中國後發現自己穿的衣服怎麼和中國人穿的不一樣;如果問問題,所有人都會給予同一個答覆,穗英覺得他們很小心,“當然,現在不同了”,她笑說。她在讚美中國變化很大的同時,也表示今日中國的發展也是孫中山夢想中的中國,她也看到台灣的發展,希望大陸和台灣能夠走到一起。
      1986年,受中國大陸政府方面的邀請,孫國雄首次到中國大陸參加慶祝孫中山誕辰120周年的慶典。不過這次旅費是自己承擔的。
      之後,自1988年至2009年,私人理由和政府邀請的中國之行達14次之多。1991年開始的政府邀請,都包含了孫國雄和他的太太的旅行開支,但是孫國雄自己卻負擔了四個孩子一起旅行的額外開支,目的是要讓全家一起去中國。

      建言為三民主義申遺
      “兩岸對祖父的宣傳還遠遠不夠。”孫穗芳說,孫中山不但是一代偉人,而且是中國的聖人,是中華民族的靈魂。“在世界上,任何一個有發展的民族,都會有自己的靈魂。”孫穗芳說,北京的長城、南京的中山陵是世界文化遺產,屬於硬件。對中國乃至人類歷史影響深遠的文化,屬於軟件,是靈魂,孫中山的思想就是當中的一部分,也同屬世界文化遺產的範疇。從一九九七年起,孫穗芳就開始先後向中國國家領導人江澤民、胡錦濤建言,確立三民主義在中國的應有地位。或者,根據中國的現實情況,也可以把孫中山的思想換一個說法,叫做和平發展思想、全球化戰略思想等。她還計劃把三民主義作為非物質世界文化遺產,向聯合國提出申請。
      孫穗芳認為,弘揚三民主義與中國共產黨一直以來所堅持的黨的領導並沒有矛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胡錦濤主席穿上深色高領中山裝檢閱三軍部隊,這是對孫中山、毛澤東這兩位偉人最好的懷念。
      “從中國共產黨的創辦、到黃埔軍校、到國共合作,中共從來就沒有拒絕過孫中山。黃埔軍校裏,毛澤東、周恩來都是我祖父的學生。當年毛澤東與蔣介石會面時一同穿中山裝、一同稱自己是孫中山的弟子。至今,他們都從未否認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是中國革命與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孫穗芳說,江澤民主席在人民大會堂紀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紀念的大會上曾講過,孫中山是中國共產黨的好朋友,孫中山的革命沒有完成,中國共產黨要把它繼續下去。事實上,中國政府正越來越多的在踐行著三民主義。

      兩岸統一只是時間問題 
      今天,孫中山仍然是兩岸和平發展最大的公約數。孫穗芳說,二○○五年,國共兩黨的破冰之旅,連戰、宋楚喻、江丙坤均到中山陵拜謁。中國人愛國主義就屬於孫中山的民族主義的範疇裏。因為兩岸都沿用了孫中山的思想,因此,國共兩黨再度合作,兩岸將會越走越近。
      中國改革開發三十年來,在經濟等領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為沿用了孫中山三民主義的成果。
      孫穗芳說,台灣有不同的黨派,對三民主義的態度很難一概而論。“馬英九的父親是我三民主義的老師。他一直都認為,台灣一定與大陸做朋友,要交往,否則,台灣死路一條。”孫穗芳表示,兩岸分割了這麼多年,彼此之間在文化上、道德倫理上、心理上有差距。目前,中國在經濟上取得飛躍的發展。但因為人口太多,民生方面要好起來,然後,科技發展,文化發展、道德回歸。她對前景很樂觀,終極一定是統一,只是時間的問題。
      “兩岸一定要用文化來統一,我祖父曾說過,把忠孝講到極限,國家自然強盛。”在孫穗芳心裏,孫中山是屬於整個中華民族的,他代表整個中華民族的尊嚴及文化。現在金門島上著名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標語”與廈門對岸的“一國兩制統一中國”標語遙遙相望。如何讓年輕一代認識三民主義?孫穗芳表示,兒子王祖耀年輕,他與年輕一代有共同語言。祖耀與她一起或獨自辦講座十多次,很受年輕一代的歡迎。最近一次的講座是去年五月六日,舉例談到中國現在的海港、鐵路,一百年前,在孫中山的《實業計劃》都已有充分的論述時,全場轟動。



孫中山的曾外孫王祖耀給孫中山的塑像擦拭基座上的灰塵。

孫治平在民國38年於上海的地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