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天下的志向
( 2011-03-18 )
中國書畫賞析 作品名稱:《柯竹草亭》之二 作者:[清]七處 說明:立軸
漢桓帝時期,陳蕃官至太尉,當時正直的士大夫都團結在他的周圍,以他為典範,《世說新語》論陳蕃“言為士則,行為世範”,實非虛言。
陳蕃有十分遠大的理想,常常登上馬車,拉住韁繩,揚言自己有“澄清天下之志”,至於初到豫章郡(今江西省),“席不暇暖”,就去拜訪當地名士徐孺,向他請教管理方面的問題。
說起陳蕃,還不得不提歷來廣為流傳的“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故事。其實,“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中那個“不掃一屋”的少年就是陳蕃﹐只不過今天的許多論者提及此事﹐往往斷章取義﹐糊弄小孩﹐把陳蕃打扮成一個好高騖遠﹐眼高手低﹐不夠腳踏實地的反面教材。
但實際上﹐這則故事的出處《後漢書.陳蕃列傳》對此的評價是褒義的﹐言語中無不充滿了對陳蕃的仰慕和肯定。那為何古今論者對此的評價會如此大相徑庭呢﹖
在當今的社會上﹐不少人都認為世故就是成熟﹐所以“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成為許多人當然的處世哲學﹐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也就不難理解這些人為何會取笑陳蕃“自己的屋子都沒收拾干淨﹐又怎麼能收拾天下”的幼稚了。也就是在這種自私﹑功利的心態下﹐陳蕃的歷史形象才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
然而﹐正所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當今不少人歪曲陳蕃“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實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陳蕃日後的兩袖清風﹐勤政為民﹐禮賢下士﹐獎掖後進﹐領導士大夫集團與宦官集團做殊死鬥爭﹐他的一切所作所為都對得起他當日“大丈夫當以掃除天下為己任”的豪言壯語。
西元168年8月﹐時任太傅的陳蕃在得知志同道合的大將軍竇武被宦官冤殺後﹐拖古稀之年的殘軀﹐親率八十多個門生弟子﹐手持兵器﹐殺進皇宮﹐明知必死﹐也期望與惡貫滿盈的宦官同歸於盡﹐完成他澄清天下的夙願。最終﹐這位東漢士林領袖被殺﹐帶他“澄清天下”的願望﹐遺憾地走完了自己英雄的一生。
陳蕃慷慨就義後﹐他的親屬門生上千口人也一同慘遭迫害﹐只有他的兒子陳逸被他的摯交硃震以他全家性命為代價才救了出來。此後一年﹐宦官集團又借口“張儉事件”掀起第二次黨錮﹐將李膺﹑杜密﹑范滂等背負天下重望的名士統統殺害﹐其余被迫害的士大夫更是數以千計。一時間﹐天下萬馬齊喑﹐群魔亂舞﹐正直的士大夫集團遭到了沉重打擊。
當然英雄的血沒有白流﹐也不會白流。後一代的東漢士大夫均在陳蕃等正直士大夫的鮮血洗滌下成長﹐大都從小就在內心深處樹立起“澄清天下”的崇高理想。終於在西元189年﹐陳蕃去世21年後﹐袁隗﹑袁紹﹑袁術帶兵血洗皇宮﹐殺光了所有的宦官﹐標誌東漢士大夫集團對宦官集團的最終勝利。
出生在陳蕃去世後不久﹐直接受到陳蕃“澄清天下”思想影響的諸葛亮曾說過“志當存高遠”。是啊﹐所謂﹐惟大英雄方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大丈夫處世就應當要有遠大的志向﹐以澄清天下為己任﹐而不是一味只顧打自己的小算盤﹐收拾自己的房間。
當然﹐如果你只想一輩子做個小男人﹐就另當別論。文﹕吳仲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