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網絡釀新泡沫 金融大鱷造
( 2011-04-01 )



      銀行大舉投資科技基金,富豪和機構投資者也紛紛入股創業企業,期待通過其上市獲利。正當華爾街再度亢奮之際,部分對十年前的互聯網泡沫記憶猶新的投資者開始擔心,這種投資熱情是否會再度將行業推向危險境地。
      《紐約時報》網絡版撰文指出,在做多熱情推動下,部分企業估值一路飆升。過去兩年間,Facebook和Zynga的投資回報率都超過5倍。有消息稱,團購網站Groupon也考慮以250億美元的估值IPO(首次公開招股),不到一年前,其估值僅為14億美元。
      如今,不僅風險投資、對沖基金和私募股權公司大舉進入互聯網領域,華爾街投行也開始再度發力。如高盛和摩根大通創立的基金都已投資Facebook和Twitter等互聯網創業企業,就連共同基金巨頭富達投資也大舉入股Groupon和Zynga。而過去5個月,很多風險投資家都完成大量融資,如Facebook股東Accel Partners將融資20億美元投資中國和美國,另一風投公司Bessemer Venture也稱將成立一隻15億美元的基金。此外,紅杉資本、Andreessen Horowitz和KPCB過去6個月間共融資超過30億美元。
      這一狀況成為部分投資者的最大擔憂。風投公司Elevation Partners總經理、Facebook投資者Roger McNamee表示:“我擔心投資者認為所有的社交企業都跟Facebook一樣優秀。”他於1999年互聯網泡沫高峰期與他人創辦了私募基金銀湖資本。他說:“現在有一批很有吸引力的企業,但下一波互聯網公司很難與第一波擁有相同的影響力。”
      銀行家威瑟爾(Thomas Weisel)則對當前流向市場的資金量感到“震驚”。他表示,無數的對沖基金都在投資私有領域,“我認為現在的規模比當年大多了。目前眼於互聯網公司的資金規模。遠大於2000年的水準。”他創立的名為Thomas Weisel Partners Group的投行在當年的互聯網泡沫中大幅獲利。
      值得安慰的是,世紀之交的互聯網泡沫與當下情況存在顯著差異。首先,股市並未被新股發行充斥。據摩根士丹利資料,1999年有308家科技公司IPO,佔當年新股發行的一半。而據湯姆遜路透資料,2010年只有20家科技公司IPO。更重要的是,對投資者構成極大吸引力的科技創業企業都已形成堅實的業務基礎,而不僅是賺取眼球和點擊量。例如Facebook已獲得高速的收入增長,Groupon則從2009年6月開始盈利,今年收入有望達數十億美元。
      部分人認為,即使出現問題,影響也有限。IPO顧問公司Class V Group首席分析師Lise Buyer說:“沒錯,我們的確又瘋了。但這次的瘋狂只是針對有限的幾家公司。Facebook是代表之一,還有另外幾家引人注目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