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赴湯蹈火捨生取義 華僑殊勳
( 2011-03-25 )



紐約洪門致公堂內的“忠義堂”,見證當年洪門先僑的熱血救國。

國父尊華僑為革命之母,乃因建國之路是由外至內,當年華僑處於一個獨特的時空環境之下,能夠為了支援孫中山革命做到節衣縮食,抵房賣產,赴湯蹈火,捨生取義,最後成就中華民國的誕生。

      說到孫中山革命成功,就不能少了華僑;說到華僑出錢出力,就不能少了洪門致公堂;而說到洪門的義薄雲天,就不能少了保皇黨的對抗;而且還必須從當年華僑所處的時空環境與致公堂及保皇黨的歷史背景說起。

      先僑身處異國心向中華
      晚清中國積弱,千年儒學薰陶之下國民重人文而輕科學,面對西方烈強侵略無力抵抗;再加上慈禧太後弄權國政腐敗,人民生活朝不保夕,閩粵兩省先民率先大規模出國謀生。
      美國先僑以廣東五邑為主,尤以台山人居多,對所有先僑來說,民族的苦難是他們揮之不去的心頭之痛,即使人在海外命運依然與國運緊緊相連,特別是異鄉所受歧視與不平等待遇更是今日之人所難以想像,這一段充滿血淚的歷程使得僑民無時無刻不盼望中國國力強盛,能夠早日落葉歸根。特別是他們見美國之長而想中國之短,更怨清廷無能,這亦是孫中山能夠鼓動人心,出錢出力推翻滿清的一個背景因素。

      重新喚醒洪門歷史意義
      洪門致公堂創設於康熙年間,是遠避官場的土大夫與江湖游子結合的秘密組織,原來的宗旨就是“反清復明”;紅花會、天地會、小刀會和致公堂都屬洪門,隨中國勞工移民外遷有三百多年歷史的洪門致公堂亦在海外遍地開花。
      當年美國各埠華僑均以男性為主,許多人為在此起彼落的堂鬥中自保紛紛加入堂號。劉伯驥所著的《美國華僑史》記載,不說加拿大與南美洲,美國的人口普局資料顯示一九一○年華僑就有七萬一千五百一十三人,而且當年僑民十之七、八都是洪門中人,可以說北美華僑一片“洪”。而且百年前移民與今日不同,一般學問不高,再經滿清統治二百多年及身居海外,“反清復明”早已淪為口號,無人思索,直到孫中山的加入才再喚醒了這個組織的歷史意義。
      事實上,在風起雲湧的大變革時期,無論是“革命”還是“保皇”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康有為身居海外十六年,建立保皇會,甚至創辦準備武裝鬥爭的維新學校,孫中山的“革命派”的到來,讓康有為深深感到了危機來臨,雙方於是起了激烈競爭。
      由於當年洪門在北美人多勢眾,會員有好幾萬人之多,換句話說,無論是保皇派還是革命派,北美的一切政治活動說到底就是爭取洪門的歸心,他們倒向哪一邊,不僅意味另一邊失去將幾萬人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意味將失去巨大財力後援。

      孫中山與洪門淵源深厚
      孫中山與洪門淵源深厚,他於一九○三年便在檀香山加入致公堂,被奉為“洪棍”,擔任反清元帥;其後在三藩市被拒入境,也是洪門營救;在美國各地巡遊,是洪門大佬黃三德陪同。
歷史中有一個階段洪門中有人主張保皇、有人主張革命,孫中山則認為保皇黨的介入若使同盟會與洪門致公堂分則兩害,合則兩利,因此拉攏結盟,最後成功摒除保皇勢力,促使洪門免除繁文縟節舉行“入闈”儀式,全體同盟會加入洪門,並於三藩市成立“美洲中華革命軍籌餉局”(又稱洪門籌餉局)總部及在紐約與各埠設分部,建立了強大的籌款機制,支援國內的革命起義。

      勢不兩立 孫中山抗康梁 
      與此同時,1896年康有為與梁啟超正值維新運動失敗潛逃美國,其後他們在各地糾合徒眾設立“維新會”宣傳保皇意識,康有為更發文告指“以為中國只可君主立憲,不能行共和革命,若行革命,則內訌分爭,而促外之瓜分”。梁啟超在1903年亦應保皇黨之邀到美國各地演講,據形容:“4月16日,梁氏由滿地可抵達紐約,以午後九點鐘至,維新會同仁迎於車站者數百,華人市皆罷工,觀者如堵。余直至華人戲院演說片刻,表謝意。”
      根據記錄當時維新會的地址就是唐人街柏路176號,目前已拆卸改建政府大樓。4月26日,梁啟超到曼哈頓中城亞洲協會演講,同樣是指中國若不改好,世界和平亦無望。1904年保皇會更在紐約創辦《中國維新報》,號召華僑勤王,美國國會圖書館至今仍然存放《中國維新報》的微幻燈片。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道,《中國維新報》每星期四與每星期六出版,地址就是在華埠且林市果7-8號,後來搬到柏路108號。
      保皇會於1907年改為“國民憲改會”(後再改為“帝國憲政會”),紐約的“國民憲政會”也在勿街7-9號,亦即興中會原址樓上。
      當年3月23日國民憲政會在紐約召開大會,康有為更自歐洲趕來,議行君主立憲。因此國父與康梁二人道不同,不相為謀,雙方在美國華僑之間不停戰鬥,孫中山甚至指兩人為“漢奸”、“梁賊”等,直到1908年平常幫助保皇會練兵之美國人荷馬李與康有為意見相左不歡而散,剛好當時革命黨氣勢日隆,保皇黨才日走下坡。



為保皇黨在紐約創立的《中國維新報》,與國父大唱反調。

為舊信封可見《中國維新報》曾經在且林市果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