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加拿大價值何在
( 2011-03-25 )



一名革命軍將槍口瞄準一名疑為卡達菲支持者時,他的同伴們警告他切勿亂開火。

      美、英、法等西方國家討到了聯合國安理會一紙設立禁飛區的決議,立即借勢“順杆爬”,對利比亞展開了空襲行動。加拿大保守黨少數政府馬上響應,派出6架CF-18戰鬥轟炸機和140名空、地勤人員趕赴地中海,參與空中打擊利比亞。加拿大海軍的“夏洛特敦號”(Charlottetown)驅逐艦,也在利比亞海域參加這次“奧德賽黎明”軍事行動。
      聯合國、阿拉伯聯盟、西方國家折騰兩三個星期,換來空襲利比亞,理由是保護利比亞人民免遭獨裁暴君卡紮菲屠殺。顯然,這是又一場人權高於主權的干預戰爭。自從1991年,西方率先承認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獨立,觸發南斯拉夫分裂,就開了以維護人權、民族自決權為理由,干預主權國家內政的先河。其後有1992年4月至1995年12月,南斯拉夫內戰最慘烈的波士尼亞-黑塞哥維納戰爭;1999年北約最後肢解南聯盟的科索沃戰爭;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
      這些戰爭都有共同的特點,即西方國家無視從17世紀《威斯特法裏亞條約》到1945年《聯合國憲章》一脈相承的國家主權原則,按自己界定的人權原則,武力干預他國。如果維護人權的重要性確已超越了國家主權,成為當今世界最高原則,西方國家大可在聯合國與世界各國協商,就武裝干預維護人權,達成新的國際法共識。
      但很可惜,上述情況並沒有成真。原因在於,第一,當前國際社會並沒有完全脫離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美國和西方國家維護人權、替天行道的冠冕堂皇外衣,遮不住“強權即真理”的馬腳。例如,當年南聯盟鎮壓科索沃省阿爾巴尼亞族的武裝分裂叛亂,被指違反人權和民族自決權,遭到西方國家連續78天的猛烈空中打擊。而俄國兩次在車臣用兵,無情鎮壓車臣分離主義武裝叛亂,西方國家卻動口不動手,口頭譴責一番了事。說穿了就是南聯盟軟弱可欺,而滿口核牙齒的俄國北極熊,卻是絕對碰不得的。
      第二,西方國家維護人權的前提,是必須符合自己的利益,因此必然形成雙重標準。如西方可以對利比亞獨裁暴君卡紮菲痛下殺手,但對巴林專制王室在沙特軍隊支持下血腥屠殺示威民眾,卻視而不見。個中的利害關係是,美國控制中東的第五艦隊駐紮巴林,華盛頓唯恐該國占多數的什葉派民眾,在同為什葉派的伊朗支持下推翻遜尼派王室,端了第五艦隊的老窩。同樣的道理,世界最大產油國之一的沙特是美國的石油盟友,雖然也是由專制王室統治,華盛頓卻從不要求沙特實行民主。
      我國保守黨少數政府上臺後,一向奉“加拿大價值觀”為圭臬。這次迅速配合法、美、英從海、空打擊利比亞,也是為了彰顯自己的軟、硬實力。但最近有國際組織揭露,1990年代末延禍至今的剛果內戰,導致礦產豐富的東北部地區500多萬人死亡。叛軍對婦女、兒童的暴行令人髮指。但不少加拿大的礦業公司為了開採製造手機和電腦的稀有金屬鉭和鈮,竟然直接和叛軍合作,或間接資助他們。
      去年10月,有議員提出私人議案,要求加拿大礦業公司在國外尊重人權和當地環保標準,結果竟然遭到聯邦國會眾議院否決。聯合國維和部隊在剛果東部展開保護民眾的“鱷魚行動”,加拿大只派遣11名軍人參加。渥太華維權態度之消極,與積極參與對利比亞空襲形成鮮明對照。哈珀政府如此作為,除了雙重標準,哪里還有加拿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