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大臣的謊言
( 2011-04-08 )



■中國書畫賞析 作品名稱:《荷花》 作者:[清]馬荃 說明:立軸

      晚唐蘇鶚所著《杜陽雜編》中,記載了一則大唐圍棋國手與日本王子一起下圍棋的故事。
      圍棋是中國人發明的,它體現了中華民族對智慧的追求,古人常以“琴棋書畫”評論一個人的才華和修養,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圍棋。圍棋在中國古代稱為弈,在整個古代棋類中可以說是棋之鼻祖,相傳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唐代實行“棋待詔”制度,是中國圍棋發展史上的一個新標誌。所謂棋待詔,就是翰林院中專門陪同皇帝下棋的專業棋手。當時,供奉內廷的棋待詔,都是從眾多的棋手中經嚴格考核後入選的。他們都具有第一流的棋藝,故有“國手”之稱。唐代著名的棋待詔,有唐玄宗時的王積薪、唐德宗時的王叔文、唐宣宗時的顧師言及唐信宗時的滑能等。由於棋待詔制度的實行,擴大了圍棋的影響,也提高了棋手的社會地位。這種制度從唐初至南宋,延續了500多年,對中國圍棋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大約在唐朝初年,圍棋傳到了朝鮮和日本。日本人特別喜歡圍棋,風靡全國,甚至出現了正規的賽事。
      唐宣宗大中年間,日本王子來到長安朝拜,獻上東瀛寶物、音樂,宣宗皇帝為之設百戲、宴會,以禮相待。按《舊唐書》中的記載,事情發生在大中二年(西元848年)春三月。
      這位日本王子最善下圍棋,曾得過冠軍,此番來到長安,朝拜之外,提出要跟大唐國手比試比試圍棋的要求。宣宗皇帝命令皇家棋手顧師言出陣。顧師言被認為是晚唐圍棋界第一高手,可比盛唐時的國手王積薪。
      這故事本無出奇之處,令人思考與回味的,是對局結束後,日本王子與唐朝一位大臣的對話。當時,日本王子問身邊的唐朝大臣:“顧先生在大唐圍棋國手中排第幾位?”
      唐朝大臣撒了個謊,說:“第三名而已。”日本王子說:“我能見見第一國手嗎?”唐朝大臣笑了:“假如王子戰勝了第三名,才有機會見到第二名;假如戰勝了第二名,才可能見到第一名。現在,你連第三名都沒贏,就想見第一棋手,可能嗎?”日本王子不語,繼而唏噓道:“我國圍棋之冠,不及唐朝第三……”
      這次比拼中,顧師言雖最終有驚無險地獲得勝利,但過程卻很緊張。若不是派出這位第一國手,勝負也很難說了。而且,那位大臣竟然說了謊——沒有一點當初的盛唐風範。以此而觀,這個偉大的王朝確實日薄西山,喪失了自信。
      事實上,大約在唐玄宗開元年間,圍棋才正式傳入日本,百年之中,精進如此,對圍棋的學習尚且這樣,對唐朝其他文化和制度的吸收就可想而知。按記載,中日兩國圍棋峰戰發生在唐宣宗大中年間,在隨後的唐懿宗咸通三年(西元862年),被廢黜的日本王子高岳親王亦來長安學習,但他不是學圍棋的,而是尋求佛法真諦的。
      當時,唐懿宗下詔,命長安青龍寺高僧法全接待高岳親王。但在交流中,辯禪論經,法全終不能令高岳親王心悅誠服。三年後,高岳親王離開長安,有人說他回日本了,有人說他為了取得佛法真諦,西去印度了。或許也可以這樣來解讀:晚唐時期,大唐文化雖對日本依舊有吸引力,但卻不比從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