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官員麻木 不知警醒
( 2011-03-18 )



日本自隊在石卷市救出一個僅四個月大的女嬰,令人振奮。

      日本大地震及大海嘯觸目驚心的災情,再次讓人認識大自然威力的可怕,感慨上世紀中國獨裁暴君“人定勝天”的豪言是多麼狂妄。遙望日本,難免想起同處太平洋地震帶的加拿大西海岸。
      卑詩省、大溫哥華地區、省府維多利亞所在的溫哥華島均屬西海岸,都位於北起卑詩省,南迄加州北部,長達1,120公里的東北太平洋卡斯卡迪亞(Cascadia)大斷層帶。因此卑詩省本來就是地震多發區,加拿大歷史上從1663年至1985年,發生過10次6.9級至9級的大地震,其中6次都在卑詩省。
      當中又以1700年1月26日,發生在卑詩省和美國華盛頓州沿岸的9級大地震最可怕。據當時日本人記載,地震掀起的大海嘯橫掃太平洋,抵達日本本州東岸時浪濤仍然高達3米多,掃蕩了多個沿海市鎮。那次大地震在本省和美國華盛頓州原住民的口述歷史中,也留下了“山崩地裂”,“山崗和村莊被大地吞沒”,“整個村莊被浪濤卷走”等驚心動魄的描述,可見是一次毀滅性的大地震。
      日本3月11日發生地震和海嘯後,卑詩省緊急應變部門對本省大陸北部沿岸、溫哥華島西岸及外島發佈了海嘯預警,要求地方政府啟動緊急應變計劃,疏散碼頭、海灘和低陸地區的居民。部分地區的學校關閉,最後海嘯預警在當晚7時15分解除。
      當局發佈預警並非神經過敏,因為溫哥華島西岸的阿爾伯尼港(Port Alberni),四十七年前就曾經受過大海嘯的摧殘。
      1964年3月27日,美國阿拉斯加發生9.2級大地震,掀起的海嘯波浪高達15米。四小時後,海嘯抵達阿爾伯尼港。幸好第一波浪濤不高,起了預警作用。居民們見勢不妙,及時逃跑到高地。一小時後兇猛的第二波襲來,高達3米多的波浪摧毀了375棟房屋,其中55幢被夷平。在溫哥華島其他沿岸地區,共有56棟房屋被完全摧毀或嚴重受損。按當時的幣值計算,全島的經濟損失達到1,000萬美元。幸運的是沒有人命損失。
      位於卑詩省大陸的大溫哥華地區,雖然有西面的溫哥華島作為屏障,不致遭受大海嘯的衝擊,但專家指出,溫市本身也面臨淺層地震的威脅。這類地震烈度雖然較低,但震動頻密,對建築物危害更烈。多年來,卑詩省政府已經投入數以億元計的金錢翻新加固學校校舍、橋樑和其他公共設施,但大溫地區數千棟高層公寓卻是極大的隱患。因為這些私人開發、擁有的建築,很多都沒有按照防地震條例建造。日本大地震發生後,溫哥華市長羅品信(Gregor Robertson)承認,溫市的建築極其脆弱。
      聯邦政府1993年在阿爾伯尼港設立了卑詩省,也就是西岸唯一的精密“海嘯預警系統”,能夠提前3小時預報從阿拉斯加或日本湧來的海嘯,但對本省地震引起的海嘯,預警時間只有30分鐘或更少。同樣的精密預報系統,日本早已在沿海各地廣泛設立,尚且對這次大海嘯難以監測、預警,同為地震、海嘯高危地帶的加拿大西岸,竟然只有一座預警設施,是否太兒戲了?
      日本大地震及海嘯災難發生後,我國專家已經多次呼籲當局加緊做好防範及應變準備。但聯邦政府和卑詩省政府要員似乎並未警醒,尤其主管災變應急事務的聯邦和省級閣員,竟無一人對專家的呼籲作出回應。民眾完全不知道他們從日本這次巨災中學到了什麼教訓,也看不到對明顯缺失的海嘯預警系統,有什麼緊急補救措施。身處地震帶的負責官員如此麻木,不懂居安思危,絕非卑詩省民眾之福。