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陳誠“研究系”特工興衰記
( 2011-04-08 )



陳誠

      抗戰初期,由於侵華日軍的步步緊逼,國民政府第九戰區長官部由武漢撤到湖南長沙。時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的陳誠,苦於缺乏情報,常常對日軍的行動一籌莫展。
      1938年武漢陷落後,國民黨接受了共產黨人的建議,在湖南衡山舉辦游擊幹部訓練班,蔣介石親自兼任訓練班主任,白崇禧、陳誠兼任副主任,湯恩伯、葉劍英任正、副教育長。據史料記載,游擊幹部訓練班在衡山辦了三期。後南遷至祁陽、零陵等地,辦了四至七期,於1942年停辦。
      在游擊幹部訓練班存續期間,按陳誠的旨意,在訓練班內部辦了兩個諜報隊,分別是第二期的第五隊和第三期的第十隊。由陳誠的親信張振國任隊長,阮成章任指導員。這兩個隊的課目基本是情報搜集訓練,男女學生兼收。訓練課程除游擊戰術以外,有情報業務、化裝術、通訊術、偵察術、測繪術、竊盜、交通等。這批學生畢業後,多數跟張振國一起派到了九戰區長官部參謀處,其中的女生郭雅萍、廖國瓊還分別與張振國和阮成章結成了夫妻。
      當第五隊學生畢業時,張振國回到長沙九戰區長官部做了參謀處第二課課長。他利用這批學生,先後在湘北的瀏陽、益陽、平江、湘陰等地成立了五個情報隊。阮成章、余誠等人分別任當時的情報隊長和指導員。這些情報人員後來便成為陳誠“研究系”情報活動的主要骨幹。
      1943年夏,鄂西會戰期間,尤其是日軍進攻宜都時,軍統和軍令部二廳的前方特工早已聞風後撤,六戰區(陳誠任司令)研究室宜都情報組沒來得及後撤,只好在敵後公安縣的斑竹場附近躲藏下來。因而對日軍在宜都、松滋向五峰、長陽進犯的行動,能逐日用電報向恩施長官部報告,促使長官部下決心抓住有利時機組織決戰,並取得保衛戰的勝利。事後,張振國、阮成章以及宜都情報組長都分別得到“寶鼎”和“總勤”勳章。
      張振國趁機向陳誠請求設立正式情報機構。陳誠電請軍令部成立正式組織通訊室,得到了軍委會的批准。它設有主任、副主任(少將或上校級)和四個股(一股主管總務,二股管情報,三股管人事考核,四股管通訊)、一個無線電總台、一個巡迴教育組;外部組織共有12個偵察班。於是,六戰區長官部通訊室就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特務組織,合計內外勤人員共有300多人,它的情報搜集範圍也就更加擴大了。
      “研究系”的主要骨幹俗稱“三頭六臂”,被稱為“三頭”的分別是張振國(遠征軍長官部調查室主任)、阮成章(海軍總司令部情報處處長)及劉莊如(第十一戰區長官部研究室主任);“六臂”指的是楊大和(國防部二廳辦公室副主任)、陳寄生(武漢稽查處處長)、李鐵生(武漢稽查處副處長)、余誠(情報學校處長)、周伯達(海軍情報處副處長)、阮更生(昆明稽查處處長)。 
      “研究系”是在國民黨“軍統”與“中統”兩大特工派系勢力的夾縫中,以獨樹一幟的姿態脫穎而出,先後在陳誠任職的九戰區、六戰區及遠征軍長官部、軍政部、雲南省警備總司令部等公開和秘密情報機構,在一定時期內,還控制了國民政府國防部第二廳的人事行政部門。
      從1945年至1947年,陳誠的“研究系”在華中、華北、華東、西南以及沿江沿海等地都設有控制的據點,特工總數達到1000多人。
      陳誠的“研究系”既非軍統,也非中統,亦不屬國防部二廳,甚至也算不上是一個定型的組織,但卻有一個共同的來源——第九戰區(包括第六戰區)研究室。因此﹐當時在國民黨內部﹐人們都把這幫特工統稱之為“研究系”。
      1949年9月﹐隨國民政府在大陸的失敗﹐陳誠的“研究系”最終也煙消雲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