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美國名校錄取結果統計分析
( 2011-04-08 )



      今年美國名校的錄取結果已經全部揭曉。在我們負責培訓和指導的同學中有五位被常春藤盟校錄取,還有一大批孩子考進了芝加哥大學、西北大學、華盛頓聖路易斯、卡內基梅隆、萊斯大學、加州伯克利等大學和文理學院。其中最出色的當屬Derek Li同學,一人收到了五所名校的錄取通知書:哥倫比亞、麻省理工、加州理工、芝加哥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這期我們就參考《紐約時報》刊登的最新資料來討論一下名校錄取中新的變化。
      在《紐約時報》同時開闢的博客論壇上考生和家長的討論熱鬧異常,相當多SAT1考試得2300分以上,其他方面也相當優秀的同學,竟然被常春藤八所盟校全拒,在博客裏還有不少中學的輔導員也抱怨這一結果,這與我們溫哥華的情形非常相似,許多在往年看來穩操勝券的同學,今年若只選常春藤盟校,最終獲得全軍覆沒的結果。
      從對這種結果進行的分析可以看出,由於常春藤盟校的申請人數又創新高,為了吸引更多的學生報考來維持較低的錄取率(等於較高競爭力)進而在排名榜上佔據高位,各校今年明顯改變了正常的錄取策略。
      過去名校們也想吸引更多學生來報考,但只招收拔尖的考生,那些相對弱的同學一旦看到錄取結果,就很容易失去報考頂尖名校的勇氣和衝動。看今年的做法:名校以增加學生群體的多樣化(Student  Body Diversity)為理由,有意招收一些相對弱(Less  Qualified )的考生,這樣用貨真價實的結果做誘餌,刺激更多的學生來報名,如此一來當然使不少原本超級優秀的同學失去了機會。
      對於這樣的情形,許多中學輔導員提出了質疑:名校的錄取官員應該仰仗和尊重中學輔導員和老師的辛勤工作和判斷力。即後者將自己認為的第一名送給前者,當然應該首先被認可和錄取;但若反過來,後者送給前者從高到低排列五位的考生,結果名校把第五名錄取了,卻將第一名拒絕,這讓在第一線努力的輔導員和老師今後如何做工作?名校錄取過程的公平性又如何體現?從上述的議論可以看出,今年錄取結果的確有些反常。
      左下表是《紐約時報》刊登的今年美國名校錄取狀況統計資料。
      從資料可以看出,由於申請人數的逐年增加而名校對新生的容量沒有變化,使得競爭愈演愈烈。在未來報考時,採取合理或偏保守的態度,按不同檔次申請,選報多所學校應該是要認真考慮的戰術。其次家庭財務的考量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今年我們就有幾位同學,整體素質很棒,但如果報考頂尖名校風險依然存在。在仔細衡量自身條件以及家庭財務狀況以及未來進一步深造的理由後,這次申請了排名稍後的學校,結果順利被錄取,還獲得每年四萬多美元的助學金,這樣四年下來省的錢,等於讓家庭為孩子將來讀研究生預備了費用。這才是報考美國名校的正確的思路與策略。
      下一期接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